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从“鹏鸟图南”到“无所可用”:《南华经》浑然一体的修道秘钥(2)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腾讯道学 张兴通 参加讨论

    二、“大”、“化”、“怒”、“高”是进道修道的必行径路
    “大”,指鲲鱼大,鹏鸟大,空绝世寰,惟冥域方能育养,惟世外方可任行。大的寓意是指根性,根性不大,则不足以载大道,喻指若要进道修道,必先把自己化成载道之大器。大的意义有以下四点;
    其一,言鲲鹏根性之大煛—大物必出自大处。人生在世,根性大小不同,先天禀赋各异,自古修道之人,不一定个个都为大根器之人,而是经过后天的不断培育,好比一颗参天大树,它植入地下的是根蒂,肯定也是自幼小树苗时期不断的培土,使大树根基稳固,才能高笋如云。修道者要以德行不断培植自己的根性,使自己成为载道之大器。
    其二,言环境造化之功大——大处方可育养大物。地域不大则不能培大物。北冥是无为的胎养之地,所以能够育养大鹏鸟,此即谓之环境的造化之功大,大的寓意即是世间没有。而冥域育养鹏鸟则主要是喻指心性灵根的开化,是内在精神的升华,所以大物必出自大处。
    其三,不大不足以绝空凌汉,不足以上达高远之境界,更不能任天而行。只有到达了九万里高空,才能超脱险恶机巧之害。
    其四,言“大”与后文小大之辩设其一端;因世间人常说之理,常行之事,常见之物,常持之心,常怀之念,常抱之志,都很难阐明这种天然之理,若要明此理,必然要超世间一切事理,而产生一种理,这种理就是大鹏鸟,以大鹏鸟的理来说明天然之理,后文里面学鸠小雀与大鹏鸟对比之理就是设其一端。
    
    化的寓意,指心性,心性不化,则无以成大境界。(资料图)
    “化”,一切无形降为有形,或有形返归无形,一切天性习成秉性,或秉性复归天性,无不因化而生变,无化则无大变,无变则一片死寂。是故万有之变皆本于“化”。化的寓意,指心性,心性不化,则无以成大境界,喻指进道修道,必先醒悟,勘破万相,然后心性境界逐渐开化,从而了明大道。
    鱼欲高飞,必先化为大鸟,大境界必始于大化。正如《秋水》所讲河伯与海神的对话,在没有见到大海之前,河伯以为天下之美尽得于己,等看到了时才知道自己的渺小,这就是进道的一种“化”。故而得意时且看残花,当思娇艳能多久;失意时,且思故人,方知荣辱尽灰烟。“化”如同大梦方醒,顿生遗世弃累之心,世间万物之理截然放下。鱼因滞溺而游四冥然终归于滞。如若要归至南冥,必须要翼,所以要化,此之为大梦方醒。古人云;丈夫立志,在乎猛醒,猛醒之后则壮志可酬。然不同的心性,不同的境遇,决定了不同的价值与不同的路径,所以“化”境是生智根源,是慧剑威神。
    “怒”,是指先天阳刚的爆发,是慧剑的应用,是天性之利韧,是大志之胆气,有怒则酬志不难。“怒”的寓意指意志,意志不刚则不足以绝万缘。“怒”是先天的本性,此性若发,万坚不摧,并非后天所习成秉性的脾气之“怒”,秉性之“怒”是脾气,是逞强,能失去理智,溺是非,迷世俗,终而难成正道。
    
    人志气的坚定与否,都是内在的正气。(资料图)
    猛醒之后,尽弃尘缘而决意高飞,故“怒”。“怒”是举磅礴之大势,上高远之境界,背景则是写鹏鸟起步的艰难,正因为艰难所以必须得“怒“。“怒”讲的是出世修道之路的开端,从根基的育养到心性的启化,化而“怒”立进道出世之大志。不“怒”不足以高举垂天之大翼,而无以牵动有形之幻躯。“怒”为志之气,志为气之本,有志则施“怒”成得,有“怒”则大志可酬。无志则大事不举,无“怒”则大事不立。人志气的坚定与否,都是内在的正气,气“怒”而发出,有志则有“怒”,有志而无“怒”,则志不能酬,大事不能立也。
    “高”,一切飞禽及至一切有形,均高不过万丈,而大鹏鸟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称器为至高无上,应该当之无愧。“高”的寓意,指境界,境界不高,则难寻无为之路,又怎能到达南冥这无为之乡,比喻进道修道之士,只有智慧开化,不断地提升,使境界高远之后,方能彻底超脱尘缘万象,人间的一切险恶是非,伤害阻碍,滞累迷惑,方能踏自然之途,行无为之路。“高”的条件则是前三者,即“大”、“化”、“怒”,而四者的核心是“高”,由“大”而“化”,“化”而怒,“怒”而高飞,自北冥而到南冥。(编辑:孟淅)
    参考书目:
    1.(西汉)司马迁:《史记·老庄韩非列传》,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
    2.(唐)西华法师成玄英:《正统道藏南华真经注疏》,三家本,1998年出版。
    3.任法融:《道德经释义》,东方出版社,2010年第4版。
    4.(宋)武林道士褚伯秀:《正统道藏南华真经意海纂微》,三家本,1998年出版。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张兴通,北京白云观道士,中国道教学院首届本科毕业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