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整句话的大意是勇敢到无所不敢为时,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勇敢到有所顾忌时就能保全性命。老子在这里的意思是真正的勇敢是敢为而又有所不敢为,而不是恣意妄为、胆大包天。 老子认为,勇敢是有一定的限度的,一旦超过了这一限度就会转向反面,就不能称其为勇敢,只能称作鲁莽。鲁莽是一种性格缺陷,在今天看来,鲁莽不可能遭到杀身之祸,但却可能导致做事失败。 老子又说“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同样是勇,程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老子一贯主张自然无为之道。重柔弱不重强悍妄为。我们都知道自然之道是不可违逆的,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勇于敢”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举动,所以老子认为会招致杀身之祸。与此相反,“勇于不敢”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所以就能保全性命。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弹然而善谋。”老子说自然的法则是不交战而善于取胜,不发言而善于回应,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宽缓从容却善于计谋。主要是说顺应自然,不争不夺却能赢得归顺和爱戴,不战而征服万物。 裴度在中书省做中书令时,一天,身边的随从悄悄告诉他,他的官印不见了。做官丢了印,这可是大事。当时裴度正在举办酒宴,他听了不动声色,只是告诉随从们切勿声张。 酒宴仍在进行,裴度谈笑风生,频频举杯向大家劝酒。大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喝得尽兴。宴会一直进行到半夜,这时随从又来报告说,印仍在原来的地方。裴度仍然不动声色,照样饮酒。 事后有人问裴度,出了这么大的事怎么不着急,还继续饮酒,裴度笑了,抚须说道:“偷取官印能有何用?无非是手下的官吏们私下盖印书卷。缓一缓,他们用完了,自然会放回老地方。你一急,到处去找,他们害怕了,就可能扔在水里火里,那样就再也找不到了。” 以下是生意人杰夫·荷伊讲的一个故事:我开始做生意不久,就听说百事可乐的总裁卡尔·威勒欧普要到科罗拉多大学来演讲。我找到为他安排行程的人,希望能找个时间和他会面。可是那个人告诉我,他的行程安排得很紧凑,顶多只能在演讲完后的15分钟与我碰面。 于是在他演讲的那天,我就到科罗拉多大学的礼堂外苦坐,守候这位百事可乐的总裁。他对学生演讲的声音不断从里面传来,不知过了多久,我猛然惊觉,预定的时间已经到了,但是他的演讲还没结束,他已经多讲了5分钟,也就是说,我和他会面的时间只剩下10分钟。我必须当机立断,做个决定。 我拿出自己的名片,在背面写下几句话,提醒他后面还有个约:“您下午两点半和杰夫·荷伊有约。”然后我做个深呼吸,推开礼堂的大门,直接从中间的走道向他走去。威勒欧普先生原本还在演讲,见我走近,他停下话来,我把名片递给他,随即转身从原路走出来,我还没走到门边,就听到威勒欧普先生告诉台下的观众,说他迟到了,他谢谢大家来听他演讲,、祝大家好运,然后就走到外面我坐的地方。此时,我坐在那里,全身神经紧绷,连呼吸都好像停止了。 他看看名片,接着看看我说:“我猜猜看,你就是杰夫。”我们就在学校里找了个地方当办公室,关起门来畅谈了一番。结果我们谈了整整30分钟。他不但花费宝贵的时问告诉我许多精彩动人,让我到现在还常拿出来讲的故事,而且还邀我到纽约去拜访他和他的工作伙伴。不过他赐给我最珍贵的东西,还是鼓励我继续发挥先前那种勇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