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子年谱》卷三下。 [2] 《送章德茂大卿使虏》,《龙川词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七页。 [3] 《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商务印书馆旧版,第45页。 [4] 《乙丙之际箸议第七》,《龚自珍全集》(上)。 [5] 《老子本义》,第一章。 [6] 《日本书目志序》,康有为。援引自麻天详等《中国近代学术史》。 [7] 《变法通议》,梁启超。 [8] 参见朱熹《中庸章句序》、《大学章句序》。援引自《南宋事功学派及其教育思想》第37页。 [9] 《两宋思想述评》陈锺凡。 [10] 参见《朱熹年谱》。 [11] 《两宋思想述评》陈锺凡。 [12] 《中国近百年学术史》,《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13] 《日知录序》潘耒。援引自王先明《近代新学》。 [14] 同注1。 [15] 《亭林佚文辑补·与黄太冲书》,《顾亭林诗文集》。 [16] 《思复堂文集序》,王揆。援引自《中国史学思想通史》,王记录著。 [17] 《文史通义校注》,叶瑛校注,中华书局,1985年。 [18] 《鲒(士奇)亭集》外编,卷一六,全祖望。 [19] 《与人书》,《亭林文集》,顾炎武。 [20] 《对策》,《龚自珍全集》(上)。 [21] 《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前言,丁文渊,见夏晓虹编《追忆梁启超》 [22] 《送吴允成序》,陈亮。 [23] 《朱熹年谱·辨陈学之非》。 [24] 《两宋思想述评》,陈钟凡,东方出版社,1996。 [25]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王霸》卷七三,援引自《中国文化史观》,谭元亨,广东高教出版社。 (作者:田若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