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读《道德经》札记(四):《道德经》文本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老庄杂志 汪登伟 参加讨论

    从文本来说,通行的《道德经》是不断累加而成的。以通行本第3章为例。其云:“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不尚贤,大约是针对墨家尚贤之说;不贵难得之货,大致是针对战国时期工商业而论;不见可欲,或许是对人心不足而言(不知与孟子“可欲之谓善”有无关系)。使民无知无欲,使人不敢为,使人无为,显然是法家高压愚民政策。此章立论之处是“为无为,则无不治”,它将道家于己修身所得之无为、无知、无欲误解,而用在御人上。
    综合来看,此章明显的是战国时人之语,与《道德经》主旨相矛盾。《道德经》表述的道德主旨是显而易见的(如前所述),凡与道德主旨相违的定然是他人所加。通行的五千余言《道德经》中,有一半以上的章节与道德主旨相违。前人虽然疑通行本《道德经》为伪书,却对这一现象并未发现或重视(他们提出《道德经》晚出的证据,绝大部分在非主旨文字中)。
    
    《道德经》
    《道德经》加入了大量的以柔雌见称的黄老道思想
    初步统计,《道德经》加入了大量的以柔雌见称的黄老道思想,另外还有些兵家、法家和复古的思想。柔雌术见于通行本的有7、12、13、22、24、26、28、29、31、37、38、39、42章后段、44、46、50、53、57、58、59、60、61、63、66、67、68、69、70、71、72、74、75、76、78诸章,还有杂在其他章中的语句,其份量之重,甚是惊人。与柔雌术相对的是弃绝法,如“绝仁弃义”、“不尚贤”之类,表面上看是庄学的内容,实质上仍是柔雌术,是柔雌术的反面运用(庄学绝仁弃义的目的是“离形去智,同于大通”,而今本《道德经》中的绝仁弃义的目的却是“民复孝慈”。
    前者指向于道,后者则是在世间有无相生的辩证运用),见于通行本的有3、18、19和20章“绝学无忧”一句。36章“将欲去之,必固举之”诸句大类战国纵横家的阴谋权术,25章“周行而不殆”及42章“道生一”诸句大致是黄老易学之语,57章“以奇用兵”是战国兵家用语(简本亦有此句,知简本亦为战国时所书),65章“古之善为德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是法家愚民思想,80章“复结绳而治”是复古思想。
    《庄子•天下》说老聃关尹之学:“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并引经文“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证。此与“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汉书》语)的君人南面之术的黄老道同出一辙,是为柔雌一派。柔雌一派之“未尝先人而常随人”与“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史记》语)的黄老道相差得太远了——所以柔雌术虽在汉初特殊环境中取得成绩,但在多欲的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便消失于政治舞台。重视虚无因循的黄老虽然不被政府倡导,却被历朝名臣暗用。现今所知最早的《道德经》文本——郭店楚简本中,也加入了柔雌术。可知战国时流传的《道德经》文本已被柔雌一派的黄老道改造了。
    
    老子悟道图
    《道德经》吸收黄老道思想大约定形于战国末期
    从郭店楚简本、韩非本、马王堆帛书本来看,通行的《道德经》为柔雌派黄老道所集成,大约定形于战国末期,在其定形之前,人们已经各取所需的加以利用了。其文本的演化,已经不可得而知。大致说来,剔除柔雌等与主旨不符的文字后,才能略窥《道德经》的原文概况,但仍然无法复原《道德经》原文,因为那些文字同样被改动过(如通行本11章,有无互为利用的思想同于主旨,但“三十辐”之车,据考为战国时才出现)。
    笔者1997年在南京宝华山小住时,请人从金陵刻经处购得憨山德清注《道德经》,阅后略有所启。之后笔者逐步发现、推敲《道德经》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模仿佛教科判,拟作《贯珠解》。《贯珠解》写作时,其文本的内在矛盾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张大的呈现,起初笔者还改动字句以强求文本思想统一,并为之辩护。如“以奇用兵”一句,笔者改为“以慈用兵”,以与《道德经》柔雌思想合拍(之所以改作慈,因通行本中有“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之句)。
    2006年,柔雌思想已成笔者的眼中钉、肉中刺,不剔除不快(世间更多的是弱肉强食,柔雌难以成效——那些假柔雌以为阴谋而成功者,实非柔雌。在某些时候,柔雌也并非不可用,但非道德主旨,其效自不如中和,如《经》云: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善),便依道德主旨删改文本,略成《道德原旨》,自以为对道德主旨的把握比简、帛、通行本清晰什佰倍,而文本错误在所难免。此《札记》即为近日再次审视《道德原旨》时,将诸心得与想法略作的小结。其中有形无质世界的描述,多为笔者推论,读者不必认真,就当作是呓语好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