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芸道人 古往今来争辩最多的词语:无为 无为,是古往今来争辩最多的词语之一,也是道教最高的教义之一。很多人认为,道人是飘逸的、是无担当的,一言不合就离开,所以老子才西出函谷关。 无为,是古往今来争辩最多的词语之一(资料图) 真的是这样吗?“无”在繁体楷书是这样写的“無”,古代汉字,很多意思和今天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来说,妻子这个词,在古意里面是妻子和子女;在今天的汉语里面,是男人的配偶、是男人的老婆、是媳妇的意思。这就是古意和今意的区别。中国是个含蓄的社会,古代的文章、书画、建筑,甚至园林都讲究一个意境,讲究一个隐意,讲究一个寓意。所以才有一句话,文章在文字外;书画在笔墨外。正因为这样,我们在理解古代典籍的时候,一定要从文字外去理解,千万不要用今意来约束自己的思维。 古文中的“无为” 《老子》第二章说有无相生,从这个角度讲,无为何尝不是有为?咱们先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理解吧。众所周知,老子生活的年代是春秋时代,是甲骨文和大篆并存,以甲骨文为主的年代。所以我们先看看在春秋时代,“无”这个字是怎么写的吧。 跳舞是和神灵沟通的行为(资料图) 对,这就是無的写法。值得注意的是:無、舞、巫三字同源。现在提巫婆神汉,大家会心一笑,那是一个贬义词,可是在春秋时代,巫师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仅次于国君和国相,虽然没有实权,但是可以通过他们所掌握的和天地神灵沟通的权利,通过对事物吉凶的判断来左右国君和国相的决策。《老子》云: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可以证明在春秋时代,巫师和天地神灵的沟通,是需要祭品的,并且这个仪式是通过舞蹈的形式进行的(今天云南很多少数民族的人认为,跳舞可以和神灵沟通,比如著名的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的文章里面就说过:她外婆在年老的时候还在跳舞,并且告诉她,跳舞是和神灵沟通的行为)。 从跳舞,和上祭品的过程,我们知道这是一个“为”的过程;祭祀结束,祭品奉献给了天地神灵,从这个角度来说,祭品没有了,这又是一个无的过程。大家想,这个过程是不是有无相生的一个过程? 我所理解的“无为” 现代学者在解释无为的时候,偏重于顺时顺势、不妄为,认为要看清形势才能去做这个事情。目前这也是主流的意见。我个人有点小小的看法,窃以为,除了顺时顺势和不妄为以外,还有最重要的是看为谁而为:为国家、为民族大义、为社会百姓、为天下苍生而为,是为;为自己为,与国家无用,于苍生无利,那就是一个无了,就是一个空为而已。 张道陵全靠两条腿走到了巴蜀古国去立教度人(资料图) 继续说春秋祭祀的巫师,他们沟通神灵天地是为了什么?自然是为了天下大事、军国大事、黎民百姓。这是一种大义的为(至于目前对这个事情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辩论,咱不去讨论,不能用今天的事情去判断古人的作为,这是做学问的常识)。 换个说法,老祖天师张道陵在龙虎山炼丹之前,他读书、学习、做官、孝顺父母、炼丹、打坐等等行为,是无为还是有为?60岁以后不辞劳苦、跋山涉水,全靠两条腿走到了巴蜀古国去立教度人,这是有为还是无为。去巴蜀前的有为,是小为,为自己而为,为自己修行而为,不足道也。去巴蜀以后度人、教人、为人治病、教人识字读书,带去先进的中原农耕技术,为以后四川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社会留下了影响中国文化将近两千年的道教。这个为,是大为,为社会、为百姓、为万世开太平的为,这才是真正的为。 无为而为不为,看天下大事,看天下大势,看身边之事,看社会形态,看本心为谁而动才是一个为的本意吧。(编辑:若水)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观芸道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