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庄子·逍遥游》智慧:“五蕴俱空”论(三)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国学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北方的宋国有人贩卖帽子到南方的越国,而越国人不蓄头发满身刺着花纹,用不着帽子。
    “章甫”是古代的一种礼帽。现代人戴帽子是一种装饰或是时尚,而古人则不同。古人一般都不留短发,都是长发,所以对于帽子很是讲究,所谓“衣冠楚楚”,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场合戴不同的帽子,和现代人西装革履一样,是一种礼仪规范。而且帽子在古代还是一种荣耀,当了官,皇上还要赐一顶官帽,所以官位也就叫做“乌纱帽”。因为古人都是长发,而长发都要扎起来,而帽子正好有个空间可以容纳和整理头发,如果不扎头发那是疯子。古人讲竹林七贤的出世,都散发,状如疯颠,所以如果古人在天有灵,向下一看,估计会叹息一队队的疯人到处乱转。
    庄子说的这个宋国人,以自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以为南方的越国人也和宋国人一样都是戴帽子的,所以贩卖帽子到越国,结果越国人“断发文身”,不戴礼冠,所以无功而返。庄子讲这则故事和前面肩吾谓于连叔的故事还有瞎子聋子的比喻,寓意实际是一样的。就是教我们不要老是从自我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肩吾是以自我的认知也就是心智(“识蘊”)为标准,瞎子和聋子是以自我的感官认识(“色蘊”)为标准,而渺姑射山神人之所以能不怕水淹,不怕火烧,是因为空了“受蘊”。这则故事的主人公“宋人”,则是以自我的生活方式(“想蘊”)为标准,都太注重“自我”,也就是“有已”。所以说庄子是一个大智者,得道者,他给我们讲道理从不会泛泛而谈,而是深入浅出的通过故事或是寓言来说明问题。当然,这还是要考验你的悟性。
    抛开修道的角度,我们世俗一些。从现代营销学的角度,我们来探讨一下这则故事:如果我是老板,那我肯定要炒这个宋人的鱿鱼。为什么?首先,这个宋国人犯了一个前提错误,就是没有好好做前期的市场调查和研究;其次,这个宋国人没有经商头脑,越国人不戴帽子就没有市场了?当然不是,正因为不戴帽子,所以市场潜力巨大,要是能开发、引导和创造这个市场,那潜力不可估量。这就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问题。现代营销发展至今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以生产为导向的阶段,也就是我生产什么市场就卖什么;第二是以市场为导向的阶段,就是市场需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第三是以概念创新为导向,没有市场却创造市场、引导市场。
    有两则经典的营销案例:
    第一则:两家鞋业制造公司分别派出了一个业务员去开拓市场,一个叫杰克逊,一个叫板井。 在同一天,他们两个人来到了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到达当日,他们就发现当地人全都赤足,不穿鞋!从国王到贫民、从僧侣到贵妇,竟然无人穿鞋子。当晚,杰克逊向国内总部老板拍了一封电报:“上帝呀,这里的人从不穿鞋子,有谁还会买鞋子?我明天就回去。” 板井也向国内公司总部拍了一封电报:“太好了!这里的人都不穿鞋。我决定把家搬来,在此长期驻扎下去!” 两年后,这里的人都穿上了鞋子……
    第二则:某公司要求向和尚推销梳子。几乎所有的人都表示怀疑:把梳子卖给和尚?这怎么可能呢?搞错没有?许多人都打了退堂鼓,但还是有甲、乙、丙三个人勇敢地接受了挑战。甲先生跑了三座寺院,受到了无数次和尚的臭骂和追打,但仍然不屈不挠,终于感动了一个小和尚,买了一把梳子;乙先生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把前来进香的善男信女的头发都吹乱了。乙先生找到住持,说:“蓬头垢面对佛是不敬的,应在每座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头。”住持认为有理。那庙共有10座香案,于是买下10把梳子;丙先生来到一座颇富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刹,对方丈说:“凡来进香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回赠,保佑平安吉祥,鼓励多行善事。我有一批梳子,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三字,然后作为赠品回赠香客。”方丈听罢大喜,立刻买下1000把梳子。更令人振奋的是,丙先生的“积善梳”一出,一传十,十传百,朝拜者更多,香火更旺。于是,方丈再次向丙先生订货。这样,丙先生不但一次卖出1000把梳子,而且获得长期订货。同样是销售,但结果却大相径庭。这就是思维模式的问题。
    我们再出一个题目考考各位读者,如果你是一位冰箱公司的推销员,你如何向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推销冰箱?(背景:北极圈长年处于严寒之中,所以爱斯基摩人冰冻食物根本用不着冰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