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试论李昌仁的道教炼养思想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道学网 徐敏 参加讨论

    李昌仁为清末著名养生家,生卒年不详,吴兴 (今浙江湖州) 人,自幼有出尘之志,常于释道二门寻师访道,觅玄寻理,后得遇真师指示真诀大略,再加以勤参苦悟,密修至道,八载功成。李昌仁有感于真道难闻、玄理幽深,于是将自己所悟所得整理成册,成《玄妙镜》 一书,以期能为后学指迷解惑。该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名为“入道真诠”,详解天地生人、人能成仙之理论要旨;中卷曰“心法直指”,图文并茂,指明修道过程及功法次第;下卷为“真诀问答”,答辩修道疑惑。李昌仁自认此书以浅显的言辞,将繁芜扫尽,“独露真谛,直指真传,天机泄尽矣”。①本文将从此书着手,深入研究李昌仁的道教炼养理论及内丹功法。
                                一、道气论
    李昌仁秉承道教内丹道的传统理论,认为天人同构,宇宙的化生与人的生成繁衍是同一原理,并认定“道气”为宇宙本原。道教的“道气论”古已有之,道气为宇宙本原,生化万物;在人体内则表现为精、气、神。 《老子想尔注》、《真诰》、 《升玄经》 等将道气合称;唐成玄英将道与气等同;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认为道的特性在乎通,气的特性在乎生,因为能通生万物,道气才被称为“万物之母”。②
    李昌仁认为“道”即是“气”,“大道乃浩然之玄气,强名曰道”。③“道”先天地而生,“夫道者,出于天地之先”。④道为天地万物的本原和本根。李昌仁将道生天地万物概括为“无中生有相”,“轻清上浮曰天,重浊下凝曰地”。⑤天地之气又循环往复:
     天有浩然之气降下于地,地之玄气升上于天。天有阳中之阴,虚无之火逼下于地;
     地有阴中之阳,逆上于天。天降地升,阴阳温暖之气薰蒸,自然凝结,久久胎圆气足,
     自然而然,产育人身以及四生六道万物之形也。⑥
     也就是说人是由天地阴阳二气交感凝聚而生成的,“自天地之中浩然之气阴阳凝聚,有温热之气薰蒸而后生人也”。⑦所以说,人以及天地万物都由“道气”而生出。“先天虚无浩然之气,能生天地日月。人身、万物之类,尽皆一气化育。”⑧
    天地间有浩然之气可以生人,人有浩然之气就能成仙。人如效法天地阴阳之道,以“首”为乾天,“腹”为坤地,则能如天地生人一般,而生出圣胎阳神,了道成仙。
         乾天之气降下坤腹之中,坤地玄气升上乾首之内,天降地升,阴阳凝结,湿热薰蒸,
         圣胎圆成,然后阳神出现,是为仙矣。久久纯熟,脱壳飞升,浑入浩然玄气之中,与天
         地仙佛圣真同体,永劫常存,聚散随心,遨游人间,逍遥无穷矣。⑨
    李昌仁将内炼成仙称之为“有中生无形”。通过内丹炼养,将有相之生命,化作无形,返归虚空状态的道气,从而与道合体,复归生命本根,完成其对有形有限生命的超越。李昌仁实际上是运用道教内丹学“天人同构”的思想,认为人身即是缩小的宇宙。李昌仁说到:“天是大天,可能产人;人为小天,亦能育仙。”既然天地之阴阳二气交感而能生人,而据道教天人同构之理论,那么人效法天道,将自身之阴阳之气凝结,就能结出“圣胎”、“阳神”,长生久视,得道成仙。“故以首为天,腹为地。人身之中亦有浩然之气,能活命,又能产仙矣。”⑩
                                 二、凝神聚气
    人当如何效法天地生人之道,凝结圣胎,现出阳神?李昌仁的答案是“凝神聚气”,实则是道教内丹学中的“性功”和“命功”。
