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同道、善信:大家好! 我叫冯华,道名冯理翮,现居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白云山,今天感凭道恩,有机会和大家共同学习《唐太古妙应孙真人福寿论》倍感珍惜! 今天讲的题目是:“合道守分、福存寿臻”。 大家知道,世界上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哪一种文化、说着哪一种语言,对一件事情的诉求却是完全相同没有差异的,那就是对幸福的祈盼,对生命的渴求,但往往事与愿违,越是珍惜越难掌握其中的玄机,只能在痛苦的人生中怨天尤人! 那么作为土生土长的道教,有没有一部经典,可以把其中的玄妙示于善众?可以济度众生? 答案,是有的! 这部经典就是《唐太古妙应孙真人福寿论》又被称为《福寿论》,共一千二百二十三字,是孙思邈孙真人所著! 《福寿论》中直观阐明了福寿的根源,并且只要仔细参悟经文,就会发现字里行间渗透着诸多和谐理念,反映出道教对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追求。认为一切的灾难都来源于人们对大道的背离、对本分的迷失,经典为我们寻求福寿关系提供了宝贵的思想理论资源。 既然如此,我们就紧紧围绕经典,去寻觅福寿的根源,从而为我们的理想人生保驾护航。 首先,我们看自我约束的养生本分! 自古及今无论是谁,离开自身的健康,一切事物都将归零,一切希望都成幻影。 朋友圈流行这样一句话“乱世练武、盛世吃药”,把一切都寄托给了药瓶,面对这些亚健康,我们值得深思的是? 除了吃药,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保全生命。 我们是否可以自己调理,不治已病治未病,告别那些瓶瓶罐罐,告别那些做工精良的药盒。 答案是肯定的! 《福寿论》中讲:“饮食之非分者,一食而其水陆,一饮而取其弦歌,其食也寡,其费也多,世之糠粝不充,此以膻腻有弃,纵其仆妾,委掷堡涂,此非分也,神而记之,人不知也。”。 此句经文的意思是:饮食上过分的人,餐必要珍馐美味、饮必要音乐伴奏,吃不多浪费却不少。忽略了世间还有很多人食不果腹,他却把剩下的美味任凭抛弃浪费,这样的过分行为神灵已经悉数记录,人却痴迷不知。 人们在饮食上的过分浪费,一般是两个原因: 第一,所谓的面子! 第二,美食的追逐! 这些,我们换来了什么? 换来了三高,换来了疾病,换来了生命弥留的悔恨! 养生变成了一句空谈,变成了一句口号! 我的家乡有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清末明初,家乡有一户地主,家境殷实、为人和善,依靠广积善德才老年得子。地主中日茹素,果腹即可,以此来感谢上苍对自己的眷顾,对自己的孩子非常严厉,教育孩子不可铺张浪费,否则食禄尽、灾难生。孩子一天天长大,地主却一天天老去,最终寿终正寝,乡里都来祭奠、告别。地主的孩子继承了父亲的产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淡忘了父亲的忠告,过上了他想要的生活,餐餐美味、日日笙歌,认为这样的生活才有面子。他终止了父亲定下来向贫者供应义粥的善举,一天夜里、他梦到父亲在干苦力,他诧异的问:“为何如此悲惨潦倒?”父亲告诉他:“你世间挥霍食禄,我在此为你还债,如果你继续执迷不反,只能是自取灭亡。”第二天醒来没有醒悟,依然过着他想要的生活,时间久了身体开始肥胖、疾病开始缠绕,良医良药如同石沉大海未见效果,一切的预示换来了的不是醒悟,而是更加的疯狂。一天夜里电闪雷鸣,一场天火毁了所有的财富,人们发现时,他被卡在逃离的石头角门,由于肥胖、疾病他永远留在了角门,年轻的生命在他的浪费中最终自食苦果。 因此,我们的人生仿佛是一趟列车,无论你是软卧、硬座、或者站票,在下车后谁又在乎你如何而来,只有依然在这趟列车上的旅客,才是人生的赢家,所以不要为了纷繁的窗外景色选择了提前下车,应该明白只有做好自我约束的本分,才是长久养生的终极钥匙。 其次,我们看回归天性的孝亲本分! 在社会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面对人与人的交往,在众多的交往中,最容易忽略、最容易失位的就是我们最熟悉——父母。 其实人生就是一个圆,不断的进行螺旋式上升,而我们在这个圆圈里,在不同的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不知什么时间我们忘了自己在扮演什么?只是在矛盾出现时抱怨别人的不好,却不知自己丢失了最初的尊敬,丢失了最初的角色! 大家更不要一听,就讳疾忌医,只有深入了解,才能尽力做好,达到事半功倍的期望。 《福寿论》中讲:“德不足,是以贫焉;心不足,是以死焉。天虽然不煞,自取其毙也。” 此句经文的意思是:德行不足就会导致贫穷,本性不足就会招来灾难,虽然天道不会降临灾难,而他会自取灭亡。 人们最初的德行是什么? 人们最初的本性是什么? 最初的德行、本性就是孝敬父母! 因为一切的福寿都是从孝亲开始! 