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学术研究 >

道教金丹术何以未能衍化出中国近代化学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道学网 盖建民 参加讨论

     道教金丹术作为中国古代化学的原始形式,曾对中国古代化学的发展作出过特殊贡献。正如在西方,在古希腊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化学在炼金术的原始形式中出现了”①一样,在东方,金丹术则孕育了中国灿烂的古代化学,在中国古代化学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但是,近代化学却未能在电国古老的大地上产生,道教金丹术最终未能衍化出中国的近代化学。这一冷酷的现实不能不令人深思。本文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试图从道教金丹术本身发展的内在原因对此作一番探析。
     金丹术俗称炼丹术,是道教的一种重修炼方术,也称外丹黄白术,实际上包括炼“丹”和炼“金”两个方面的内容。它以丹砂、铅、汞、硫为主要原料与其它药物相配合,置于炉鼎之中,运用“飞”、“抽”、“伏”、“点”、“关,,、“养,,、“锻”、“封”、“研”、“沐浴”、“渍”、“烧”等手段加以烧炼,以求制得服饵后能长生不死、羽化登仙且又能点化铜铁等残金属为贵金属金银的“金液”和“还丹”这类神丹大药来。所以,严格说来炼丹术应称为金丹术,以区别于欧洲盛行的以点石成金为主要目的炼金术。
     从历史渊源上分析,金丹术滥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神仙方术,在秦汉时便有了原始雏形,道教创兴后,原始金丹术为道教所承袭并加以发扬光大,经过魏晋南北朝的不断充实和发展,道教金丹术在唐宋时期发展达到了鼎盛。元明时期外丹黄白术虽还有一定发展,但随着炼丹、炼金的不断失败,在社会上遭到越来越多的抨击,已开始逐步衰微。及至清代,外丹黄白术便最终走向消亡。
     在长达一千多年的炼丹、制金实践活动中,道教金丹家认识并掌握了许多化学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制备方法,设计、制造了为数众多、各种类型的实验设备和器具,积累了大量的化学事实材料和经验知识,有过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其中最著名的,被誉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就是在唐代金丹家手中发明的,随后在宋代被首先应用到军事战争中。中国古代化学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中便凝聚了道教金丹家的杰出贡献。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近代化学没能在具有悠久文化历史传统的中国大地上诞生,道教金丹术最终未能衍化出中国的近代化学。究其原因来说,既有复杂的外部社会历史背景,也有中国道教金丹术本身的内在原因。从外部原因来看,主要是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缺乏对科学技术持续发展的推动机制,封建专政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和文化科学政策对科技发展的束缚和阻碍作用。尤其是在近代,中国科技缺乏资本主义大生产的斋求和推动力等等。下面我们着重从道教金丹术本身的内在原因来分析。
    ①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7页.
     首先,道教金丹术的理论指导思想从总体上讲存在着错误,其目标是虚幻的,使化学发展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这是道教金丹术不能上升为科学的化学的一个重要原因。道教金丹术在理论指导思想上具有合理性的一面,即认识到自然万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物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是十分可贵的科学思想。残金属汞、铁、铅等可以嫂变为贵金属金和银,这一金丹思想如果站在现代科学发展的角度,从原子核层次上讲则是可以实现的,1941年美国哈佛大学原子核物理学家肯尼士·奔布利芝利用中子汞核(豁Hg)把汞原子变成了金原子(珍Au),终于实现了古代炼金家们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宿愿”,将残金属(汞)“点化”成了贵金属(金)。但是,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社会,要想在原子这一层次通过一些化学试剂和水火相济等手段来完成这一转变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道教金丹家把炼制还丹大药作为追求肉体长生、羽化登仙的重要修炼方术,这对于促进医药学、生理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有其积极意义。正如久负盛名的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所说:“道教哲学虽然含有政治集体主义、宗教神秘主义以及个人修炼成仙的各种因索,但它却发展了科学态度的许多最重要的特点,因而对中国科学史是有着头等重要的。此外,道教又根据他们的原理而行动,由此之·故,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教。”①这一评价是十分有见地的。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道教金丹家“假外物以自坚固”的金丹思想从思维方式上来说,它是建立在天真的机械类比思维模式上的,把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人的生理、生命现象混同起来。虽然真金不怕火嵘,埋之毕天不朽,但金之不朽与人之生死夭寿是性质上完全不同的两类事物,缺乏进行类比的共同逻辑基础。所以,道教金丹家希冀通过服饵金丹获得长生的目标是难以实现的,注定要失败。
