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想,又叫存思、存神,即默想诸神形象,是斋醮科仪中高功通神的重要法术。存想原是汉代流行的一种历藏内视的养生术,用于自身修炼。道教也采用存想,作为修炼的法术,并成为道教法术的大宗。本文侧重探讨道教斋醮科仪中的存想。 东晋时期,存想修炼法术已十分流行,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地真》中论存想之法说:“道术诸经,所思存念作,可以却恶防身者,乃有数千法。如含景藏形,及守形无生、九变十二化、二十四生等,思见身中诸神,而内视令见之法,不可胜计,亦各有效也。”道经说葛仙公在山中精思存想,一日感天上真人下降,授予仙公经法至道,开阐仙公济度幽冥之心。道教认为人身体是小宇宙,体内诸神与大宇宙中的神相统一,存想 法术即可召出体内诸神,派往大宇宙中执事。唐代道士司马承祯《天隐子》释“存想”说:“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也是指闭目静思身中诸神之存在和显现的修炼法术。道教所谓守一存真,乃能通神,这是对道士修行的要求,说明修行存想是通神的重要方法。 存想作为内在的意念行为,广泛运用于道教法术的各个方面,在斋醮活动中更离不开存想。高功法师通过存想,可使心诚意专,遥想出一派天界意境,化凡尘为神界,化己身为神灵本体。高功以存想之 法沟通神人,具有不可思议之神力。道教认为建醮不懂存想,无法沟通人神世界。斋醮的目的就不能达到,斋醮也就失去意义。在各种斋醮科仪中,存想都是主坛高功与神灵沟通的主要手段。在斋醮科仪的许多仪节,高功法师都要运用存想。 一、坛仪中的存想 斋醮必须建坛,建坛有一定的法式规矩,可以称为坛仪。坛场可用护栏界定,并供奉神真之像,设立灵幡仪仗,布置香案法器。但布置之初的坛场仍是凡间的,而通过法师的存想法术,却可使坛场变为 神灵之境。这种使坛场具有灵性的法术称为“化坛”,法师的存想过程称为“化坛存想”,即将凡境化成仙境。 斋醮化坛的目的是净坛解秽。道教认为坛场是三景开光、五行布列、恢张万范、升降阴阳之地,在建斋交通神真之前,要施法荡涤坛场的氛秽。敕坛须先在斋坛东南地户上设剑、水、香案,地户是天地 之气初生、凡间人物出入之处。敕坛由都讲法师进行,都讲法师具坛简至地户行法,此时都讲法师的存想过程是:冥目存想正一天师、经籍度三师在坛场西面。接着存想上仙蔽身大将军唐宏,戴朱阳赤帻通天大冠,绛章丹衣,右执龙头玉剑,左持金符。又存想上仙隐影大将军葛雍,戴朱阳青帻通天大冠,绛纨丹衣,手持玉戟。 存想上神藏形大将军周武,戴朱阳赤帻通天之冠,绛章丹衣,手执玉阳之节。存想有破秽真官,身穿绛衣,乘九凤吐火自南而来,四灵神君,法箓官将,一一分明。都讲法师启白变神,步破秽斗,存想北斗七星覆己头上,头柄指前,不得遮耳目。然后都讲师握固、掐诀,先后存想肝心二炁,化形出立于前;肺肾二炁,化形出立 于后。最后存想诸神复化真炁,再还归自己身中。经此存想化坛过程,斋醮之坛即成为神圣之坛。 道教净坛有其思想意蕴,斋醮讲究斋洁为先,诚明为本,因此建斋行道首先要荡秽。法师要引三光之正气,运九凤之真精,策役万神,吐纳二炁,蹑罡履斗,结界禁坛。这种荡秽禁坛的功用,小则清肃 方维,大则净明天地,敕严内外之仪,降格阳冥之圣。道教认为邪能干正,非正气则不能避邪;秽能败真,非真炁则不能涤秽。斋醮净坛的意义,旨在使正真生炁变化流行,使坛场成为万境俱消、一尘不染的清净之地。 正式建斋前要开启变坛,此科仪也是通过存想来完成。