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性善論是爲倡導積極入世而設立了,但人性的圓滿發展並非一項可“樂觀其成”的事業,由“下學而上達”的過程畢竟漫長而艱難,身爲孟子,也不得不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自勵自慰。宋儒爲反擊佛、老消極避世,一方面必須承續先秦儒學的正宗,“接著”講性善論,但同時又不得不談“天”說“理”,“徹上徹下,無精粗本末,只是一理”[1],以此縮短“下學而下達”的過程。從孟子“舍年取義”的悲壯到宋儒“隨處體認天理”的灑脫,既是對先秦儒學困境的解決,也是從“性”到“理”的內在邏輯。 一、 “中道而立”:孟子性善論的提出 在孟子看來,仁義禮智不僅是對人性的成就,而且是內在於人性之中的,是人性的內容。所以,遵循踐履仁義禮智不僅是“立己”、“正身”的工夫,而且是人性自然而然的發揮、成長。不僅不是對人性的壓抑扭曲,而且是對人性的成就。“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2] “夫義,路也;禮,門也。”人很自然地、必然地是“由是路出入是門”[3],人並不是去“行仁義”,而是“由仁義行”[4],“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善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尤其有四體也。”[5]仁義禮智並不是人性的外在規範,仁義禮智之種籽早已播撒到人心之中,它是自然要萌芽成長起來的,踐履仁義禮智乃是人性之所趨,人心之聽向,是極自然而然的。孟子也是意識到人的自然天性是不應受扭曲壓抑的,所以,他極力要把仁義禮智說成是人性的內容,這樣,行仁義禮智便成了對人性的順全。孟子認爲,從人的自然發展的立場出發,行仁義禮智並不是人爲的,而是自然無爲的,即“君子所性,雖大行不加焉,雖窮居不損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6] “不加”、“不損”即是“順受其正”,沒有一點的人爲。從人之“自性”發展的立場出發,孟子是反對人爲的,他說:“天下之言性也,則故而已矣。故者以利爲本(朱子“集注”云“利猶順也” —作者注)。所惡于智者,爲其鑿也”[7]。即私己之智易陷於穿鑿附會,而逆自然之性。孟子與告子對“人性”問題的辯論,其目的不在於辨正“性善”或“性無善無惡”,而在於辨正踐履仁義禮智對人之自性來說是自然的還是人爲的這一重要問題。 但孟子在建立性善論時卻犯了一系列邏輯錯誤。第一,孟子認爲仁義禮智是人性的基本內容,所以,行仁義禮智是出於人性的自然。這種推論似乎順理成章,但事實上,孟子在這一推論的過程中,不僅犯了邏輯上的錯誤,而且其所選取的論據也是成問題的。孟子與告子辯論時,以水之必然趨下論證人之必然趨善,這是犯了“異類不比”的錯誤,告子可以反問道:“既然你那麽強調人貴於萬物,強調人與萬物之相異,爲何要作異類相比的論證?”孟子列出以往的經驗事實來論證今人的性善,這是一種歸納法的論證,但歸納推理即放大性推理並不具有保真性。孟子把仁義禮智規定爲人性的本質內容,然後推出行仁義禮智是合乎人性自然的結論,這是“循環論證”。可以肯定,在循環論證中,其所要論證的命題是不可證明的。孟子爲強調人具仁義禮智之心乃人的“良知良能”而提出一條論據是:“口之於味也,有同耆焉;耳之於聲也,有同聽焉;目之於色也,有同美焉;至於心,獨無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也。聖人光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8]這種論證也是成問題的。因爲孟子自己也說過“食而弗愛,豕交之也;愛而弗敬,獸禽之也”,也就是說人與獸禽之間皆有感覺官能上的同好之處,所以,就不可以人具感覺官能上的同好的事實而推論人同好於理義。不然,便把仁義禮智從人性高層次的良知良能降格爲人性低層次的自然本能,而這在孟子看來是不能允許的。成爲“君子”、“聖人”只是儒家對人的一種期待,是“成人”的一種價值取向、目標選擇、價值判斷。但孟子爲了論證這種取向、選擇、判斷的正當性,卻在經驗事實層面上來尋找論據,把低層次的經驗事實與高層次的價值判斷混同起來。本來堯舜是聖人,聖人是“成人”的一種最高層次的價值判斷,但孟子卻把“舜人也,我亦人也”,“堯舜與人同耳”[9]作爲一種事實加以確認。如果把價值判斷與經驗事實分開,那麽,孟子對性善論的論證就缺少了許多經驗事實層次上的論據。把價值判斷與經驗事實混淆的結果是,經驗事實世界的大多數人必須去接受他們可能永遠達不到的行爲標準。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麽,從儒家的立場看是合乎人性自然的仁義禮智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就成了人爲色彩濃厚的行爲規範。 提示孟子的錯誤並不是爲了彰顯孟子的低能,而是爲了取得對孟子的進一步同情的瞭解。 事實上,孟子提出性善論,只不過是立了一個虛設的前提,目的是爲了增強人的道德感及踐履仁義禮智的使命感,孟子也知道,他主張性善論,不過是給人增加一份信心,樹立一個榜樣,“中道而立”,作出躍躍欲試的樣子,希望有人跟隨上來。此正可謂“取乎其上,得乎其中”——雖明知不能“得其上”,但也必須定個高調,預備遭受折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