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方针”的出台为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确定了重要的指导方针,是繁荣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一项重要政策举措。 4 科技现代化战略目标的确立 科技现代化战略目标的确立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又一重要科技决策。这一问题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周恩来总理早在1954年9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客观地面对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我们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基础上搞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是前提,是现状,我们必须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发展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国防事业,唯有如此,中国人民才能够实现富强民主,中华民族才能够重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够摆脱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走向新的辉煌。 在1956年党八大通过的党章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现代化,以及党必须努力促进我国的科学、文化、技术进步的问题被再次提及。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其《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文章中则提出“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三个现代化主张,将科学文化纳入国家现代化。 1960年年初,毛泽东改变其三个现代化的观点,主张将国防现代化加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此后四个现代化的提法在中共中央文件中被多次使用,1963年1月29日,周恩来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简称“四个现代化”。 与此同时,毛泽东同志深刻地指出,我国要变成一个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最关键最核心的因素在于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科学技术现代化做保证,我们无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的建设不是喊口号,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进步关键在于要有卓越人才。 我们面临一场新战争,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科技战,我们已经夺取了建立新国家的战争,但是我们还没有完全实现巩固国防,富强国家,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带来的新生活,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要依靠科学来推动。 我们搞社会革命是为了人民,我们发展科技也是为了人民,我们已经建立了先进的生产关系,现在的问题在于生产力跟不上生产关系,一定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破解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性和机制性难题,千方百计提高科技竞争力。在毛泽东的建议下,周恩来于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重大决策,即在二十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由此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得以确立,这既是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目标所进行的科学的政策定位,同时也成为激励全国科技工作者为之共同的伟大目标。作者:张玉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