高功开启变坛存想的内容是:存想所筑三层法坛,化为天界的玉京山,太上三尊坐玉京山中,右虎左龙,千乘万骑,群真众圣,环侍簇拥。这时五 帝兵马及天地飞仙、神仙、真人,还有日月星宿、河海岳渎等兵马,纷纷前来朝见太上三尊,各路神真依班排列,一时间盛况空前。 道教斋醮科仪中的存想,是对神仙世界的又一种追求形式。它的宗教意义是:经高功的存想,醮坛化为神仙境界的三清圣境,成为真实的神圣净坛,高功的步、诀、念、唱,也俨然是与神灵的真实交通。 二、黄箓斋仪中的存想 唐代举行黄箓斋,无论一日三朝,还是三日九朝,每朝科仪都有较为固定的仪格,形成程序化的仪范体系,其主要仪格是:(1)入户;(2)各礼师存念如法;(3)鸣法鼓二十四通;(4)发炉;(5)出官启事;(6)各称法位;(7)读词;(8)礼方忏悔;(9)命魔;(10)步虚;(11)三启三礼;(12)重称法位;(13)发愿;(14)复炉;(15)出户。在黄箓斋仪举行过程中,高功法师有一系列存想的法术,此可以称为升坛朝奏中的存想。 黄箓斋仪开始,在启堂、入户、上香之后,有称为“各礼师存念如法”的存想科仪。据杜光庭《太上黄箓斋仪》卷一,此时法师存想的内容是: 存见太上三尊,乘空下降,左右龙虎,千乘万骑,三界尊灵,群真侍卫,罗列在座,乃为弟子奏陈斋意。次思经师侍太上之右,心拜三过,愿师得仙道,我身升度。次 思籍师,次思度师,愿念如初夜法。次思青云之气,匝满斋堂,青龙狮子,备守前后,仙童玉女,天仙、地仙、飞仙,日月星宿,五帝兵马,九亿万骑,监斋直事,三界官属,罗列左右。次思青炁从师肝中出,如云直升,青龙狮子在青炁中,天仙、地仙、飞仙,五方五帝兵马,匝覆斋主家大小之身。又思五脏五岳,如初夜法。 以上是黄箓斋第一日清旦行道仪的存思。道教斋醮道场法事,有早、午、晚三朝科仪,早朝三清,午朝玉皇,晚朝青玄。清旦行道仪属早朝,在寅时(凌晨三点至五点)举行。高功首先存想太上三尊,此三尊又称为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午朝和晚朝,高功仍先存想太上三尊在天宝台中,次存自己上中 下三丹田各有天尊。存想下田天尊乘白色云舆升入中田,与中田天尊乘黄色云舆入泥丸,会合上田天尊乘青色云舆升出顶门,会合外三尊坐在天宝台中。接着存想天中左有三十六部尊经,右有玄中大法师,十真五帝,群仙侍卫,宛如大会朝真之仪。高功临目(微开两目),存见左右 龙虎 君,千乘万骑,三界真灵,群仙卫真,罗列左右,高功为斋主奏陈斋意。再存想经、籍、度三师,然后发愿念,愿三师上登高仙,为斋主开度七祖父母,早登天堂,斋主名入仙籍,为真人。以下存想内容,就略有不同,据《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九说: 正中午时,当思赤气从心而出,如云之升,匝绕坛殿,朱雀白鹤,备守前后,仙童玉女,天仙地仙,日月星宿,五帝兵马,监斋直事,三界官属,罗列左右,以云气覆弟子居宅大小之身。 入夜戌时,当思白气从肺而出,如云之升,匝绕坛殿,白虎麒麟,备守四方,仙童玉女,天仙地仙,日月星宿,五帝兵马,监斋直事,三界官属,罗列左右,以云气覆弟子居宅大小之身。 又思五星、五岳、五帝,备守身形,五藏之气,仰升纷错,冠覆一身,如在烟雾之中,金华映盖,体作金色,先从肺出顶,后有圆光如日之象,照明十方,身中了然,尽见内外,然后修行妙观,洞入虚玄。 五藏即五脏,指人身中心、肝、脾、肾、肺五脏腑。道教认为:神藏于心,魂藏于肝,志藏于脾,魄藏于肺,精藏于肾;五脏各有神守,心神称丹元,肺神称皓华,肝神称龙禋,脾神称常在,贤神称玄 冥。杜光庭《太上黄箓斋仪》中各种斋仪的开始,都有“各礼师存念如法”的仪格,黄箓斋的三日九朝行道,法师在开坛以后都要进行此番存想。 