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张三丰与武当的事迹 今天看来,对张三丰的事迹几乎无人不晓,但谈及张三丰的生卒年月和修炼地时,同样又是无人回答准确,而知者也众说纷纭,文献记载也不尽一致。据《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中记“张三丰生于定宗丁未夏子时”,《张三丰全书》中也记“系定宗二年四月初九日也。”其实,定宗(贵由)在位只有三年,《全书》定为二年四月初九日(1247)是准确的,史学界已作定论。以此来推断题刻年代,我们从其武当高道、高徒中也可以旁证,然,再从其文献资料的一些蜘蛛马迹中进行逻辑分析、推理可得出科学结论。 《大岳太和山志》记永乐初年张三丰传弟子丘玄清、孙碧云等徒。道学专家冯崇岩(冯千山)在考证张三丰的徒弟时,其中在《孙碧云生卒年和籍贯考》中考证其得意门生当属武当高道孙碧云。文曰:“……所记孙碧云之事迹,较真实可信。孙碧云擅于养生,又喜博览群籍,这在道教史上,乃有名的人物也。继承陈希夷、张三丰一派薪传,正所谓学有渊源,丕振宗风,其道绵长矣! 又孙碧云逝于‘永乐十五年(1417),谓门人曰:教门已兴,吾将往矣(日)’翌日更衣沐浴,焚香遥空礼谢,端坐而逝。驸马都尉沐公,礼部尚书金公,侍郭公,闻讣,嗟悼不已。故后葬桧林庵,太易子作《碧云集》行之于世。《山志》享年七十三岁。”“孙碧云,号虚玄子,陕西冯翊人,今大荔县。道教《诸真宗派总簿》作‘石碧岩’。生于元惠宗(顺帝)妥灌贴睦尔,至正五年(1345年)在家时幼即慕道,年十三入太华,于半截山修道,遇张三丰授以道术,居武当山,洪武中征入京师,赐衣膳。永乐时屡敕褒宠,赐袍笏④。号玄虚子,敕听归山,临别制诗以送,又命访张三丰,赐敕四道,景帝时亦遣问赐则赉(lai)其徒⑤,为建万寿宫,储诸法物,录旧志。”那么张三丰在元末遇孙碧云时,孙碧云只有23岁,可见张三丰要比孙碧云岁数大97岁,按后求证岁数,孙碧云应该称张三丰为爷子辈儿,张三丰无疑是世纪老人、老师、师傅等。孙碧云享年73岁,所以张三丰当在孙前已经故去(即元末明初)时才符合事实。 ![]() 太极观石窟摩崖石刻 关于张三丰中年的修炼地问题 而关于张三丰中年的修炼地问题,张三丰在《云水集》中的《悠悠歌北岳作》已记载的十分清楚,与文献较为符合,“时至元三十年”应为笔误,当为三十一年,即1294年甲午岁也。文曰:“悠悠歌,悠悠歌。四十八岁空销(消)磨,人生寿命能几何!株守恒山十六载,燕赵往来成游波。到不如携琴剑,整笠蓑,东走蓬莱唱道歌”从诗中可以看出,张三丰在此期间未能遇到高人传授修道的秘诀,一直处于惆怅,为消磨岁月而哀叹。写此歌之时为四十八岁,追朔则知张三丰生于元定宗贵由二年(1247)丁未岁。此时为南宋理宗淳右七年,金朝已亡十二年了。推理之,至元21年(1284年)张三丰为37岁,正值年轻力壮,精力旺盛之时,与该石窟造像极为符合。然后我们分析张三丰《悠悠歌》,张三丰在该歌中48岁前有16年云游,即32岁就外出云游,即至元十六(1279年)年。与他的《三十二岁北游》诗相吻合,十六年中均在外面飘忽云游,其中在北岳恒山居多,常常往来于山西与河北间,自感没有学到道行,所以决定离开山西东走山东蓬莱学道,“唱道歌”虽表现出张三丰的洒脱、悠闲和逍遥自在,但从诗的行间却暗示张三丰没有得到所追求到所谓的“大道”那种需求,他人生的“目标”仍然处于其渺茫,完全不像他所想象中,能得到的那种人生“大道”最终,他还是下定决心,从蓬莱携琴剑,回武当山继续修炼,回山后感慨万千,对世俗理解颇深,即48年的人生情感已触即发,遂抒发写下了这首《悠悠歌》。张三丰回来后,亲眼看到这里香火旺盛,春光明媚,一派生机盎然,张三丰心情舒展,随即又写下了很多首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修炼体会。 同时,也可以得知张三丰游离16年间,包含了在武当山附近的名山云游求道在内,实际上他外出到北方的时间,也仅仅只有十年左右而已,因为离开后他放不下太极观的建设和石窟的开凿,所以,他不久又返回武当山,待石窟竣工后,于1284年令工匠在石窟内崁刻了这块摩崖题刻,题刻“武当山五龙灵应宫下院太极观记,大元至元二十一年岁次甲申正月十六日本宫立石”看全句好像没有实际意义,但从石刻中便可以看出张三丰此时焦虑而又急燥的心情,急于外出,匆忙题完字后又匆匆离开了太极观,非常可惜匆忙中写了两个灵应,待石匠刻完后才被发现,于是又将“灵应”改为“五龙”二字,由于新改二字,原来的字迹仍然可辨,新字是在原“灵应”二字上稍凿平整改后所致,因笔的间架结构不同,故二字在改写后较小,显然是书法时过于躁动,本应先写“五龙”被错写成“灵应”也不知道,待工匠刻完后才发现错误,所以补填二字已留下了二个深坑,已无法弥补,张三丰写完后便独自匆匆又北游求道去了。48岁回来后便安心在此修炼,为研创太极拳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武当山修炼期间,把自己体悟的感想写下了《无根树》二十四首丹诀,并毫不谦虚而又实事求是的说“太和道成”!正如他在诗中所说“太和山上白云窝,面壁功深是达摩。今日道成谈道妙,说来不及做来多,九年无事亦无诗,默默昏昏不自知,天下有人能似我,愿传丹诀尽传之。”诗中透露出没有找到向他那样的有道之人来继承他的事业,强烈愿望能遇到与他相似而有抱负的徒弟,将功夫传于他,可惜没有遇到,直到他97岁时才遇到传人——孙碧云。又诗曰“七十二峰苍翠间,武当山色似衡山,明朝(zhao)飞过湖南去,八九峰头自往返”可见张三丰其道行已经是炉火纯青的地步,诗句豪放,很有魄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