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公为何许人也 北周·庚信《庚子山集》卷一《小园赋》谓:“若夫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一壶之中,壶公有容身之地”。《水经注》卷二十一《汝水》谓“壶公姓王”。《三洞珠囊》称“壶公谢元,卖仙药”。无论人们如何去追究壶公的身世,他都不失其神仙特征。壶公所住的壶中、壶天,上有日月经天,下有楼台拔地,这个模拟现实的神仙世界,全是在壶中化育的。神仙信仰在其萌芽之际就开始虚构一个神仙居住的乐园,这个乐园,可使人类摆脱在世上无法摆脱的生老病死之栓桔,得到永生不死的保证和一应俱全的享受。 壶公 壶中天地 三壶仙境 神仙信仰在先秦时就遍及华夏、楚、越各文化圈,所以各地的方士虚构了很多神仙乐园,其中影响很大的当数西部的昆仑山和东部的三神山的传说。《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人海求蓬莱、方丈、流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引风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皆白,而黄金银为宫闽。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旧题晋三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日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日壕壶,则流洲也。”三壶仙境,位于遥远的海域,在其虚幻飘渺的云水之间,散发着浓郁的《老子》气息,“壶化”与“道生”,不难被人们联想在一起了。“壶中天地”以它的直观性为“道生万物”找出了可供视听的“虚拟空间”。在这里,壶成了道的物化,形象而神秘地浓缩着道家的宇宙观。 道生万物 千变万化不离道 《庄子·应帝王》篇中关于“壶子” 的故事,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便不再艰涩了:列子看到郑国巫师季咸预卜人的生死吉凶、祸福寿夭很灵验,便向其师壶子讲了。第二天壶子叫列子带季咸来见,壶子先“示之以地文”,寂然冥坐,静如大地。季咸断言面如死灰的壶子十日内必死。列子向老师泣诉了巫师的话,壶子请季咸再来相之,复“示之以天壤”,动不失时宜,浑如天然。季咸说他完全有了生机。季咸第三次被请去,壶子示以“太冲莫胜”,状如太虚冲和,巫师无法测其吉凶,只得托辞而去。后来季咸又见壶子,还没站稳,就惶然离去了。原来壶子这次“示之以未始吾宗”,虚已忘怀、委顺万物,不离常道而变化无方。道家习惯于这样,当它面对浩瀚的宇宙,感到疲钝的逻辑之刃无法剖析自然之“道”时,往往操起象征手法,孰料这一“童心模式”竟由此被融化进了东方思维的骨髓中去了,并且生了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