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神奇药物在哪里:揭秘中国人探寻千年的长生之术(2)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腾讯道学 爻乂爻 参加讨论

    魏晋南北朝的续命修仙理论的大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层社会流行服(嗑)食(药),比如寒食散、五石散之类的药物。不过因此也产生了严重的副作用。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在研究续命修仙药物方面的集大成者——葛洪。
    最有效的成仙术:金丹术
    葛洪本来是关内侯,是个贵族。但更重要的是,他是著名道士葛玄的侄孙,有家学的传承。葛洪最大的爱好就是成仙,所以放着当官不做,带着一家去罗浮山里面住去了。为什么成仙不能留在城市里呢?《释名·释长幼》给出了答案:“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要成仙,先进山。
    
    研究续命修仙药物方面的集大成者——葛洪(资料图)
    进山之后,葛洪就开始研究各种方子,如何吃了会成仙。他指出,前人吃的东西,那都是有问题的:“草木之药,埋之即腐,煮之即烂,烧之即焦,不能自生,何能生人?”意思就是,之前求仙的人,都是误入歧途,草木自己都会烂,吃了还能长生不老么?纯属扯淡,与之相比“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所以“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还是要多吃矿物类的东西,总而言之要炼丹!
    葛洪认为金丹术是最有效的成仙术,还强调说:“莫不皆以还丹金液为大要者焉。……服此而不仙,则古来无仙矣。”
    虽然金丹如此强效,但世人极少能看到仙人,那又是为什么呢?葛洪自己就说,“合此金液九丹,既当用钱,又宜入名山,绝人事,故能为之者少”,可见成天仙须有经济实力作为基础,一般的穷人、穷道士根本想都不要想。
    适合普通人的成仙术:地仙术
    
    灵芝(资料图)
    那有没有穷人续命成仙的法子呢?葛洪认为还是有的。针对普通人直接成天仙的困难,葛洪提供了续命的另一途径——“地仙术”。他说学仙道要由浅涉深,由易及难,金丹由于事大费钱,对普通人来说办到确实很困难,因此可以先修地仙术:“保精爱气,最其急也,并将服小药以延年命,学近术以辟邪恶,乃可渐阶精微矣。”他认为,服气得其道,则邪气不得入,这是治身之本的关键之一。服饵食药,爱精养神,亦能令人身安命延,可以长生。既然没钱炼丹,那就服食一些单一药物先凑合着。这时候你就管不了这些东西是矿石类,还是草木类的了。所以在他的书里面,也能看到诸如“松树枝三千岁者……尽十斤,得五百岁也”、“又有樊桃枝……尽一株得五千岁也”,以及“桂……( 服) 七年,能步行水上,长生不死也”这样的话。据统计,葛洪及后来的道教徒所服食的草木药主要有灵芝草、白术、苍术、天门东、黄精、茯苓、松柏、柏实、胡麻、松脂、杏仁、菖蒲、肉桂、地黄、枸杞根、黄连、甘菊、黄芪、山药等……
    当然制造这些药物,还要有相应的提炼方式。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古人虽然爱好炼丹,但是对手段却不太讲究。首先在计量单位上很模糊,我们知道同样一种药物,用量有差别,效果天差地远。其次在加工方法上,特别依赖升华法而非蒸馏法,导致有机物大量损耗,影响药性。不过古人也还是留下了一些很重要的资料,比如葛洪就在他的书里提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直接给了屠呦呦提取青蒿素在方法上的灵感,也算是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人炼丹还有个特点,就是药品名称通通用隐语书写,难于传播,比如黄金,隐名有庚、庚辛、兑、天真、太真、男石山火等等,外人基本上一看一个愣。
    所以,费时费力的炼丹,加上不完善的体系,所以炼丹吃死人的事情时有发生,光是唐代一代,就有好几个皇帝是直接或间接死于服食丹药。所以古人还开发出了另一种方法,就是“辟谷”。
    续命修仙的新途径:辟谷
    《太平经》里有这样的问答:“上中下得道度世者,何食之乎?答曰:上第一者食风气,第二者食药味,第三者少食裁通其肠胃。”对日常饮食养生功效的不满足,导致了辟谷技术的出现。
    
