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密着《原人论》 原人论序。 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 万灵蠢蠢皆有其本。万物芸芸各归其根。 未有无根本而有枝末者也、况三才中之最灵而无本源乎。且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今我禀得人身而不自知所从来、曷能知他世所趣乎、曷能知天下古今之人事乎。 故数十年中学无常师、博考内外以原自身。 原之不已果得其本。 然今习儒道者、秪知近则乃祖乃父传体相续受得此身。 远则混沌一气剖为阴阳之二、二生天地人三、三生万物。 万物与人皆气为本。 习佛法者、但云近则前生造业随业受报得此人身。 远则业又从惑展转乃至阿赖耶识为身根本。皆谓已穷而实未也。 然孔老释迦皆是至圣、随时应物设教殊涂。 内外相资共利群庶。 策勤万行、明因果始终、推究万法、彰生起本末、虽皆圣意而有实有权。 二教唯权、佛兼权实。 策万行惩恶劝善同归于治、则三教皆可遵行。 推万法穷理尽性至于本源、则佛教方为决了。 然当今学士各执一宗。 就师佛者、仍迷实义、故于天地人物不能原之至源。余今还依内外教理推穷万法。 初从浅至深。 于习权教者、斥滞令通而极其本。后依了教、显示展转生起之义。 会偏令圆而至于末(末即天地人物)。文有四篇、名原人也。 原人论序(终)。 原人论。 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 斥迷执第一(习儒道者)儒道二教说、人畜等类皆是虚无大道生成养育。谓道法自然生于元 气。 元气生天地、天地生万物。 故愚智贵贱贫富苦乐、皆禀于天、由于时命。故死后却归天地、复其虚无。 然外教宗旨、但在乎依身立行、不在究竟身之元由。所说万物不论象外。 虽指大道为本而不备明顺逆起灭染净因缘。 故习者不知是权、执之为了。今略举而诘之。 所言万物皆从虚无大道而生者、大道即是生死贤愚之本、吉凶祸福之基。 基本既其常存、则祸乱凶愚不可除也、福庆贤善不可益也。 何用老庄之教耶。 又道育虎狼胎桀纣、夭颜冉祸夷齐、何名尊乎。 又言万物皆是自然生化非因缘者、则一切无因缘处悉应生化。 谓石应生草、草或生人、人生畜等。 又应生无前后、起无早晚、神仙不藉丹药、太平不藉贤良、仁义不藉教习。 老庄周孔何用立教为轨则乎。 又言皆从元气而生成者、则生之神未曾习虑、岂得婴孩便能爱恶骄恣焉。 若言有自然便能随念爱恶等者、则五德六艺悉能随念而解、何待因缘学习而成。 又若生是禀气而有、死是气散而无、则谁为鬼神乎。 且世有鉴达前生追忆往事、则知生前相续、非禀气而有。 又验鬼神灵知不断、则知死后非气散而无。 故祭祀求祷、典藉有文、况死而苏者说幽途事、或死后感动妻子雠报怨恩、今古皆有耶。 外难曰、若人死为鬼、则古来之鬼填塞巷路、合有见者、如何不尔。 答曰、人死六道、不必皆为鬼。鬼死复为人等。 岂古来积鬼常存耶。 且天地之气本无知也、人禀无知之气、安得起而有知乎。 草木亦皆禀气、何不知乎。 又言贫富贵贱贤愚善恶吉凶祸福皆由天命者、则天之赋命奚有贫多富少贱多贵少、乃至祸多 福少。 苟多少之分在天、天何不平乎。 况有无行而贵、守行而贱、无德而富、有德而贫。 逆吉义凶仁夭暴寿、乃至有道者丧、无道者兴。 既皆由天、天乃兴不道而丧道。何有福善益谦之赏、祸淫害盈之罚焉。 又既祸乱反逆皆由天命、则圣人设教、责人不责天、罪物不罪命、是不当也。 然则诗刺乱政、书赞王道、礼称安上、乐号移风。 岂是奉上天之意、顺造化之心乎。 是知专此教者、未能原人。 斥偏浅第二(习佛不了义教者)。 佛教自浅之深。 略有五等、一人天教、二小乘教、三大乘法相教、四大乘破相教(上四在此篇中)、五一乘 显性教(此一在第三篇中)。 一佛为初心人且说三世业报善恶因果。 谓造上品十恶死堕地狱、中品饿鬼、下品畜生。 故佛且类世五常之教、(天竺世教仪式虽殊、惩恶劝善无别。 