有这样一个实例:来白云山敬香的一位善信,聊天中给我讲述了他父亲的故事。他的父亲是农村走出来的,跟着时代的发展,走进大学、走进城市,五十岁左右成了一个国企的高管、成为人们羡慕的成功人士。一切都如意随心,工作越来越忙,他的父亲把孝敬,变成了物质的回馈,很少回家看望独居的爷爷,常态的借口是太忙了。一个突然的电话打破了这种宁静,爷爷中风了,本以为不严重,当看到病床上瘫痪的爷爷,父亲哭了!爷爷老的父亲都不认识了,回家父亲决定提前离休,和母亲一起回家侍奉爷爷! 准备回去的前一天,父亲去拿例行的单位体检,检测结果癌症早期,拿到结果的父亲很冷静,他选择了保守治疗,因为他还要回家侍奉他的父亲。回到老家,开始了侍奉爷爷的日子,早饭、午饭、晚饭看似简单,父亲母亲悉心照料,晚上给爷爷做按摩、直到爷爷睡下这就是父亲得病后的普通一天,一年365天每天都是这样。母亲看着父亲开始斑白的头发,劝父亲再去检查一下,父亲总是说等爷爷好一点,能站立了在去吧!或许是这一份虔诚,爷爷在父亲、母亲的照顾下两年后终于可以站起来,扶着轮椅走一走。看着爷爷开心的笑容,母亲又劝父亲再去检查一下,检查结果癌症奇迹般的停止了发展,医生建议不用吃药了。 后来父亲把爷爷接到城里,方便照顾。有一次和父亲聊天,他问父亲是什么力量让您坚持下来,父亲笑着说:“父亲的父亲在,不敢老!” 可见,孝亲不仅仅是德行天性的回归,更是我们幸福、平安的基石。只有做好孝亲的本分,才能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游刃有余,成全别人、成就自己。 最后,我们看憫恤仁爱的慈善本分! 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每个人都在为了所谓的活着疲于奔命。心越来越冷,人性的光辉在寒冷中无情的凋谢,骇人听闻的事件不断的打破人性的底线,每天过着饮鸩止渴的日子,最终让冷漠无情伤了别人毁了自己。 唯一冠冕堂皇的借口就是,我们为了活着! 那么除了争斗、行恶、冰冷,就真的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活着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福寿论》中讲:“夫人之死,非因依也,非痾瘵也,盖以积不仁之多,造不善之广,神而追之则矣。人若能补其过,悔其咎,布仁惠之恩,垂悯恤之念,德达幽冥,可以存矣。” 经典的意思是:“人生命过早的终结,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因为疾病,而是人做了太多不仁、不善的事情,天道根据所犯追究,结束生命。如果人能补过、悔责,广行善德,心生悲悯的本分,就可以健康的生存下来 ”。 有人会说:“大道理都懂,该如何行动?” 其实,我认为行善需要两个方面: 第一, 挚诚的善心。 第二, 坚定的决心。 因为,公益慈善,就是人生的转行,就是幸福的开始! 前段时间我看了一则文章: 主人公的名字叫于新,1980年出生,是某私企的员工,和别人一样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唤醒了内心最初的善良!某年的5月,他在四川旅游,碰到了那场地震,地震发生了他被人从死神边缘救了回来,他是幸运的,他拼命的往外跑,发疯的跑。当跑到相对安全的地方,他发现有一只自发的公益队伍,准备进入震区救援,他劝解这些人,震区里面太危险,一个和他年龄相当的人坚定的告诉他“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他回想起逃跑的一路,没有别人的援助,自己也不可能熬过来,内心有一种力量在呐喊,他决定和这只队伍一起去救援,并在救援中收获了自己的家庭、最后他明白了,善行没有大小,不一定要有很多钱、不一定要有很多人,只要有一颗坚定、挚诚的善心就一定能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从此以后他积极投身扶贫济困、公益慈善活动,最后成立了自己的公益小团队,他总是讲述自己的经历,现在的一切幸福来源于那次人生的转行。他说做公益慈善一天、两天并不难,难的是长久坚持,持之以恒。有人说他很傻,有人不理解,有人说他有目的。面对这些话语,他总是淡淡一笑,他相信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他相信自己的人生因为慈善而不再平凡! 听到这里,大家是不是也发现,生存之道不在争斗,而是在憫恤仁爱的慈善本分中,只有不断的积累善德,才能获得最大的幸福,最健康的明天。 正如《福寿论》中讲:“人若奉阴德而不欺者,居其富而不失其富,居其贵而不失其贵,必可保生全天寿矣。 孙真人说的很明白,只要我们合道守分的积累,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坚持,就一定会获得我们期许的福存寿臻! 最后,祝愿众缘:祖师护佑、幸福安康! 谢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