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佛法发展史(2)

http://www.newdu.com 2017-12-30 观自在佛学书苑 柱子 参加讨论

    四、佛法在中国的流变:佛法的全盛期
    佛法经历了传入期和发展期,到了隋唐达到了鼎盛。
    佛法在隋唐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成了各种宗派。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几大宗派:禅宗、天台宗、三论宗、华严宗、律宗、唯识宗、净土宗和密宗都是隋唐时代确立的。从佛教的兴盛可以看出当时经济发达、思想解放。
    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唯识宗和三论宗主要侧重于佛学研究和言传教授,他们把佛法做了很多归纳总结,很多词汇如十法界、一念三千、转识成智等都是他们总结出来的。我们把这些宗派统称为教宗。其实,“宗教”一词,原本是佛教术语,是指“宗门”和“教门”,简称“宗教”。大致来说:佛的心传,叫做宗门;佛的言传,叫做教门。二者是圆融的,不可机械理解。教宗的理论体系非常严密、思想博大精深,但普通信众的需求,总是越方便越简约就越好,所以这些宗派到现在已经式微了。
    
    佛法发展史(图片来源:资料图)
    禅宗是汉传佛教的原创。中国的佛法,以禅宗为主要特色。六祖慧能及其著名的《坛经》成了信佛人家喻户晓的人物和经典。现在中国汉传寺院,大部分是禅宗寺院,足可见其影响之大。关于禅宗,我们后面有专门介绍。
    律宗崇尚严格持戒律,虽然好懂,但对普通大众实行起来就不方便了,因而也就同样日益式微了。
    密宗是由传入藏地的佛法逐步演变的,这个我们在后面有专题介绍。
    唐朝著名的佛教人物唐僧,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唐僧,也就是玄奘。《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把唐僧描绘成比较懦弱的样子,现实的唐僧却完全不是这样。他是河南人,贞观三年独自一人去印度取经,九死一生,行程数万里,入当时印度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学习《瑜伽师地论》。他精通梵语,与印度各学派论师展开辩论,每次都能获胜。当地戒日王举办无遮大会,邀请佛学者5000人出席。玄奘在会上宣讲大乘教义,无人敢与他辩论。
    玄奘回国后唐太宗请他当官,他不当,他只想致力于佛经的翻译。他主持翻译出经律论73部,1330卷!我们熟知的《心经》就是他翻译的。他创立了法相唯识宗。他写的《大唐西域记》对研究中国和印度佛教史,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武则天是统治阶层倡导佛法的代表人物。现在佛经前面的四句《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就是武则天写的。她主持翻译80卷《华严经》,支持华严宗的形成和发展。
    其他隋唐佛教著名人物如六祖慧能、智者大师等等,就不一一介绍了。
    五、佛法在中国的流变:禅宗的突起
    太虚大师曾说过:“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谈中国的佛法,不能不不谈禅宗。
    禅宗是中国特有的。隋唐时期禅宗已经成熟,还传播到朝鲜和日本等地。
    为什么说禅宗是中国特有的呢?因为中国禅和印度禅有本质的区别。胡适在《禅宗是什么》一文中举了两个例子:
    故事一:
    有人犯了罪,国王要杀他。国王想了一个法子,叫这个犯罪的人捧着一盆油,从东城走到西城,一滴不能泼在地上。犯罪的人如果能够做到,就可免死。这一天,犯罪的人从东城捧了一盆油,慢慢的向西城走,他的父母妻子儿女在后面哭,他也不为他们所乱。走了不远,有一个人家失火,街上救火的和行人都混乱起来,但是他也不乱。再往前走,又有一只象奔出来了,他也毫不在意,安安稳稳的把油从捧到西城。国王于是就把它赦免了。
    故事二:
    有一家人是靠做贼吃饭的。有一天,他的儿子向父亲说:爹,我的年纪也不小了,应当要自得其食了,于是叫他父亲教他一点本领。一天晚上,他父亲拿一把刀带他到一大户人家去,先用刀将墙打通,引他进去。他父亲于是赶紧在外面喊:你家有贼了!儿子没办法,只好藏在这家的柜子里,无法出来,于是就学老老鼠叫。这家的太太听到了动静,就对丫头说:梅香,看看柜子里的老鼠。梅香开柜一看,原来是个贼,这贼立刻把丫头打倒,奔回家去了。这家人也没追上他。这个儿子回到家,看到他父亲,就怪他父亲为啥害他。他父亲很镇定的说:“你有饭吃了。”
