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民间,药王地位尊崇,各地均有药王庙,在全国有“四大药王庙”之说,即河北祁州药王庙、陕西耀县药王庙、北京看丹药王庙、合肥六谷祠药王庙。 民间崇信药王之原因:古代医疗条件差 药王庙兼具祭祀与救灾功能 崇信药王,因古代医疗条件不发达,人均寿命在30岁至40岁之间,历代帝王保健条件最好,但平均寿命也不过35岁左右。且城市不比乡村,居住狭窄,人与人接触较多,感染几率高,一旦发生疫情,后果不堪设想。 河北祁州药王庙(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古代,城市防疫是一件大事,自唐代起,每到时疫易发作季节,官方都会向民间免费施药,但粥少僧多,往往只能起到象征性作用。为方便施药,同时稳定民心,大城市一般都会设立药王庙,闲时祭祀,忙时救灾。 人类疾病发作原因各异,信仰带来的安抚作用有利于痊愈,此外祭祀中大量焚烧进口香料,如檀香、龙脑等,略有杀菌之效,且让患者精神兴奋,产生身体状况好转的错觉,故药王崇拜在民间特别普及。 药王是谁:各路圣手皆在列 然而,药王毕竟是人们基于现实生活需要而“发明”出来的,精英阶层视为荒诞不经,不愿参与其中,故各地习俗不一,草根气颇重,所奉药王亦无统一名号,扁鹊、张仲景、邳彤、华佗等都当过药王,邳彤尤离奇,他是东汉开国“云台二十八将”之一,非专业医生,但传说他医术精湛,常微服至民间治病。 药王邳彤(资料图 图源网络) 唐代道教成为国教,道士孙思邈成了药王,此说影响极广,许多并非他发明的疗法也被安在他的名下,附会而成的“事迹”尤多,比如北京看丹药王庙,在丰台区看丹村,便称孙思邈曾来此行医治病,其实此庙建于明代。 据史料,老北京在明清时期有10座药王庙,其中东南西北各有一座大庙。 东药王庙在东直门,据明代沈榜《宛署杂记》载,该庙为“万历三年太监冯保建”,但民间传说它是明代武清侯李诚铭所建,原本是魏忠贤的生祠,魏忠贤就戮后,此庙被没收,改建成药王庙,李诚铭因为是皇亲国戚而免罪。 西药王庙在什刹海西,亦建于明代,现已拆毁,址在今香港特区驻京办。 北药王庙在旧鼓楼大街西绦胡同,后被北药王庙小学所占,已难见原貌。 南药王庙在崇文门外东晓市街,保存较完整,南药王庙以做蜜供著称,道光皇帝曾微服私访,食后称赞不绝,将南药王庙设为御膳房的蜜供局,此说未见于典籍。 在祭祀对象上,老北京药王庙颇有包容气度,孙思邈、韦慈藏(唐代医学家)、岐伯、番公、扁鹊,淳于黄、张仲景、华佗、王叔和、皇甫谧、葛洪、李景和等都在其中,药王庙本属道教,但老北京药王庙中也有释迦牟尼、观音等像。看来,“有什么别有病”真是深入民心,足以让人们忽略信仰的不同。 (本文材料主要引自《北京地方志·人民生活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