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六经注我”:宋代理学的阐释学(1)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凤凰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目前学界对宋代学术主流的命名还有不同看法,或称“理学”,或称“道①学”。在具体的探讨过程中,二词的用法也未规范。张立文先生在《宋明理学研究》中即对“宋明理学的称谓”作过较为详细的分析。目前学界的倾向是多称“理学”。本文采用“宋代理学”这一目前较为通行的说法。经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汉代到唐代)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而理学却是封建社会后期(元明清)的官方哲学。同样,中国传统的学术,从汉代至唐代是经学占主体,宋元明清则是理学占主体。主要学术的转向,自然而然会影响到阐释学思想的变化。只要稍微翻检一下汉唐人与宋人对儒家元典的注释文本,就会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本文认为,宋代理学所提供的阐释思想是极为丰富的,而其要点在于“六经注我”的主体性阐释思想的提出与全面发展。不仅如此,理学从“理一分殊”的本体论角度为阐释的合法性和多样性提供了哲学的依据。应该说,宋代理学所提出的阐释思想和具体方法更接近今日西方流行的阐释学。本文拟讨论如下问题:一、经典文本的重新确立;二、理一分殊”“:阐释无限性的哲学依据;三“尊德性”“道问学”、与:理学认识论的内部差异;四、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与;五朱熹在整个经学阐释历史中的地位和贡献。 
    一、经典文本的重新确立 
    “文本”是阐释构成的最基本要素,没有“文本”,自然也就无所谓阐释的问题。从汉武帝确立儒学为官方哲学,直到唐代,围绕儒家元典而进行的经学阐释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主要学术形态。尽管其间魏晋玄学一度成为学术的主流,但作为统治者所提倡的意识形态和官方哲学,儒学一直没有丧失其正宗地位。唐代之时,儒家为最高统治者放置于三教之首,但再也没有两汉那种一统天下的局面。为此,唐代不少知识分子为复兴儒学,与道教和佛教展开了激烈的争斗,韩愈甚至为此差点付出生命的代价。随着唐末五代政治的混乱局面,儒学逐渐走向衰落。中唐儒学复兴的主要代表———韩愈———为了恢复和巩固儒家阵地,特作《原道》,提出儒学传承的道统,他说“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语焉而不详,择焉而不精。①韩愈的”“道统”说对宋儒影响甚大,他所提到的荀与扬,即荀子和扬雄,都是儒学传授系统中的著名人物。荀子同孟子一样,都是先秦发挥儒学最有功之人。至于扬雄,也以发扬儒学为己任。但是,在韩愈看来这两人的儒学都不纯粹,能够直接继承孔子道统的只有孟子。孟子之后呢?则没有。自然,他的想法是由他来承担,尽管他并没有直接说出。韩愈对孟子的推尊是促使《孟子》一书和孟子本人地位上升的重要因素。宋儒对韩愈的道统说大表赞同。宋初三先生中的孙复、石介大加发挥,进一步完善。由韩愈提出、宋儒所完善的道统说认为,在孔子之后,孔子的绝学传给了曾参,曾参传给孔子的孙子———子思,子思将其传给孟子,于是孔子本人的言论集———《论语》,曾参所作的《大学》,子思所作的《中庸》,加上《孟子》,就是孔门心法的传授系统,这四部书(确切说《大学》中庸》《礼记》,《只是中的两篇文章)就成为宋代理学所依据的最重要的经典文本。当然,四书在宋代地位的获得与二程(颢、)有直接关系。这一点,朱熹在颐《四书章句集注》《朱子语类》和中多有说明。那么,韩愈和宋儒所谓道统,除了上述人物之外,其核心思想是什么呢?这就是孔子的“中庸之道”。四书的形成结集就是围绕“中庸之道”而确立起来的。朱熹在《中庸章句序》中说“:《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其中’,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执其者;中’,舜之所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乎尧之一言,必如是而者后可庶几也。②”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理学之所以得名,一方面是因为它以“理”为最高范畴,另一方面,因为理学以探讨“义理”为根本目标。因此新经典文本的形成就是为了达成此目的。程颐说“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本意,与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求圣人之心,而吾之所以未得焉者,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其必有见矣。③”程颐此类言语甚多,又如“汉儒之谈经也,以三万余言明:《尧典》二字,可谓知要乎?惟毛公、董相有儒者气象。东京士人尚名节,加之以明礼义,则皆贤人之德业矣。本朝经典,比之前代为盛,然三十年以来,议论尚同,学者于训传言语之中,不复致思,而道不明矣。(程颐:”《河南程氏粹言》卷第一,第1202页)与先秦儒家强调“学”不同的是程颐更重视“思”。上面两段话所要说明的正是这种意思。朱熹说“先通:《大学》,立定纲领,其他经皆杂说在这里许。④对”《中庸》,朱熹说:“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⑤朱熹所说,”“未须理会经”,就是要抛开由汉至唐“五经”作为儒学经典文本,于是“四书”,独立出来取代“五经”,也就成为名正言顺的事情。 
    ①②③④⑤ 
    韩愈《原道》:《全唐文》558,中华书局,1983年。,卷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上海书店,1987年,第1页。程颐《河南程氏粹言》:卷第一《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第1207页。黎靖德《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第252页。朱熹《中庸章句》:卷首,上海书店,1987年,第1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