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常识 > 其它 >

清末五大臣出洋 为何西方不以同等之国相待?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一百年前,被西方列强打得一败涂地的中国,曾经派出过一个空前规格的政府代表团,赴西方考察政治,诚心取经,一路受到西方各国高规格接待。这在晚清中国的国际形象普遍不好的情况下,成为为数不多的亮点。
    1905年12月19日,上海吴淞口,清朝钦差大臣戴鸿慈和端方率领的政府出洋考察团,乘坐清军的小火轮,直抵美国太平洋邮船公司的巨型邮轮“西伯利亚”号前。代表团的随员们已经在恭候了。他们登上了“西伯利亚”号,下午2时,邮轮拉响汽笛,缓缓启航,驶向日本。
    自从西历12月7日在北京正阳门火车站上火车,到天津后换汽车到秦皇岛,再换乘当时中国最好的军舰“海圻”号到上海,一路上都被袁世凯等官员精心安排严密保护。
    约一个月后,1906年1月14日,中国政府出洋考察团的另一路由载泽、尚其亨、李盛铎率领,登上法国轮船公司的“克利刀连”号后,也驶往了日本。
    史无前例的出洋团
    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政府出访团。在此前,清廷不是没派出过官方考察团。第一次,如果可以算官派的话,很不伦不类。那是1866年,时任清政府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要回国,清政府派了前山西襄陵县知县斌椿率其儿子和三个同文馆学生一块跟着去,算是开开眼界。
    第二次,在1868年,应是朝廷正式派的代表团,但是团长却是美国人,名蒲安臣,是刚卸任的美国驻华公使。当时中国与列强们签的那些不平等条约要修约了,朝廷一是怕列强们“索要多端”,二是担心中外礼仪不知怎么摆平,灵机一动,竟然想到了派外国人去。这个使团访问了11个国家,历时2年8个月,走到俄国时,连团长都病故了,这样使团中的中国人志刚才接任过来。再往后,1896年,有李鸿章访欧美,事由是为贺俄国沙皇的加冕典礼,实际是想搞“联俄拒日”,访问完俄国,就顺便欧洲美国游历一番;1901年7月,因德驻华公使被杀一事,清廷特派醇亲王载沣去德国道歉。
    然而,以专程前往西方的政府代表团级别之高、目的之明确,这次的五大臣出访团都是史无前例的。
    五大臣中的头一名,是载泽。载泽的身份是皇室宗亲,康熙的第六代重孙,出生第二年就被封为镇国公。他也是五大臣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出洋时尚未满30岁。其余四人,都在四五十岁,最大的戴鸿慈,已经52岁。
    五大臣中的端方,是个参与过戊戌变法又在地方上厉行新政的大员,时任湖南巡抚。另两位,李盛铎时任驻比利时大使,尚其亨是山东布政使。
    出动这样一个空前高规格的政府代表团,要去干什么?1905年7月16日光绪发的谕旨说得很明确:“考求一切政治,以期择善而从”。光绪说:方今时局艰难,百端待理,为什么变法总是没什么实效?恐怕是承办人员“未能洞悉原委”。所以要派人分赴东西洋各国,“悉心体察”。
    1905年时的中国,义和团的庚子之乱刚刚过去数年。而在中国土地上刚刚结束的,是争夺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立宪的日本胜出,专制的俄国落败,这给当时中国朝野上下带来的,又是一种立宪改革的刺激。社会上的报章杂志吵得热火朝天,连袁世凯、张之洞等国内重臣也加入进来,联名电奏要求立宪。
    这就是清廷最终下决心派要员“考求一切政治”的背景。这份光绪的谕旨,已将身段放得相当低,昔日天朝帝国睥睨番夷诸国的威仪已经被列强打得一败涂地,这时候,清廷的想法是:只要是富强之法,管它合不合祖宗先例,都先去看,拿来再说。
    正在改变的声望
    1900年10月,美国传教士、同文馆总教习丁韪良回到美国。当时,八国联军刚进驻北京不久。丁韪良在纽约港上岸的时候,还挎着一杆长枪。替他搬行李的男孩问他,是不是刚打猎回来,丁回答说,是的,从亚洲,大海的那一边回来。“打的什么猎物?”男孩问。“老虎,哦,应该是鬣狗。”
    在英语中,鬣狗代表着凶残、阴险、贪婪。这里下意识流露出的,是西方人因义和团运动对中国人的恶劣印象,他们留辫子、打阳伞、动作呆板、抽鸦片、撒谎偷窃。
    1901年,在伦敦街头就出现过关于义和团在北京围攻外国使馆的木偶活报剧,而西方记者对义和团的报道和一批当时在北京外交官的“日记”出版,更让西方民众对中国人的野蛮愚昧印象深刻。
    然而,清朝将派大员出洋考察政治这件事,让外国人对中国人又有了正面看法。英国《新达泰晤士报》、《摩宁普司报》、《纽加司络报》等纷纷发表文章评述,德国的著名汉学鼻祖福郎克在《科隆日报》上写道:“他们此次出洋是为了学习日本、美国和重要的欧洲国家的宪法、政治制度和经济体系,特别是有着极大的可能,将西方的宪法、政治制度和经济体系结合中国的情况移植到中国去。”
    而《泰晤士报》上的文章更加热情:“人民正奔走呼号要求改革,而改革是一定会到来的……今天的北京已经不是仅几年前你所知道的北京了。中国能够不激起任何骚动便废除了建立那么久的科举制度,中国就能实现无论多么激烈的变革。”
    原本五大臣是定在1905年9月24日从北京正阳门火车站出发的,当时的五大臣中,还有新任军机大臣徐世昌和商部左丞绍英。不料革命党人吴樾的一颗人肉炸弹,不但致吴本人当场身亡,当时的五大臣中也有三个被炸伤。爆炸之后,端方很着急,生怕朝廷就此改了主意。
    实际上,朝廷已经不可能改主意。而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也一直在催促朝廷加快立宪的步伐。10月,俄国沙皇颁布《十月宣言》,着手政治改革,召开国家杜马(议会),也就是说,西方列强中最后一个专制政权也宣告结束了。光绪和慈禧得知这消息,立刻召见载泽,催促他们要抓紧——慈禧们也生怕在此关键时刻落得最后孤家寡人的地步。
    因为徐世昌已被任命为巡警部尚书,绍英伤重,朝廷换上了李盛铎和尚其亨,12月7日,五大臣出洋考察团二次从正阳门登上火车出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