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儒者朱熹(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上饶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朱熹与上饶
    南宋以后,上饶理学名家璨若群星,这与朱熹在上饶的影响不无关系。朱熹讲学的足迹遍及上饶各地的书院,故旧不少,门生众多。
    两宋时期的饶州和信州,经济发达,人文昌盛,是朱熹最喜欢的地方。王安石的表弟吴孝宗在其所著的《余干县学记》说:“古者江南不能与中土等,宋受天命,然后七闽、二浙与江之西东,冠带〈诗〉〈书〉,……人才之盛,遂甲于天下,江南既为天下甲,而饶人喜事,又甲于江南。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其美如此。”《上饶县志》记载:“吾信州为闽之门户,文公(朱熹)游学四方,必道出焉,故信之山水最为赏爱,至今深山穷谷,虽土人亦罕至,而往往有公(朱熹)遗墨然,莫可考矣。鹅湖以讲道特显,怀玉、三清又平生所愿游,每见于书礼间不一而足,南岩去郡始绝溪而南半里许,公盖常至焉”。
    朱熹一生不仅频繁来往于饶州、信州,而且常在上饶的鹅湖寺、带湖书院、象山书院、博山书院、南岩寺、章岩寺、怀玉山、银峰书院、双桂书院、忠定书院、东山书院等处讲学、读书、静思、著书。《广信府志》存录有朱子的《玉山讲义》,信州区博物馆存有朱熹的六经图碑、紫阳遗墨等。朱熹在余干东山书院一边讲学,一边注释《离骚》,完成了《楚辞集注》。每到南岩寺,“朱子常憩数月,聪其所居”《广信府志》)。南宋淳熙二年至绍兴五年的19年(公元1175—1194年)间,朱熹多次上怀玉山讲学,与陆九渊、吕祖谦、汪应辰、程珙曾等人切磋学问,或“遂入怀玉,深山静坐数月”写《四书集注》(朱熹给吕祖谦的信)。至今,怀玉山还有一棵朱熹栽的梨树。
    朱熹与辛弃疾是好友。朱熹称辛弃疾是“今日如此人物,岂可易得”的人才。辛弃疾对朱熹在学术上的成就称赞说:“历数唐尧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朱熹逝世,辛弃疾为朱熹写祭文赞道:“所不朽者,重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抗金志士、爱国词人、哲学家陈亮是朱熹的好友。陈亮称赞朱熹的抗金意志“赤手丹心扑不灭”。他们三个人经常相约于铅山鹅湖寺、紫溪观音寺等地极论世事和切磋学问。朱熹与张栻、吕祖谦等人都是好友,他们经常相聚在上饶各地的书院会讲(“会讲”是中国古老的学术研讨方式,由老子开创,通过讨论、辩论达到不断提高。“鹅湖之会”后,这种学术研讨的方式成为中国文化创新和发展的主要形式),被当时的人称为“东南三贤”。  朱熹在上饶的学生众多,有名气的有陈文蔚、施师点、余大雅、程端蒙、饶鲁、柴元裕、赵汝靓(赵汝愚弟)、赵崇宪(赵汝愚儿子)等。施师点逝世时,朱熹写诗“哭一施”。陈文蔚在《陈克斋文集》中,录有八篇朱熹书信。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春夏之交,朱熹、陆九龄、陆九渊、吕祖谦等100多位学者在鹅湖寺举行了为期5天、开中国书院“会讲”之先的学术辩论会。这场由吕祖谦发起的鹅湖之会,在学术界影响深远。陆九龄接受了朱熹的治学方法,吕祖谦给朱熹的信中说:“子寿(陆九龄)前日经过,留此二十余日,幡然以鹅湖所见为非,甚欲着实看书演讲。”他告诉朱熹陆九龄更重视读书了。“鹅湖之会”后三年,朱熹上怀玉山认真回顾鹅湖之辩,于是追和陆九龄之诗而赋诗一首:“德义风流夙欣钦,别离三载更关心。偶扶藜杖过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岭。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涵养转深沉。欲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朱熹肯定“鹅湖之辩”的作用,使旧学商量更加深邃周密,新知涵养转深沉,即新旧知识更加周详深入。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时对学生说:“示瑜竟辩之论,三复帐然,愚深欲劝同志者,兼取两家之长,不轻相诋毁。就有未合,且置勿论,而力勉于吾之所急。”又说:“南渡以来,八字著脚,理会实功夫者,惟某与子静二人而已,恭实敬其为人,老兄未可以轻议之也。”鹅湖之会,不仅对朱熹陆九龄二人学术思想相互促进,而且对两派弟子影响巨大。会后,与会的两派弟子也如他们的老师一样经常相约于书院会讲和书信往来讨论学术。后世学者常通过书院会讲或书信来往进行学术争鸣,由此起。
    因为有公元1175年的朱陆“鹅湖之会”,后儒景其风流,仰其道德,建“四贤祠”(朱熹、陆九龄、陆九渊、吕祖谦)、建“文宗书院”、建“鹅湖书院”。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康熙帝亲自书赐鹅湖书院“穷理居敬”匾一面和“章岩月朗中天镜,石井波分太极泉”楹一对,赞扬朱熹讲学史迹和学术理论功绩。
    南宋庆元六年(1120年)三月,朱熹病逝于福建省建阳县考亭家中,享年71岁,是年十一月葬于建阳县唐县里大林谷,辛弃疾为其撰写祭文。参加葬礼的朱熹故友和朱熹门生,数千人。(郑大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