    夫道者,有动有静,活泼泼,光烁烁。此气转入人身之中,混融包含,随后天之气而出入,通以天地虚空之中,虚空玄气入于人身之内。身内玄气出,虚无玄气入,出入不息,须臾不离也。所以天地能盗人身之中玄气,盗尽则死。若遇明师指示,反夺天地之玄气入于身内,玄气充足而不死也。此修仙学道,别无他术。故凝神聚气之功,善养浩然之气,长生不死之道矣。故气旺则生,气衰则亡。人能夺此天地之造化,载运神功之妙用,盗虚无之玄气,炼八宝之金丹,即圣胎圆成,阳神超出虚空之中,了道成圣有何难哉!11人禀道气而生,有此道气则活,无之则死。道气生成人身之后,化生为人体内的精、气、神三宝,“凡精、气、神三宝,皆从眼、耳、鼻、舌、身、心、意散失。外不能坚固,以致未老先衰,不能长生也”。12精气神三宝因为人的“视听言动”而日渐亏损。
    李昌仁引西王母之言说:“声色不除则心不宁,心不宁则神不凝,神不凝则道不成。”13凝神则要心宁,而心宁则要摒除外在声色的引诱,这也就是李昌仁所说的“缘对论”。李昌仁认为“世之因缘,不可对也”。其所说的“缘对”实际上是《成实论》 所说三假之一的“相待假”。相对而有之法,皆借自他之相待而存立,只有假相而无实体。为免有对待之法,李昌仁又主张“无我”,“无我方能道成,切不可缘对”。“无名火从因缘而起,万缘不着,空空无心,无名火就可灭矣。”14最终落实到心上则要“无念”,心不著缘。如此方能“耳不妄闻,保精;口不妄言,保气;目不妄视,保神。神凝气聚,精固神全”。15凝神聚气,实则可分为凝神和聚气两个方面。凝神即为炼心,也就是性功;聚气即为保精全气,也就是命功。李昌仁认为“神气相依”,“神凝气聚,精固神全”,16要性命双修,才能得道成仙。
    李昌仁认为,性功修炼在于穷究“性理”,体认“天理”,也就是儒学所说的“穷理尽性”,只是“性”的内涵与儒家不同。“天道者,天理也。虚无浩然之气曰道,道存则生,道散则亡,乃是杀生之主也。人能穷究性理,天道近矣。”李昌仁认为“天道”即“天理”,“天道”禀赋与人即为“性理”,也即 《中庸》 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从某种意义上说,李昌仁是将“性”认同为“理”,而“理”又是“道”的必然规定性。结合其道气论,可以看出,李昌仁是以“道”统摄“理”、“气”,“气”是“道”生物生人之质,“理”是“道”的必然律动,“道”是“理”、“气”的统一。
    已知天道在人即为“性”,那么,人当如何“穷究性理”?李昌仁借用 《大学》 之言,来推演其“穷理尽性”的理论。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按照儒学的阐释,此句所说的“知止”等,只是对于“至善”境界的追求,是从个人道德品行的培养上来说。而李昌仁从内丹学的理论角度对此阐释说:
    知止者,止住名利恩爱一切妄想,对影无心,万缘皆空,是为知止。知止而后心可
    定矣。定者,定在气穴之中,如猫捕鼠,如鸡抱卵,一念不起,一尘不染,以为定矣。
    能定而后可静,静者,内无其心,外无其形,杳杳冥冥,虚极静笃之时,是为静也。能
    静而后可安,安者,神气冲和,薰蒸一身,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万法归一,神凝气聚,
    百病全消,是为安也。能安而后可虑,虑者,知觉不昧,一阳初动,药产神知,此时必
    要虑也。不虑,真气聚而复散,枉费前功矣。心意恍惚,药产外驰,用意采药归炉,倘
    然心不虑,则神驰气散,药苗不能归根。故曰:虑而后能得。得者,得药也。得药归炉,
    封固温养,候时采取,运行周天升降之法度。候者,药苗老嫩之时候。动旺不取,当面
    错过。久炼气足,金丹有成矣。17