     其次,从研究方法上讲,道教金丹术缺乏严格的定量研究,过分注重经验,不善于从实际经验材料中进行抽象上升,从而得出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一般结论、原理来。道教金丹家在炼丹制金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经验材料,有许多重要的经验发现。可惜的是,道教金丹家对这些丰富的经验、技艺没能做进一步的理论探讨。金丹家在丹房里的探索重在“以量求量”,还没有运用“以量求质”的研究方法。在欧洲,古代化学之所以能上升为科学的化学,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运用了天平衡量器进行以量求质的定量研究,如拉瓦锡对氧化燃烧现象的研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把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定量实验研究,能够把经验发现抽象上升为一般原理、定律,这是欧洲近代化学产生的一个重要基础。相形之下,道教金丹家在金丹实验中往往只是从定性研究的角度,根据阴阳相制原则来配伍药物。丹方中各种反应物原料的配比量往往是凭借经验来决定,其比例是相当粗旷的,有时合丹‘次投料少则几斤,多则几十斤,甚至高达上百斤。
    ①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第二卷《科学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75页。
     虽说道教金丹家也使用了杆称这类衡量器具,少数金丹家如陈少微、金陵子也达到了某种定量研究水平,但他们往往只注意到多少份的药物(反应物)可以制成多少份的丹药(产物),没有想到去探求一下各反应物之间以及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只是单纯运用以量求量的方法,而不是运用以量求质的研究方法,即通过量的研究来发现、证实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由此一来,道教金丹家也就无法发现近代化学的一些基本定律如质量守恒定律、当量定律、定比定律、倍比定律了,而这些化学基本定律恰恰是近代化学这座大厦建立的重要基石。
     再次,从科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上分析,道教金丹术的化学实验活动受到宗教神秘主义的严重影响,许多实验活动从合丹地点、时间、内容乃至合丹器具和操作程式都被打上深深的宗教神秘主义烙印,难以健康开展。一千多年来,道教金丹家以他们特有的宗教虔态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探幽人微,获得了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发明,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科学经验知识。但道教金丹家洛守“道不外传”的宗教信条,对他们所取得的成果往往秘不示人,常常用玄奥的秘诀、高深莫测的隐语来记录自己的心得。金丹家对炼金、炼丹操作过程中的
    一些关键机理往往语焉不详,要靠口口相传的口诀才能真正领会和掌握丹方要旨.正如葛洪所云:“夫作金……虽有其文,然皆秘其要文,必须口诀,临文指解,然后可为耳。其所用药,复多改其本名,不可按之便用也。”①
      由于道教金丹术在炼丹、炼金术语、药物的命名上没有统一的规则,因人而异。这就造成一物多名,同名异物,有的药物异名多达几个,甚至二十几个。葛洪曾生动地举例说明金丹家使用各种令人扑朔迷离、神秘莫测的隐名的情形:“凡方书所名药物,又或与常药物同而实非者,如河上蛇女,非妇人也,陇阳子明,非男子也,禹余粮,非米也;尧浆,非水也。而俗人见方用龙胆、虎掌、鸡头、鸭跟、马蹄、犬血、鼠尾、牛膝,皆谓之血气之物也;见用缺盒、覆盆、釜银、大戟、鬼箭、天钩,则谓之铁瓦之器也;见用胡王使者、倚姑新妇、野丈人、守田公、戴文浴、徐长卿,则谓人之姓名也。近易之草,或有不知,玄秘之方,孰能悉解?”②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黄白》中紧接着指出,昔日汉代刘向作金不成,就是因为未得到明师口诀,没能弄懂丹方而导致失败。正是由于道教金丹术缺乏简明、系统化的文字符号体系,使得后人难以窥测其中奥秘,更谈不上开展正常的学术交流了。所以,道教金丹术这种严重的神秘主义倾向必然导致丹家之间重复劳动甚多,一些有价值的科学发现和经验总结被湮没,没有得到应有的流传、继承和发扬光大。
     此外,从实验器具的制造、使用方面来分析,金丹家没能使用透明的玻璃器具,从而妨碍了对合丹过程的仔细观察和研究。由于中国古代陶质、青铜、冶铸工艺十分发达,陶瓷、青铜、铁质制品十分普及,相对抑制了社会对玻璃制造技术及玻璃器皿的需求。金丹家在合丹过程中使用的反应器都是一些不透明的陶质、瓷质、铜质和铁质器皿,如各种类型、功用的丹鼎(也称匾、神室、丹合、混沌等)、丹釜和丹罐等。这对丹家及时观察炼丹、炼金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收集合丹实验中的事实材料都是极为不利的。尤其是这些不透明的实验器具严重妨碍了金丹家对化学反应过程的全面、细致的观察和实验研究,造成金丹家无法收集和研究合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气体,无从对各种化学反应现象作出更深人的研究。而众所周知,欧洲近代化学的早期发展却恰恰是从气体化学研究方面取得首先突破的。因此,道教金丹家没能使用玻璃制造的各种合丹实验器具并用之于金丹实验,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这恐怕也是道教金丹术最终未能衍化出中国近代化学的一个致命的内在原因吧!
    ①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第2版,策21~22页。
    ②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那年第2版.第288页。
     总而言之,道教金丹术最终没有衍化出中国近代化学,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对此要做深人细致的研究,方可得出全面而公允的结论。本文限于篇幅,仅从道教金丹术的理论指导思想、思维模式、研究方法、金丹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文字符号、合丹器具这几个方面存在的内在缺憾作了粗浅探讨。其实,影响道教金丹术上升为科学化学的因素远不止这些。例如,道教金丹术本身所具有的极强的实用传统的影响,也是值得重视的一个因素。讲求炼丹、炼金的实功、实效是道教金丹术的一个重要传统,它一方面给道教金丹术带来了数量可观的科学发现和许多有价值的经验总汇,但另一方面又使丹家忽视在经验基础上作抽象的理论思考,因而造成道教金丹术在经验的积累上是丰富的,但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动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