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佛教和道教是最为兴盛的两大宗教。其中,佛教是舶来品,而道教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出家修行的佛教徒称为“和尚”,又称为僧人,而道教徒则称为道士,又叫做道人。常人看来,两者的称谓互不混淆,各不相干,但也有例外。 《聊斋·画壁》中就有和尚自称“贫道”的例子。这个故事说的是朱举人游览京城一座寺庙时,被佛殿墙壁图画中的散花妙龄仙女吸引,竟进入了图画中,与仙女缱绻欢爱。后一金甲神人吓走了仙女,朱举人怏怏而归,可再看墙上的画,却发现画中的仙女已经变成了少妇。朱举人忙向身边的老和尚请教,老和尚笑言:“幻由人生,贫道何能解?” 六朝时和尚也称道人 (资料图 图源网络) 读者在感到疑惑的时候,也可能会觉得这是蒲松龄先生的“笔下误”。事实上,六朝时期的僧人就称作“道人”,以此来与被称作“道士”的道教徒相区别。这是因为,早期佛教徒、道教徒称谓相近与两者地位势力消长有密切关系。佛教是在东汉初年才正式传入中国,当时尽管道教以原始的形态在民间广为流行,但并不像佛教那样有比较系统的理论与严密的组织。但是,道教源于古老的巫术与神仙方术,加上与先秦诸子中的道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传播植根于民众,传播范围也比较广泛。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佛教只有借“道”而行,采用了很多道教的名词与说法。比如,佛教又称为“浮屠教”,僧人也因之而叫做道人了。唐宋以降,随着佛教地位的上升,佛教有了足够的资本来同道教抗衡,于是便逐渐放弃了以前借助道教传播的招牌,取消了“道人”的称谓,而转用从古印度梵语中音译的“和尚”、“僧”等称谓词语。 所以,大家在阅读古代典籍的时候,如果看到僧人自称“道人”的情节,就不用大惊小怪了。(编辑:孟淅) (本文由腾讯道学整理发布,作者《历史真相》编辑部,转载自《窥探历史真相 经典插图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