    此为炼己、筑基、坎离交媾等功法,属道教内丹功法中“炼精化气”阶段。在李昌仁看来,“知止”即为“炼己”。而在儒学中,“知止”为知晓的道德至善境界,朱熹对此的注解为:“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处而安。虑,谓处事精详。得,谓得其所止。”18李昌仁从心性炼养的角度出发,认为“知止”即是止住妄想,认识到“万缘皆空”,运用佛教“缘起论”思想认定外界事物皆虚妄不真,心不可攀缘幻生幻灭景象,由此才能保持清静状态。这也不能说,李昌仁所认同的“性理”即是佛学的“性空”之理,其论述“性空”之理只为明了外缘虚假不实,要保持心境的清静平和。“人能常清常静,长生久视,炼己清静,万缘可了。筑基清静,精华可聚;调外药清静,精能化炁。小药清静,玄气可足;大药清静,神炁可定。乳哺能静,阳神可出;面壁常静,神通无穷。”19而对于何为“性理”,则毫无阐释。可以看出,李昌仁论述“性功”重在“聚气”,即重在命功修炼。
      而“天道”落实于“人道”则为人伦道德。“欲求天道长生,先尽人道为务。人道者何?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忠,为人子止于孝,与朋友交止于信。”“但凡忠臣良将,为国亡身,困苦千般,忍辱无争,死超天堂胜境;又有节孝之人,没后引入仙班。上天丝毫不漏,善恶赏罚分明。”20李昌仁虽然希冀得道成仙,但一旦人死得其所,为世间道义而死,合乎人伦道德,则能死后跻身仙班,进入天堂。可以说,李昌仁既有长生不死的祈求,又有不执泥于肉身的主张。
                                  三、内丹功法
    李昌仁师承不明,但其内丹功法明显受到伍柳派影响。李昌仁认为道教内丹修炼要“性命双修”,“修行之人,始终着无总成空,始终着有亦是空”。21此处“着无”即为“性功”,而“着有”即为“命功”。“性功”只能出“阴神”,不能超出生死轮回。“外道枯坐存思,杳冥大定心空境界,乃是始终着无。修悟一世,顶好出个阴神,不能超出劫外,仍入轮回,没后投胎。”22而外道之“命功”也仍是不能超出生死轮回,“旁门修持,始终着有,修行一世,不能了却生死轮回”。23
    《玄妙镜》 中卷“心法直指”明述了内丹功法次第,并附图以供参考,其目次为:决疑说第一;关窍图第二;干支八卦图第三;天干变化图第四;地支变化图第五;八卦变化图第六;炼己图第七;炼己论第八;调息论第九;药火论第十;筑基图十一;百日筑基论十二;温养沐浴十三;小周天图第十四;调外药论第十五;采小药论十六;采药归炉论十七;封固论十八;水源清真论十九;火候论二十;活子时论二十一;炉鼎论二十二;小周天歌说二十三;大周天图二十四;采大药论二十五;十月怀胎论二十六;乳哺图二十七;化身图二十八;乳哺论二十九;面壁图三十;飞升图三十一;面壁论三十二;妙诀歌三十三;关窍论三十四;玄关论三十五。概括来说,其功法的基本步骤可分为:访师、炼己、筑基,包括调外药、采小药、封固等内容的小周天功法,包括采大药、十月怀胎等内容的大周天功法,以及包括乳哺、面壁、飞升等内容的炼神还虚功法。
    修炼仙道要先性后命,第一步即要“炼己”。“修炼金丹,必先炼己,行住坐卧不离。第一淫念不起,以及旧习、能干之事一旦顿除。要炼尽贪、嗔、痴、爱、富贵、名利,炼得万缘皆空,恍若太虚,一念不起,一尘不染。”24炼己修性的目的在于保命,保精守气。因为心性妄逐外缘,则会心动神摇,体内精气也会随之外漏。“眼观美艳之色盗神,耳听淫乐之声盗精,口食诸香美味盗气。夫修炼者必先炼己,使精神气旺,七情六欲不动。”25精气充足,方可将其凝炼锻造,并进而得到“金丹”。“炼己者,去五贼之害而保精、养气、存神,然后可以战胜,而得先天真一之炁,金丹有望矣。”26
