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立 以往的研究总是过于强调《庄子》的哲学性,而忽视了它在论述其哲学思想时所内含的宗教信仰。 其实在《庄子》文中,就有大量的当时人们精神信仰的痕迹遗存,其影响最大的,是《庄子》中有关神仙形象的论述。本文准备从《庄子》文本中的神仙形象谈起,来侧面分析《庄子》内含的神仙信仰,探讨《庄子》中的神仙形象对中国人的精神信仰的影响。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神仙形象(资料图)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神仙信仰源远流长,是后来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的思想渊源。从古到今,无数的炼养之士都在追逐神仙,希望自己能够获得神仙的青睐而获得修仙的资格。在传统的人们对神仙的认识中,长生久视是神仙最为根本的特征,神仙是一直存在于世间的高等级智慧生命。 但是在更早的文献中,我们无法找到更多论述神仙的内容。明确的神仙形象在汉代之前的早期文献中,除了燕齐一带所产生流行的古代方术思想有所涉及外,其他如《山海经》等类似于神话汇编的古书更偏重记录人们所想象的奇异动物与奇异国度。 道教思想中超凡入圣的神仙形象在这时并没有真正形成。只有到了《庄子》出现之后,那种能够自由逍遥并不以外物内伤其身的神仙形象才真正地深入人心,成为人们追逐和信仰的对象。 以下就对《庄子》思想中神仙形象的几大特征进行分析: 人间存在着一种高等智慧生命 人人都向往变成它 资料图 “不以外物内伤其身” 至人是人类理想中自由人格的最高化 在《庄子•齐物论》中,王倪对做为神仙的至人有所评价,认为:“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在这里,王倪强调至人所体现出的“神”,即神仙最基本的神圣能力,就是对自然规律的突破,这是神仙所有神圣能力的基本出发点。 在这里,至人是人类理想中自由人格的最高化,他的神圣性就是能够突破自然对人的影响,突破自然规律的外在限制,而能够得其生命的自足与常态。能够突破外在环境对生命的侵害,才能够长生不死,而得永生。这是中国人信仰中神仙形象最为基本的特征。 不以外物内伤其身(资料图) 而在《大宗师》中,庄子继续形容了神仙不被水火所侵的神圣能力。 “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儒,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也若此”。 甚至发展到后世,神仙能够避水火而不死成为了很多神仙展示神通收徒救人的主要手段。在种种的仙传中,都能看到类似的情节。 呼吸饮食与常人不同 在《逍遥游》中,有对藐姑射之山神人的论述,尤其强调其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饮食方式。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穀,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穀熟”。 神仙的饮食与普通凡人的饮食有着天壤之别。神仙之为神仙不光光是其永生的生命,还更体现在与凡人不同的生存方式上。这种吸风饮露的生活祛除了对物质资料的依赖,比之要依靠食物维持生命的凡人,神仙更具有自由的可能。 而在《大宗师》中,“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神仙与凡人的不同甚至体现在呼吸方式的不同上。也就是说,人所基本的需求如饮食呼吸等,在神仙那里都不是必要的。客观上限制人生存的种种条件,在神仙面前并无意义。而后世的很多养生家更是认为“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是最早的服气之术的记载,认为在庄子的时代就已经出现了服气之术。 能够参破大道,驾驭万物而为己用 在《齐物论》中,王倪认为至人可以“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至人通过对云气与日月的驾驭,从而可以使自己的形体能够在四海之外遨游。这样对万物的驾驭可以说是神仙形象的第三个的重要特征。 因为只有能够驾驭外物而得自由逍遥,神仙才真正被凡人所信仰与羡慕。否则即使拥有了外物不伤其身的神圣能力,获得了永恒长存的生命,但却被种种的外在所限制而不得自由,那么这样的长久生命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在庄子的思想中甚至还隐含着这样的一种判断,即人的自由无限的精神甚至要比永恒不死的生命更宝贵。而神仙形象所拥有的参破大道驾驭万物能力,在庄子看来,有时也是存在内在不足的,这种内在的不足就是神仙依旧对外物有着依赖。 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资料图) 在《逍遥游》中,庄子谈到了列子可以御风而行,但是这种看似逍遥的御风之术却还是需要去依靠风来飞行,失去了风就难以行此术。“夫列子御风而行,令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即使是列御寇这样的神仙能够御风而行,虽然免除了步行之苦,但是还是对风有所依赖。 庄子在这里并不是为了说明神仙也得依赖外物,其目的更是为强调无论是人还是神仙都还是需要依赖外在之物,只有在精神上也做到不依外物而自得其真,才是真正的超脱。 世上岂有仙人哉?只向灵府方寸求 所以,中国人精神信仰中的神仙形象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具有法力的存在者,这样的存在者必须也在精神上有所超越才真正得称神仙。在内在和外在的双层修炼中而得真道与解脱,是道教一直强调的修炼哲学,甚至到后来亦是被归纳为“性命双修”之道。 总得来看,中国传统信仰中的神仙的形象在《庄子》一书中才真正得以显现。而庄子的对神仙的描述与认识更是让寻求仙道之人明确了何为真仙,更是激起了千百年来人们对神仙的追逐和渴望。庄子强调为仙要超越外在束缚而求其精神超越,更是影响到了后世的道教修炼。 本文用两句话总结其思想:世上岂有仙人哉?只向灵府方寸求。(编辑:妙眼)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文/晓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