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清虚道人 参加讨论

    文/清虚道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首《清明》小诗流传千年,说尽了人们在清明节追荐先人的哀思。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祭扫的日子。中国人骨子里都有敬天法祖的传统,日常生活中有两件事情是永远都不能违背的,一是天道,二是祖训,所以历代统治者都要祭天以显圣威,而民间百姓则年年不忘祭祖以尽孝情。自古及今,清明节要上坟祭祖是所有受汉文化影响的地域皆通行的风俗。
    
    清明节其实并没有承载太多哀愁的气氛。(资料图)
    清明是众人咏春的佳时
    但与其他祭扫日子不同的是,清明节其实并没有承载太多哀愁的气氛。相反,正因为春光正好、万物复苏,前去坟前祭奠的人们同时还怀有一份春游的心思。在古时清明节的习俗很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宋朝有一位叫王禹的文人写过一首《清明》诗,其中写道“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这分明表示了诗人想趁清明节欢娱一下的心情,而非只是一味沉浸在对亡人的哀痛中。理学大家程颐也曾做诗一首,曰“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也是一样表达了在清明节时外出踏青的心情。可见,清明春游已是当时人们的共识,这为具有奠念之情的清明节赋予了更多的抒发情志的味道,使这样一个哀愁的日子变成了众人咏春的佳时。
    
    “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是说养蚕人也是以清明节为劳作的标志的。(资料图)
    养蚕人以清明为劳作的标志
    追溯清明节的起源可发现,其实“清明”二字原本和祭扫的概念并无关联,而只是对气候变化的概念性表达。在以太阳历为主要作息规律的中原地区,一年二十四节气是农耕的主要依据。春雨惊春清谷天,到清明时分天气开始回暖,万物渐渐复苏,天地间呈现出一幅天朗气清的景象。《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是清爽明净之风的意思,故才有《岁时百问》中“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的说法。到了清明时,气候变暖,降雨也增多,此正是农耕的好时节。有谚语曰“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这是因为这一时令的气候中温度和水分的含量都最适宜万物生发。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中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是说养蚕人也是以清明节为劳作的标志的。
    
    现如今的清明祭扫活动,其实本是受寒食节的影响。(资料图)
    受寒食节影响而祭祖
    清明节作为气候标志大约始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周代,至汉朝时已经有了明确的文字记载。而我们现如今的清明祭扫活动,其实本是受寒食节的影响。在农历计年中,寒食节和清明节相隔不多几日。因官员、百姓都要在寒食节回家祭祖,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假期往往要延续几日。祭扫的风气真正从寒食转移到清明,则是在唐朝才正式形成。《唐会要》卷八十二载:大历十二年政府发布诏令,唐朝衙门依例放假五天,且“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自此开了清明寒食同过的先河。清明节由此也逐渐演化成不食烟火的日子,这也为人们做春游之事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适当抒发心中郁结,才能使肝气得以畅通。(资料图)
    道家所倡导的清明活动
    不论是祭扫,还是踏青,这都是道家所倡导的清明活动。道家师徒相授讲究的是改名不改姓,姓是祖上所传,所以道家修行不忘人世之根本,此乃孝之始。因此在清明节,道教也是倡导去坟前祭扫的。而清明虽原指气候上的变化,是从一冬的蓄藏开始向春生夏长变化的时节,返归到人体上,其实也存在着类似的变化。道家讲万物皆法于自然,人身体内部各个器官的运作是和自然时令相关联的。道医认为,春天是肝气生发的时节。肝主情志,因此就需要人体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适当抒发心中郁结,才能使肝气得以畅通。
    不仅如此,“清明”的言外之意还与修行事密切相关。《老子想尔注》中有言:“清静能睹众微,内自清明,不欲于俗”,即当人处于“清明”状态时,可以真切感受到自我生命与大自然之间的融合为一,而精神自我也会被擢升至无限广域的境界。道家修炼讲求的是精气神的内守,希望通过内观的方式使自己的身心都能够荡除后天的污浊之气,以清明之身心感通自然之高真,从而达到“谷神不死”的至境。历代祖师在修行上为后学者给了诸多提点,如南华真人的“心斋”“坐忘”,如“守一”“内养”,再如“断欲”“舍俗”。虽然法门有千万种,却总不离最中的核心,即炼养自身之清明,强外在之形魄,炼内在之杳冥,才可使修行之事和自然之天机。经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法天地,内守清明之一,也就可得修真大要。(编辑:孟淅)
    本文是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清虚道人,腾讯道学专栏作者。如喜欢本文欢迎转载,但请务必请注明作者与文章出处。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