    炼己后要进行“百日筑基”之功。“筑基者,筑固灵根,将三宝收归于炉中,返观照内,不令外驰,名为凝神入于气穴,离中阴火降下于坤,杳冥大定。一念不起,一尘不染,定在坎位,若亡若存。外不知天地人我之形,内无身心之迹,至于久久而安。安者,和也,冲和之理得矣。百尺竿头,犹进一步,火养锅底,水暖气腾,是为火逼金行。”又曰:“筑基者,外除耳目,内绝思虑,不知不识,恍若太虚。自己身体俱无,杳杳冥冥,恍恍惚惚,久久静定,天地合璧,日月停轮,虚极静笃,静候阳生,即采烹炼,运行周天程途。周而复始者,动炁不往外驰,收归丹田,静候阳生,运一周天,动而复动,静而复静,周而复周。炼得元精不动,外肾不举,金丹成矣。或年老之人,或柔弱不举,此乃精枯,未证有成也。或曰:外肾微萌,犹未能成。必要绝无举动,方可成矣。”27
    此后便要行调外药、采药、封固等小周天功法。调外药时,“外肾举动,即身中之活子时。外肾者,即淫根也。淫根举动,即要回光返照,绵绵若存。吕祖云:‘举则施功静则眠。”倘有念举者,不可锻炼,炼则结成幻丹。无念举者,即可采炼。虽一时之功,夺天地之造化。或遇行住坐卧动者,速即回光返照,凝神入于净土,息息归根”。28调到药产神知时,以“神”为主,采药归炉。“气驰外,神亦在外;神归根,气亦回宫。神反身中,气自回矣。”29
    再行“封固”之法。“药已归炉,必要封固,不令外驰。停息巽风,凝神入定,了心了意。心定坤位,候药当时,发意起火,运行周天。”30
    然后采大药,运行“大周天”功法,炼气化神。“丹田之中而有大药,可能采取。再用大周天之功法,抽铅添汞,渐渐阳长阴消,自然纯阳无阴,阳神成就,然后神定。”31然后则是“乳哺”、“面壁”、“飞升”等炼神还虚功法。李昌仁内丹功法主要以承袭旧说为主,重在论述内丹功法次序,辨明内丹修炼的各级步骤,便于后学按修道阶次进修。
    注:
    ①④⑦ 李昌仁:《玄妙镜·序》,《藏外道书》第二十六册,第386页。
    ② 李大华:《生命存在与境界超越》, 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 年,第86~87 页。
    ③⑤⑥⑧⑨⑩11 李昌仁:《生人生仙说第一》,《玄妙镜》 卷上,《藏外道书》第二十六册,第389 页。
    12\14 李昌仁:《缘对论第九》,《玄妙镜》卷上,《藏外道书》第二十六册,第392 页。
    13\15\16 李昌仁:《三摇论十六》,《玄妙镜》卷上,《藏外道书》第二十六册,第394 页。
    17 李昌仁:《天道论第三》,《玄妙镜》卷上,《藏外道书》第二十六册,第390 页。
    18 《四书集注·大学》。
    19 李昌仁:《清静闹热论十五》,《玄妙镜》卷中,《藏外道书》第二十六册,第400 页。
    20 李昌仁:《人道说第二》,《玄妙镜》卷上,《藏外道书》第二十六册,第389 页。
    21\22\23 李昌仁:《决疑说第一》,《玄妙镜》卷中,《藏外道书》第二十六册,第396 页。
    24 李昌仁:《炼己论第八》,《玄妙镜》卷中,《藏外道书》第二十六册,第398 页。
    25\26 李昌仁:《三盗五贼论十七》《玄妙镜》 卷上,《藏外道书》第二十六册,第394 页,第395 页。
    27 李昌仁:《百日筑基论十二》,《玄妙镜》卷中,《藏外道书》第二十六册,第399 页。
    28 李昌仁:《调外药论十五》,《玄妙镜》卷中,《藏外道书》第二十六册,第400 页。
    29 李昌仁:《采药归炉论十七》,《玄妙镜》卷中,《藏外道书》第二十六册,第401 页。
    30 李昌仁:《封固论十八》,《玄妙镜》卷中,《藏外道书》第二十六册,第401 页。
    31 李昌仁:《采大药论二十五》,《玄妙镜》卷中,《藏外道书》第二十六册,第403 页。
    作者: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博士生  徐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