亦不离仁义等五常、而有德行可修例。如此国敛手而举吐番散手而垂、皆为礼也)。令持五 戒。 (不杀是仁、不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肉神气清洁益于智也。)得免三途生人道中。修上品十善及施戒等生六欲天。 修四禅八定生色界无色界天。 (题中不标天鬼地狱者、界地不同、见闻不及、凡俗尚不知末、况肯穷本。故对俗教且标原 人。今叙佛经、理宜具列。)故名人天教也。 (然业有三种、一恶、二善、三不动。报有三时、谓现报、生报、后报。)据此教中、业为 身本。 今诘之曰。 既由造业受五道身、未审谁人造业、谁人受报。 若此眼耳手足能造业者、初死之人眼耳手足宛然、何不见闻造作。 若言心作、何者是心。若言肉心、肉心有质系于身内。 如何速入眼耳辨外是非。 是非不知、因何取舍。且心与眼耳手足俱为质阂。 岂得内外相通运动应接同造业缘。 若言但是喜怒爱恶发动身口令造业者、喜怒等情、乍起乍灭、自无其体。将何为主而作业耶 。 设言不应如此别别推寻、都是我此身心能造业者、此身已死谁受苦乐之报。 若言死后更有身者、岂有今日身心造罪修福。 令他后世身心受苦受乐。据此则修福者屈甚、造罪者幸甚。 如何神理如此无道。 故知但习此教者、虽信业缘不达身本。 二小乘教者、说形骸之色、思虑之心、从无始来因缘力故、念念生灭相续无穷、如水涓涓、 如灯焰焰。身心假合似一似常。 凡愚不觉执之为我。 宝此我故即起贪(贪名利以荣我)瞋(瞋违情境恐侵害我)痴(非理计校)等三毒。三毒击 意发动身口造一切业。 业成难逃。 故受五道苦乐等身(别业所感)三界胜劣等处(共业所感)。 于所受身还执为我、还起贪等造业受报。身则生老病死;死而复生。 界则成住坏空、空而复成。(从空劫初成世界者、颂曰:空界大风起、傍广数无量、厚十六 洛叉、金刚不能坏。 此名持界风。光音金藏云布及三千界。雨如车轴下、风遏不听流。深十一洛叉。 始作金刚界、次第金藏云、注雨满其内、先成梵王界、乃至夜摩天。风鼓清水成、须弥七金 等。 滓浊为山地、四洲及泥犁、咸海外轮围、方名器界立。时经一增减。乃至二禅福尽、下生人 间。初食地饼林藤;后粳米不销、大小便利、男女形别。 分田立主求臣佐、种种差别。经十九增减、兼前总二十增减、名为成劫。议曰。空界劫中、 是道教指云虚无之道。 然道体寂照灵通、不是虚无。老氏或迷之或、权设务绝人欲。故指空界为道。空界中大风、 即彼混沌一气;故彼云道生一也。 金藏云者、气形之始、即太极也。雨下不流、阴气凝也。阴阳相合方能生成矣。梵王界乃至 须弥者、彼之天也。 滓浊者地、即一生二矣。二禅福尽下生、即人也、即二生三、三才备矣。地饼已下乃至种种 、即三生万物。 此当三皇已前穴居野食、未有火化等。但以其时无文字记载故、后人传闻不明;展转错谬、 诸家著作种种异说。 佛教又缘通明三千世界、不局大唐、故内外教文不全同也。住者住劫;亦经二十增减。坏者 坏劫;亦二十增减。 前十九增减坏有情;后一增减坏器界。能坏是火水风等三灾。空者空劫;亦二十增减中。空 无世界及诸有情也。 )劫劫生生轮回不绝;无终无始如汲井轮。 (道教只知今此世界未成时一度空劫。云虚无混沌一气等、名为元始。不知空界已前早经千 千万万遍成住坏空终而复始。 故知佛教法中小乘浅浅之教、已超外典深深之说。)都由不了此身本不是我。 不是我者、谓此身本因色心和合为相。 今推寻分析、色有地水火风之四大、心有受(能领纳好恶之事)想(能取像者)行(能造作 者念念迁流)识(能了别者)之四蕴。 若皆是我、即成八我。况地大中复有众多。 谓三百六十段骨、一一各别、皮毛筋肉肝心脾肾、各不相是、诸心数等亦各不同。见不是闻 、喜不是怒。 展转乃至八万四千尘劳、既有此众多之物。 不知定取何者为我。若皆是我。我即百千。 一身之中多主纷乱。离此之外复无别法。 翻覆推我皆不可得。 便悟此身但是众缘似和合相元无我人。为谁贪瞋。为谁杀盗施戒(知苦谛也)。 