黄箓斋仪中“出官”的仪格,也是通过存想来完成。出官是高功呼出身中真官吏兵,以向上天奏表。高功在出官时,要伴随一存想过程。据《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九,高功出官时临目存想内容是: 先存三清在顶,道德众尊皆会于前,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在左右前后,己身长丈余,遍体作金华之色。囟门朱户阔开于顶上,真官吏兵皆从顶门出:虎贲将军在 鼻,天丁力士在肩,狼吏在颈,直使在两颊,天驺在两臂,甲卒在手指,察奸钩骑在腹,三将军在心,科车赤符在脐,三官仆射在胃,罡风骑置在膝,驿马上章在胫,收气诸吏在背,二十四骨社邑君青衣在前,直使功曹,擎持章桉,一一分明。然后开目启事毕,叩齿三通,咽液三过。 高功存想时须以炁合炁,以神合神,先存想体外三清尊神降临头顶,再存召出体内真官吏兵,从头顶门而出,下至坛前罗列。身中五体真官吏兵,与名山洞府众神真汇聚坛场,此时人神之间已经沟通,高功即可禀告奏事。 与此相类,醮仪中有一种卷帘仪,高功存想金阙寥阳殿内,隐隐群真侍卫,天帝降临醮坛,坐天庭,卷珠帘,千真集灵台,众圣悉临轩,完全是人间宫廷升殿议事的气派! 据杜光庭《太上黄箓斋仪》,在举行黄箓斋仪时,高功法师正式升坛至都门、地户、天门,上三宝香、三捻香、方忏、命魔、三启颂、复炉、出坛至玄师幕,在这些升坛启告的仪格中,高功都要运用存想的法术。 三、上章仪式中的存想 上章是早期正一道的请祷方法,上章仪式主要用于消灾度厄,是早期正一道重要的救济手段。在三张五斗米道时期,道民遇有灾厄疾病之事,即可赴天师道治,由祭酒为其请神奏章,向神灵乞恩求福。 南北朝道经《赤松子章历》,唐代杜光庭集《太上宣慈助化章》,就保存了三张五斗米道时期的部分章文。在道教的上章礼仪中,章表上达天庭,也靠法师的存想来完成。 《赤松子章历》卷二载上章的存想过程说:法师修斋设醮上章,仪式进行至上呈章文时,法师在章案前伏地,存想赤红炁从自己心中出,扶摇上升天际,顷刻间已经历百里。赤红炁路的两边,毫无暇翳 遮掩,沿路多是宝树。法师存想眼前日月黄道显现,过了黄道五六里,遥见紫云隐约,来到紫云中就能望见天门,把守天门的是元命真人唐、葛、周三将军。法师命诸侍卫留守天门之外,唯与周将军(周武)及 直使功曹、传章玉童擎章表至阙门之下,向西谒见正一三天法师张道陵,禀告上章事由,然后随天师从凤凰阁门入宫。须臾,一名仙童出殿,从传章玉童手中接章表入殿禀告,仙童顷刻间出殿,引领诸人进殿谒见太上。太上着九色云霞之帔,戴九德之冠,高坐天庭宝殿上,左右有二玄真人侍卫,太一神将章表送呈太上,太上阅 视章表以后,太一神秉承太上旨意,在章表上签署太清玉陛之号,写下一“依”字,然后仙童收章表于右陛,分付日直曹官使心载。于是法师拜辞太上,即刻退出宫门,又在阙门拜辞天师张道陵,然后同奏章真官返回人间奏章的坛场。经过以上存想的过程,法师从坛场起立,宣称章表已上奏太上。 不难看出,道教的上章存想,实际是将人间宫廷大臣上章奏表仪式加以神学化,从而构想出上章于天庭之太上的科仪。 上章作为道教斋醮的一种形式,长期行用于道教醮坛。《太上济度章赦》、《太上金书玉牒宝章仪》、《道门定制》及南宋以后的几部大型科书,都收录有章文及上章的科格,可以视为早期正一道上章 的传承和流变。到了明代,道教的上章存想更为形象生动。据明周思得《上清灵宝大成济度金书》的记载,明代道教上章存想的过程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