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醒: 上一篇我们学习了武当三丰太极拳三十八式的第二十一式到第二十五式,今天正式进入第二十六式到第三十式动作的学习。 视频时长02:08秒,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第二十六式转身指档 【动作】 接右楼膝拗步之式。以右脚为重心,左脚提起,往内再向外划走弧形步;同时左手外旋(掌心外翻),下拂反楼,再划回头前,当左脚在左前方落定后承受重心,身体左转,右脚与右手同上,右脚在左前方一步(尺半许),右手从楼膝肘的拗掌翻腕转臂变为捶,弧形往下击打,拳面朝里。(图76、图77) 【要点】 ①左手内翻变掌是独特之法,应掌握其用法。 ②“足随手运”“手随足运”,当左脚回划弧后迈出,左手同动,翻掌运行,并在落定时划回,上行至护头面处。右手同理由上至下,由掌变捶。 ③协调、均匀、柔和、连续的圆转,是以腰身为主的螺旋劲。 ④在右脚为重心前,先虚坐右胯后承重心。 第二十七式圆步揽衣 【动作】 转著势 接上式,左手往上回抽,右手往下拂掌,两手如搓拧状,同时提起左脚,在右前方往由右往左的圆旋方向走弧步,而且落步时身与步手同到,身在做完揽雀尾之棚振挤按后成180度。(图78、图79) 重复揽雀尾式 动作与进步揽雀尾基本相同,惟步法是走圆弧,而且到落步下按时刚好完成一周360度。(图80) 【要点】 ①此衔接动作的实用意义是不可忽视的,它可以连接任何一个架势,可随机变化出许多不同招式,所以要注意其架势和方法要领。 ②一腿承受重心,另一腿脚跟着地后变转方位,这是衔接之关键。 ③沉肘松肩、先化后发、迅捷进身、优化击打,距离是诀窍所在。 ④左脚提膝、上步划弧形,身形同上步行动。 第二十八式云手单鞭 【动作】 左云手一 承接单鞭式,弧,重心在右左脚尖里扣,身体右转,右勾手变掌自右而下划,左掌随右转身而下划弧。(图81) 左云手二 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脚向左提起(脚跟先离地),身微左转,右掌随转体至右下向左弧形运转,当右掌划弧上至头前中心线时,小指朝鼻尖,掌心朝外翻,左掌同时向左上弧形运出,右脚在离左脚一脚处落下(脚尖先着地)。(图82) 右云手一 重心在右脚,左脚向左边迈开一步(约尺半),同时,右手向上左手朝下,依上述翻掌转臂原理划弧。(图83) 右云手二 收左脚在右脚边,此时左手在下胁肘处,右手在上屈肘耳际边半尺许,再继续沿圆弧轨迹划弧,右脚变实承受重心,左脚向左迈出一步(约尺半),重复第二个云手。(图84) 重复动作2,3,4,这样重复两遍就是左右云手。 【要点】 ①云手时,身体转动要以腰脊为轴,不可乱摆动,不可倾斜、前俯后仰,做到“立身中正”。 ②两臂运转要自然圆活,做到沉肩坠肘,主辅分明,上下清楚,左右手划各自半边身线的圆弧。 ③当左右手上划经胸前到头时,要注意“小指朝鼻尖往外翻”,这样可使臂、腕、掌的滚翻合理,有助于活动经络和练习粘法。 ④运手动作至少要两个以上,根据场地和运动量,可以增加至3一5个。 ⑤在第三个云手之后,重心在右脚,右手在上,左手在下,而左手继续上划弧,交叉到右手前臂处成斜十字,左脚蹬踢而出,以下均同第四式顺拉单鞭。 第二十九式推窗望月 【动作】 交叉劈掌 接顺拉单鞭之后,腰身右转,内旋一圈,由下往右肋再朝上翻掌成圆圈划出。 上步盖掌 右勾手变掌,从左侧由左上随转身向右下压盖,左脚与左手同动,盖过右脚一步(尺许)(图85)。 进步擦掌 接着右手与右脚同上定承担重心,成右弓步。右脚落,右手从左肘至腕臂中滚穿而出(图86)。 仆步下式 右手变勾手,松腰坐胯,蹲身下势,左手随身下蹲由上而下划弧,经身前档平而至左膝边,随后竖掌,由左手五指牵引上行,随之起身,重心移至左腿,成左弓步,右手随之下沉。(图87) 【要点】 ①上步时,先是左脚盖过右脚而上,然后右脚再上步,足见其灵活性。 ②不上步,左手下沉,坐身仆步,也是一种方式,在此即是杨式太极拳中的“下势”,二者可加以区别。 ③步间大小与仆下坐身之高度要适度,起伏要保持平稳。 第三十式上步七星 【动作】 重心在左脚,左腿屈胯前弓,随左手上行划弧,腰身继续微左转,右手与右脚从右向左同动,右手变拳由右往下向左划弧成抄上拳,面朝上,高与鼻齐,左手拂压在右肘上,右脚前踢蹬直,坐身保持平稳,头正,眼看右拳上方。(图88) 【要点】 ①身体不要摇晃,上体保持正直,松腰胯,活臂腿,重心在左。 ②两臂均呈弧形(无论走行或定势),左手先是竖掌弧插,后转腕拂压,右手之拳用来技击,但是要如棚如打,不要明显地做成上场击打之动作。 ③左腿屈膝独立,须“沉肩坠肘”“虚灵顶劲”“气沉丹田”,肘与膝合,向前的方向一致,完全体现太极拳整体性及基本要求。 ④此式“上步七星”以防御为主,变中含有进击和闪化招式。“七星”是指人体的头、肩、肘、手、胯、膝、足这七个部位(这里是外七星)。在作用上,利用这些部位配合上步和整体运动,可有顶、打、撞、击、靠、蹬、踢等多种方法。若对方用右掌抓住我左腕,我虽臂略沉化,而身即趋前而起,另右手架、棚、解、拿,变拳出击其胸,右脚踢其下部。 刘嗣传道长及《武当三丰太极拳》简介: 刘嗣传道长18岁开始习武,后出家武当山,追随武当内家拳师郭高一学道,真正接触到道教内丹功法,学习了武当系列功夫玄功拳、八卦掌等。同时深入了解道教五派丹法。随后师从武当李诚玉、王光德等高道大德。开始深入探求道教文化根源,及道教武学。在出世离尘、修心养性中,重新认识自我的知识结构和人生价值,参悟出道教先圣、伟大哲学家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精深意蕴及“出世”与“入世”的自然道法。注重道教内丹功的学习和修炼。 2001年5月,编著《武当三丰太极拳》一书,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全书约24万字,图照190余幅。这是国内第一部论述道教与太极拳多层面关系、展示道教张三丰太极道体系,出自在庙道人的作品。 转播到腾讯微博 本文连载自: 《武当三丰太极拳三十八式》刘嗣传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 (腾讯道学文字及视频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