遂不滞心于三界有漏善恶(断集谛也)、但修无我观智(道谛)、以断贪等、止息诸业、证 得我空真如(灭谛)、乃至得阿罗汉果:灰身灭智方断诸苦。 据此宗中、以色心二法、及贪瞋痴、为根身器界之本也。过去未来更无别法为本。今诘之曰 。 夫经生累世为身本者、自体须无间断。 今五识阙缘不起(根境等为缘)、意识有时不行(闷绝、睡眠、灭尽定、无想定、无想天) 、无色界天无此四大。如何持得此身、世世不绝。 是知专此教者亦未原身。 三大乘法相教者、说一切有情无始已来、法尔有八种识。于中第八阿赖耶识、是其根本。 顿变根身器界种子、转生七识。 皆能变现自分所缘、都无实法。如何变耶。 谓我法分别熏习力故、诸识生时变似我法。 第六七识无明覆故、缘此执为实我实法。 如患(重病心惛见异色人物也)梦(梦想所见可知)者。患梦力故、心似种种外境相现。 梦时执为实有外物、寤来方知唯梦所变。 我身亦尔:唯识所变。 迷故执有我及诸境、由此起惑造业、生死无穷(广如前说)。 悟解此理、方知我身唯识所变、识为身本(不了之义如后所破)。 四大乘破相教者、破前大小乘法相之执、密显后真性空寂之理。(破相之谈、不唯诸部般若 、遍在大乘经。 前之三教依次先后、此教随执即破、无定时节。故龙树立二种般若:一共、二不共。共者、 二乘同闻信解、破二乘法执故。 不共者、唯菩萨解、密显佛性故。故天竺戒贤智光二论师、各立三时教、指此空教、或云在 唯识法相之前、或云在后。今意取后。 )将欲破之、先诘之曰。 所变之境既妄、能变之识岂真。 若言一有一无者(此下却将彼喻破之)则梦想与所见物应异。 异则梦不是物、物不是梦、寐来梦灭、其物应在。 又物若非梦、应是真物、梦若非物、以何为相。 故知梦时则梦想梦物、似能见所见之殊。据理则同一虚妄、都无所有。 诸识亦尔、以皆假托众缘无自性故。 故中观论云: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又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起信论云: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 若离心念即无一切境界之相。经云: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如此等文大乘藏。 )是知心境皆空、方是大乘实理。 若约此原身、身元是空、空即是本。今复诘此教曰。 若心境皆无、知无者谁。又若都无实法、依何现诸虚妄。 且现见世间虚妄之物、未有不依实法而能起者。如无湿性不变之水、何有虚妄假相之波。 若无净明不变之镜、何有种种虚假之影。 又前说梦想梦境同虚妄者、诚如所言、然此虚妄之梦、必依睡眠之人。 今既心境皆空、未审依何妄现。 故知此教但破执情、亦未明显真灵之性。故法鼓经云:一切空经是有余说。 (有余者余义未了也。)大品经云:空是大乘之初门。 上之四教展转相望、前浅后深。 若且习之、自知未了、名之为浅。若执为了、即名为偏。 故就习人云偏浅也。 直显真源第三(佛了义实教)。 五一乘显性教者、说一切有情皆有本觉真心。 无始以来常住清净、昭昭不昧了了常知。亦名佛性、亦名如来藏。 从无始际、妄相翳之不自觉知、但认凡质故、着结业受生死苦。大觉愍之说一切皆空。 又开示灵觉真心清净全同诸佛。故华严经云: 佛子、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 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 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即得现前。便举一尘含大千经卷之喻。 尘况众生、经况佛智。次后又云: 尔时如来普观法界一切众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 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迷惑不见。 