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清澄守静——中国传统绘画意识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江南道教 newdu 参加讨论

    “盖以运夫墨,非墨运也;操夫笔,非笔操也;脱夫胎,非胎脱也。自一以分万,自万以治一,化一而成氤氲,天下之能事毕矣。”(石涛《画语录》)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文人雅士,在创作、绘画时,都会或多或少受到道家文化的影响。
    
    资料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天人一体 物我两融
    中国画家出于澄怀味象这一创作动因,所以他们是以道家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来观察和体味客观物象的。他们登高望远,探索寻源,用整个身心深切地感受着茫茫天宇间阴阳二气所构成的生命的律动,在静观寂照中进入天人一体,物我两融的境界。道家意识与其他诸社会因素把艺术创作变成了封建文人士大夫进行精神调节的手段,并铸就了他们所独具的艺术思维方式。
    扫尽尘埃 惟葆清澄
    传统绘画中的“空灵”美,都直接、间接,或多、或少地受到了道家意识的影响。“道”在老子看来,是“致虚极,守静笃”。《管子》诸家则把“道”理解成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元素,并注重“修心”,为人要心平气和、胸襟坦荡、与世推移。这样的处世哲学,对封建文人士大夫实在是一付精神上的舒络散。反映到艺术创作上,则使画家们从心理上拉大了与现实的距离,他们不仅是用眼睛,而且用心灵俯视万物,感受大千。这种宏观的、以大观小的思维方式,使画家们感受到了清澄世界的基本色相。作品中的“空”,并不是无物,而是剔除一切芜杂后的意境的清澄;“灵”,并不是诡谲,而是生气的充盈。为此,空灵就成为画家们千百年来着意追求的审美理想之一。
    去欲守静 莫与世争
    老子倡“无为”,《管子》说“虚静”,庄子主“坐忘”,核心思想都是鼓吹“去欲守静,莫与世争”,而这种思想正是封建统治阶级维护统治权益所需要的,所以道家思想在两宋时期被阉割后与儒、释糅合,形成了“去人欲,存天理”的程朱理学后,立即被确认为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这是毫不奇怪的。画家们受道家哲学影响在传统绘画中追求某些审美理想,如静穆,就是在这样的“无为”、“静”中追求自己的风格,不被世俗影响。
    道家思想对传统绘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以上所谈到的它对艺术家宇宙意识,人生观念,思维方式,表现手法以及审美理想等影响,只是几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其他的影响还很多。需要指出的是,不管这种影响有多深多广,它也不是构成我们民族传统绘画民族性的唯一因素,中国传统绘画民族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是多种因素(包括外来文化的影响)交互作用的结果,道家思想的影响仅是一个方面而已。 但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只要我们对自己悠久的民族文化不是抱着虚无主义的态度,那么,对这文化长河中的一条重要支脉——道家思想,在看到它的历史的局限性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作为在特定历史时期民族精神的一种闪光,也自有它的历史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