    第一个故事讲的就是印度禅;第二个故事讲的就是中国的禅宗。
    印度禅重点在定,在管住自己的心;中国的禅宗讲定慧等学,也就是强调定中生慧,讲究“顿悟成佛”(慧能禅的核心),破除对印度的崇拜和对佛祖等名相的崇拜。禅宗是对印度佛教的革命。禅宗六祖慧能闻《金刚经》一句,而立志上求佛道;后因五祖为他讲《金刚经》,而顿悟。《金刚经》对中国的禅宗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据传禅宗的初祖是大迦叶,在印度传了二十八代,传到达摩,达摩到中国传法,成为中国禅宗初祖。达摩传慧可,慧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弘忍传慧能(北传神秀)。六祖的弟子神会让顿悟禅发扬光大,后又分为五宗七家,一直延续至今。当代知名的佛学大师星云大师,就是禅宗分支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大家都熟悉的“南顿北渐“,是指唐朝时,禅宗在南方以漕溪慧能为代表,提倡顿悟;北方以神秀为代表主张渐修。
    禅学的方法,按照胡适的归纳,有如下几种:
    (一)、不说破:
    人人皆有佛性,需要自悟,不须挑明。挑明就是口头禅了。
    (二)、存疑:
    对师傅和先人的话也要留有疑虑。
    (三)、禅机:
    给你一点暗示,但是不说破,需要参悟。
    (四)、行脚:
    就是走万里路,在实践中修行。
    (五)、悟:
    禅追求的境界就是悟。
    六、佛法在中国的流变:融合与方便
    宋代以后,佛法出现了两个趋势:
    一是佛学(禅宗)与儒学相互融合,更汉化了;
    二是从禅宗的兴盛转为更加方便的法门——净土宗的兴盛。
    白化文在《汉华佛教与佛寺》一文中说:“汉化佛教至此基本成熟和定型化,已经把原始佛教的一切改变得面目全非了。如果释迦牟尼复活,到中国来旅游,必然莫名惊诧,不认识是自己创立的那个宗教了。”
    这种变化的根源还是信众的需求啊!
    宋代开始一大批当官的、有文化的大家,如苏轼、王安石、黄庭坚、欧阳修等都是佛教徒,同时他们又有深厚的儒家修为。更重要的是宋代以来的内忧外患,让他们相当苦闷,儒学又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佛法自然是止痛药了。佛学与儒学的融合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王安石被解职务,就写了一首诗:
    “身如泡沫亦如风,刀割香涂共一空;宴坐世间观此理,维摩虽病有神通。”
    可以看出他是相当郁闷啊!
    明末四大高僧的出现,奠定了佛法的新走向:导归净土。
    这四大高僧是:云栖袾宏(莲池)、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藕益智旭是也。
    从藕益大师心路历程,可以看出佛法导归净土的必然性。他是江苏人,年轻的时候学儒学,专门反对佛教,还写了《辟佛论》,后来读了佛学大师的书,突然又开始信佛了。一开始他学律宗,发现这个宗派别人根本不感兴趣,难以引起共鸣。于是他经常晚上大哭,以至于开始骂人了:“法师是乌龟,善知识是王八”(参见《祖堂幽栖寺丁亥除夕普说》)。最后还是顺应信众的喜好,专注弘扬净土思想,念佛成佛的净土宗也就必然顺应信众的需要登上历史舞台了,一直活跃至今。
    四位大师的观点,对当代的净土宗有很多启示:比如他们提倡持律、经论、参禅与念佛要有机统一,不可偏废;不仅要往生,更要关心世事,有救世济民的思想;融汇诸宗,归极净土等。
    明清以后,佛法进一步衰落了。但是还是出现了一批佛学大家。
    弘一法师:这是奇人,全才。音乐、美术、诗词、戏曲无不精通,更厉害的是他修的是律宗。从艺术到戒律,一个充满了极端矛盾的大师!
    太虚大师:大师厉害的地方在于他提出了“人生佛教”,至今影响了一大批佛学大师,如当代高僧如星云大师和印顺法师都提倡“人间佛教”,这是离不开太虚大师的影响。
    虚云大师:中国近代禅宗的泰斗,以禅修和苦修为世人尊敬,1953年任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
    杨文会:创办了闻名的”金陵刻经处”。
    欧阳竟无:创办了”支那内学院”,专门研究佛学,可惜50年代停办了。
    吕澂:通晓英、日、梵、藏、巴利等多种文字,对印度佛学和中国佛学有深入研究。他写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等书成为佛学经典。
    这些大师的治学精神和修为,值得今天学佛和搞佛学的人进行反思,我们千万别走的离他们太远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