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评曰。 我等多劫未遇真宗、不解返自原身、但执虚妄之相、甘认凡下、或畜或人。 今约至教原之、方觉本来是佛。 故须行依佛行心契佛心、返本还源断除凡习、损之又损、以至无为。自然应用恒沙、名之曰 佛。 当知迷悟同一真心。大哉妙门。原人至此。(然佛说前五教、或渐或顿。 若有中下之机、则从浅至深、渐渐诱接、先说初教、令离恶住善。次说二三、令离染住净。 后说四五、破相显性、会权归实、依实教修乃至成佛。若上上根智、则从本至末。谓初便依 第五顿指一真心体。 心体既显、自觉一切皆是虚妄、本来空寂;但以迷故托真而起;须以悟真之智、断恶修善、 息妄归真。妄尽真圆、是名法身佛。 )会通本末第四(会前所斥同归一源皆为正义)。 真性虽为身本、生起盖有因由、不可无端忽成身相。 但缘前宗未了、所以节节斥之、今将本末会通、乃至儒道亦是。(初唯第五性教所说。 从后段已去、节级方同诸教、各如注说。 )谓初唯一真灵性、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变不易。 众生无始迷睡不自觉知、由隐覆故名如来藏、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相。 (自此方是第四教亦同破此已生灭诸相。)所谓不生灭真心与生灭妄想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赖耶识。 此识有觉不觉二义。(此下方是第三法相教中亦同所说。)依不觉故、最初动念、名为业相。 又不觉此念本无故、转成能见之识及所见境界相现。 又不觉此境从自心妄现、执为定有、名为法执。(此下方是第二小乘教中亦同所说。)执此等故、遂见自他之殊、便成我执。 执我相故、贪爱顺情诸境、欲以润我、瞋嫌违情诸境、恐相损恼。 愚痴之情展转增长。(此下方是第一人天教中亦同所说。)故杀盗等、心神乘此恶业、生于地狱鬼畜等中。 复有怖此苦者、或性善者、行施戒等、心神乘此善业、运于中阴入母胎中(此下方是儒道二教亦同所说。)禀气受质。 (会彼所说以气为本。)气则顿具四大渐成诸根;心则顿具四蕴渐成诸识。十月满足生来名人。 即我等今者身心是也。 故知身心各有其本、二类和合方成一人。天修罗等大同于此。 然虽因引业受得此身、复由满业故贵贱贫富寿夭病健盛衰苦乐。 谓前生敬慢为因、今感贵贱之果、乃至仁寿杀夭施富悭贫。 种种别报不可具述。 是以此身、或有无恶自祸、无善自福、不仁而寿、不杀而夭等者、皆是前生满业已定。 故今世不同所作自然如然。 外学者不知前世、但据目睹、唯执自然。(会彼所说自然为本。)复有前生少者修善老而造恶、或少恶老善、故今世少小富贵而乐老大贫贱而苦、或少贫苦 老富贵等。 故外学者不知唯执否泰由于时运。(会彼所说皆由天命。)然所禀之气、展转推本、即混一之元气也;所起之心、展转穷源、即真一之灵心也。 究实言之、心外的无别法。 元气亦从心之所变、属前转识所现之境、是阿赖耶相分所摄。 从初一念业相、分为心境之二。 心既从细至、展转妄计乃至造业。(如前叙列。)境亦从微至着、展转变起乃至天地(即彼始自太易五重运转乃至太极。太极生两仪。 彼说自然大道、如此说真性、其实但是一念能变见分;彼云元气如此一念初动、其实但是境 界之相。)业既成熟、即从父母禀受二气、与业识和合、成就人身。 据此则心识所变之境、乃成二分、一分即与心识和合成人、一分不与心识和合、即成天地山 河国邑。三才中唯人灵者、由与心神合也。 佛说内四大与外四大不同、正是此也。 哀哉寡学异执纷然。寄语道流: 欲成佛者、必须洞明细本末。方能弃末归本返照心源。 尽细除、灵性显现、无法不达。名法报身。 应现无穷、名化身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