    上第一者食风气(资料图)
    道士范翛然引用古经强调:“《神农经》曰:食草者壮健多力,食肉者勇悍轻疾,食谷者智慧聪明,食石者肥泽不老(谓炼五石者也),食芝者延年不死,食元炁者地不能埋,天不能杀。是故食良药与天相毕,日月列导,中经地不灭。”范翛然对各种食物的性能及其对人体机理的同化作用作了许多说明,由此得出节制谷食、食用清轻洁净之物的结论,这是辟谷的基本精神。
    为什么要辟谷呢?王悬河《三洞珠囊》卷三《服食品》引《大有经》曰:“五谷是刳命之鐅,腐臭五藏,致命促缩。此粮入口,无希久寿,汝欲不死,肠中无滓也。”这是说五谷会腐臭,人如果食用它们,就会被同化,以至于“致命促缩”,无法久寿不死,所以辟谷,肠中无滓,才能长命康泰。
    佛教的续命思想与实现途径
    然而吃与不吃,到头来都是挺麻烦的。所以,佛教的适时出现,一定程度缓解了人们对续命的忧虑。
    北魏吉迦夜、昙曜共译《杂宝藏经》卷4《比丘补寺壁孔获延命报缘》里说到婆罗门叹言:“是僧福田,最为深重,能使应死比丘续命延寿。”
    里面说了一个比丘修补寺庙,得到了续命延寿的福报。“续命”一词在汉译佛经中比较少见,但常常和救赎思想有关。救赎方式虽有自救与他救之别,一般更多的是自救。
    
    即人间《金刚经》也(资料图)
    而“续命”之意,主要是指“延续现世生命”。佛经里不但讲续命,还讲到了续命工具“续命幡”。东晋时期翻译的《佛说灌顶经》里面就提到救脱菩萨又白佛言:“若族姓男女,其有尫羸着床痛恼无救护者,我今当劝请僧七日七夜斋戒一心,受持八禁,六时行道,四十九遍读是经典。劝然七层之灯,亦劝悬五色续命神幡。”用续命幡来救赎苦难众生的做法,南北朝时就已十分流行,并且同药师佛信仰紧密相连。
    而到了初唐时期,则出现了名为《续命经》的伪经并且大肆流行,经文最崇拜的是一佛二菩萨,即西方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他们一般被合称为“西方三圣”。《续命经》有三个类型,多少都与净土信仰和密教信仰有关。而且当时的人也认为,抄写《续命经》在民众生活中的作用集中在消灾祛病、祈福荐亡和供养。
    不过从盛唐时期开始,另一种说法开始浮现,《太平广记》卷100“张御史”条引唐戴孚《广异记》说:“鬼云:‘能一日之内转千卷《续命经》,当得延寿。’言讫,出去。至门又回,谓云:‘识《续命经》否?’某初未了知。鬼云:‘即人间《金刚经》也。’”这里《金刚经》成了续命经。此后诵《金刚经》得延寿命的故事,在后世也大为流传。当然,这和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御注《金刚经》后,该经风行天下的时代背景也有密切关系,更重要的是,士大夫阶层对于《金刚经》显然更为重视,以至于后来《续命经》几乎湮没无闻。
    所以这样看来,无限续命这件事,实际上也挺不靠谱的。不过古人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就像葛洪说过:“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你首先得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否则,再光辉的一切,对你来说也没什么意义。续命对你来说,无非也就是浪费粮食。人要活着,但是不能苟活,而是要有点精神的。就像林则徐的诗,上来先说到自己身体不好“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但马上话锋一转,强调自己做人做官的原则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将这样的抱负揣在心中的人,才是值得去续命的。
    所以说,人之所以要去续命,不是说多活个三两年就好,更重要的是能够成为一个“长者”,而不是别人眼中的“老不死的”。(编辑:若水)
    (腾讯道学整理发布,转载自“爻乂爻”微信公众号。文:爻乂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