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陈荣捷:论朱子之《仁说》(6)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思问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至于工夫方面,朱子屡言心之德,爱之理,在自家心上自体认思量便见得仁107。所谓体认,即是工夫。朱子于门人“拟其已发之爱,则知其为心之德。指其未发之仁,则知其为爱之理”之问,答曰,“须是就自己实做工夫处,分明见得这个道理意味自别。如‘克己复礼’,则如何为仁。‘居处恭,执事敬’,与‘出门如见大宾’108之类亦然。克己复礼本非仁,却须从克己复礼中寻究仁在何处。亲切体认出来。不须向外处求”109。
    牟宗三热烈反对朱子爱之理,心之德之说。以朱子依据伊川仁性爱情之说,把仁体支解为心性情三分,理气二分,而以“心之德,爱之理”之方式去说。这便把仁定死了。所言之理,“只成一属于存有论的存有之理,静摆在那里”,于是不是具体,活泼而有力。其心之德,只是气化流行之德,盖四德根于元亨利贞,而元亨利贞只是阴阳气化之四阶段而已”110。牟氏上沿明道与象山以心即理。心乃本心而非心统性情之心。性为本性而非七情之以气言之性。故以朱子局守伊川路线,仁是心之德爱之理一系之思考方式所成立之义理间架,决不合孔孟与其他宋儒所契悟之立体直贯之系统111。牟氏心即理之立场与朱子性即理之立场,根本不同,自然格不相入。在程朱仁乃生生之力,心生道也。今以之为枯死,未得为平。钱穆以朱子“仁者心之德,爱之理,则乃兼伊川象山之意也。后人必归朱子于伊川一边谓其与象山异,其实犹是辨析未精”112。
    六、物我一体与知觉
    仁说基于心之德,爱之理,以是批评两说。一为物我一体为仁之说,以杨龟山(名时,一0五三——一一七五)为代表。朱子以为非仁之所以为体之真。一为以知觉为仁之说,以谢上蔡(名良佐,一0五0——一一0三)为代表。朱子以为非仁之所以得名之实。朱子未详言。继言泛言同体者使人含胡或至认物为己。其专言知觉者使人张皇或至于认欲为理。亦未加详明。关于此两说朱子议论甚多,此处难以引述。唐君毅谓朱子以公为仁之前事,一体为仁之后果,故非其体。知觉乃就仁之包乎智言。盖心能觉理而具智之德。此为仁之最后表现,而与仁本身不同。唐氏之释,可谓简明至矣。唐氏续谓朱子较前人只从一面言仁者不同,盖“朱子于仁,乃就其前事为公,后事为与物同体。内为心之知觉之性,外形于知觉物而生之情。上通于天,下贯于人。本在己之一理,末散而为由爱恭宜别爱人利物之万事,而加以界说。此连仁之前后、内外、上下、本末以论仁,固有其精切细密之旨,存在于其中也113。可谓为仁说之赞语。
    牟氏则观点不同。彼以物我一体,即真心之呈露,正是所以为体之真。又谓不麻木而恻然有所觉,正是仁体所以得名之实。朱子视言同体者为忘,视言知觉者为助,盖皆谬误之甚114。牟氏分析仁说甚是精微115。其所反驳,亦是从根本立脚不同而言。朱子之所以批评物我一体与知觉两说,一方以其只言仁之一面,一方以其体用不分。前者迷其体,后者偏其用。在朱子则仁为全德,有体有用,然体用一源,非截然为二也。
    七、仁说之讨论
    仁说定稿前后,流行于友生之间者必广,回应必大。上述诸学者言仁,其中论天地生物之心,心之德,爱之理,与夫物我一体与知觉之处,不少专为仁说而发。朱子答吴晦叔书论天地以生物为心,性之德,爱之理,与知觉116,虽未明言讨论仁说,而诸点与仁说次序相同,似可谓为针对仁说之论。南轩则直接讨论最详。讨论仁说之书,朱子所存者四,南轩所存者二。朱子与南轩论仁说之第一书,择南轩之语,逐句辨驳。南轩原书不存,朱子引之。南轩以“天地以生物为心”之语为未安。不知理由为何。朱子则以为无病。盖天只以生为道也。其后南轩云,“天地以生物为心之语,平看虽不妨。然恐不若只云天地生物之心,人得之为人之心似完全”107。今朱子仁说未改,可知张语无效。南轩以“不忍之心可以包四者乎?”朱子则以不忍之心包四端犹仁之可以包四德也。”其后南轩云,“不忍之心虽可以包四者,然据文势对乾元坤元而言,恐须只曰统言之则曰仁而可也”118。南轩以“仁专则其体无不善”。朱子以此为“不知其为善之长”。南轩以“对义礼智而言,其发见则为不忍之心”。朱子以此为未安。盖仁义礼智“皆根于心,而未发所谓理也”。南轩以“仁之为道,无一物之不体”。朱子以此为“不知仁之所以无所不体”。南轩以“程子之所诃,正谓以爱名仁者”。此乃评仁说“程子之所训,以爱之发而名仁者也”之语。朱子答之曰,“程子曰,‘仁,性也。爱,情也。岂可便以爱为仁?’119此正谓不可认情为性耳。非谓仁之性不发于爱之情,而爱之情不本于仁之性也”。南轩以元之为义不专于生。朱子则以此语恐有大病。观诸天地可以见之。其后南轩有书云,“前日所谓元之义不专主于生物者,疑只云生物,说生生之意不尽。今详所谓生物者,亦无不尽矣”120。南轩以仁者无所不爱。但有差等。朱子以差等乃义之事。“仁义虽不相离,然其用则各有主而不可乱也”121。
    朱子于论仁说第一书逐字解答南轩外,另存论仁说三书。其第二第四两书专论以公及物我一体言仁,第三书则专论知觉为仁之说。第二书乃复南轩接朱子第一书后来之书122。南轩此书以“仁道难名,惟公近之”123,“公而以人体之故为仁”124,“此意指仁之体,极为深切。爱终恐只是情。盖公天下而无物我之私焉,则爱无不溥矣”。朱子则谓“仁乃性之德而爱之本。因其性之有仁,是以其性能爱。……非谓爱之与仁了无干涉也。非谓公之一字便是直指仁体也”。又注云,“若以爱无不溥为仁之体,则隔于以性为情之失。……若以公天下而无物我之私便为仁体,则恐所谓公者,漠然无情,但如虚空木石”125。第四书与第二书意同,即谓公与物我一体皆非仁体。南轩书云,“夫其所以与天地一体者,以夫天地之心之所存,是乃生生之蕴,人与物所公共,所谓爱之理者也”126。朱子则以“惟公则视天地万物皆为一体,而无所不爱矣。若爱之理则是自然本有之理,不必为天地万物同体而后有也”127。第三书专论知觉为仁。南轩曾有书说知觉为仁。此书不存。朱子覆之云,“今观所示,乃直以此为仁,则是以知此觉此为知仁觉仁也。仁本吾心之德,又将谁使知之而觉之耶?……蔡氏所谓知觉,正谓知寒暖饱饥之类尔。……然此亦只是智之发用处。但惟仁者为能兼之。故谓仁者必有知觉则可,谓心有知觉谓之仁则不可。盖仁者心有知觉,乃以仁包四者之用而言”128。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