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秦岭,悠悠终南山,绵延数百里,神韵甲天下。终南山道脉深厚,源远流长。这里是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山,这里是播种道教思想的神仙山,这里是道教七十二福地的第一福地。西安市金仙观,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终南山的子午峪内。 金仙观始建于西汉文帝时期,名曰玄都坛。后来,在终南山修道的隐士们利用这个祭坛,修建了许多道观,分布在坛顶及周围,在玄都坛周围的道观,最著名的就是金仙观。金仙即“金刚不坏之仙”,是道教神仙的称谓。因道教神仙起源于西部的昆仑山和西王母,西方属金,故名金仙。唐代是道教活动的最高峰,子午谷内的道教活动也十分兴盛。诗圣杜甫曾写诗赠其在玄都坛下面隐居修道的朋友元逸人(元丹丘),诗中就描写了子午谷的景色和元逸人修道的情形:“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向阴崖结茅屋。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长风寒。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知君此计诚常往,芝草琅杆日应长。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玄都坛初建于汉代,至唐时已成为重要的道教场所之一。到公元9世纪中叶,即唐开成、会昌、大中年间,有新罗人金可记留学长安,为“宾贡进士”后不求仕进,隐居子午谷中修道,受道教仙祖钟离权传授内丹术,成为传播韩国道教的第一人,金可记在子午谷羽化升仙以后,子午谷更成为道教仙境。后人根据《续仙传 金可记传》于子午谷中修建了新的道观,命名金仙观。从此金仙观不但成为陕西道教重要道观,也被视为韩国道教祖庭和韩国金仙学会的重要圣地之一。2004年,应当地村民的请求,由陕西省道教协会副秘书长、西安市道教协会副会长贾慧法和陕西省社科院道学研究中心樊光春主任两位发起,得到长安区政府有关部门和子午街道办事处以及金仙观附近南豆角、七里坪两村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成立金仙观筹建委员会,四方筹措资金。经过两年建设于2006年农历7月26日完成金仙观主建筑群:主殿、灵官殿、慈航殿、财神殿、单房、客堂等基本竣工首期工程,并举行隆重的开光典礼,且正式对外开放,以满足各界人士瞻礼的需求。2006年至今,金仙观得到四方信众的支持,陆续完成了子午峪山路的拓宽,附属丹房、藏经阁、讲经堂的建设,2011年金仙观举行山门落成典礼。 从秦岭北麓通向“子午峪”的道路有不少的古道遗迹。进入峪口不久,可以看到一座石桥,传说是左宗棠捐建的;再向内,在一小溪上有一石砌的龙王庙,雕工煞是精美;近处不远是历史遗迹“慈善桥”。跨过慈善桥,再转过一个山口,一块巨石横亘在面前,像是道观的“影壁”,亦可称是“玄关”,上面左半部分用中文刻着红字的“金仙观”,右半部分则是用绿字刻着的韩文和拼音。巨石后面,则看见“金仙观”真面目矣。这是依山而建的的屋顶。金仙观整个道观的风格与中国其他的道观大不相同。 随着中韩文化交流的开展,越来越多的韩国道教界人士到“金仙观”遗址“寻根问祖”,根据历史记载重修了“金仙观”。并且由于“金仙观”的恢复,越来越多的韩国道教人士到这里与中国的道教界人士进行宗教活动的交流。道观内可见的韩国文字痕迹颇多。有一方石刻是韩国道教协会会长崔炳柱先生题写的“韩国道教祖庭”。 金仙观大殿一溜儿摆开三座,中间是大殿,两边是慈航殿和财神殿。道观门外的上善池,与众不同,池中的神兽驮着的是元宝。就连殿前的香炉也是元宝的造型,体现了道家的一种为众生祈福纳财的追求。山涧中时刻众多,富有道家仙风。刻着“释道同源”,此四字乃是六小龄童所题,另不解的人们真感到“玄”。而这方石刻就是世界金仙学会会长崔炳柱先生题写的(韩国道教祖庭)。最令人称奇的是藏经阁,具有浓烈的韩国气味和清朝圆顶风格。金仙古观坐南朝北,背倚金仙峰,与小五台遥相呼应。金仙观独向阴崖,依山而建,规模不大,气势不凡。整个建筑群讲求中轴对称,基本遵循一种上升的趋势。道观坐南朝北,背倚金仙峰,为三进、三上建筑,暗和了《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基本思想。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风水原则,从而形成了风水中“气场”的藏聚和回护。值得一提的是,整个道观虽然前两进对称、工整,但三进广场的东侧却出现了一个圆形琉璃瓦建筑,与之对称的是一棵参天大树,视觉上的差异表现出道家遵循历史并掌握、运用的灵活性,也道出道家自然而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 金仙观传统庙会为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十五日、七月二十六日和每月的农历初一、十五,庙会期间,十方信士云集,不仅有隆重的祈福法会,还有民间群众艺术团、锣鼓队特地赶来助兴,这使慕名金仙观而来的信众感受了道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摄影:琴心悠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