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伊壁鸠鲁的自由和平等思想解析(1)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论文联盟 佚名 参加讨论
伊壁鸠鲁派创始人是伊壁鸠鲁,他一生处于晚期希腊社会混乱、社会秩序正待重建时期。他认为社会是由友谊及彼此之间的契约所链接,是人与人交往关系表现形式。另外,他对个体自身也进行关注,提出了早期的自由和平等思想。 
    一、伊壁鸠鲁的自由思想 
    伊壁鸠鲁提出自我个体性之下的自由思想,包括三个层次:即个性、偶然性和特殊性。他倾向于将社会看成是个体社会成员的社会交往关系。而要实现个体交往关系,个体必须拥有行动自由。但这种个体交往的行动自由在社会秩序混乱的年代很难实现,往往只能将其表现为意志、精神方面的行动自由。 
    1.自我个体性自由观。伊壁鸠鲁设定世界本原为原子和虚空。原子在虚空中有三种运动,即直线下落、倾斜运动和排斥。直线下落代表着世界的必然性,偏斜运动则反映世界偶然性。偏斜运动说明万事万物不是一成不变的,个体完全可以在偶然性因素作用下进行能动、自由调整发展方向。这也打破了传统必然性世界观念,给个体释放出更多的自由空间,充分享有不受规范约束的自由。对此,马克思认为:伊壁鸠鲁提出的这种偏斜,既不在确定的地点,也不在确定的时间发生的,它发生在尽可能小的空间里。豍 
    2.意志和精神性自由观。伊壁鸠鲁认为既然原子存在偏斜运动,每个原子式的个人就会有一定的自由意志,可以充分享受谋求幸福的自由权利。人们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是自由的,可以通过权衡、考虑到作出判断,来寻求和享受人间的快乐和幸福生活。“就快乐与我们有天生的联系而言,每一种快乐都是善,然而并不是每一种快乐都值得选取;正如每一种痛苦都是恶,却并非每一种痛苦都应当趋避。对于这一切,我们必须加以权衡,考虑到合适和不合适,从而加以判断。”豎我们知道,死亡和神灵的恐惧感也会影响或限制个体自由。对死亡和神灵的正确认知可以免除人们恐惧。他从朴素的原子论思想出发,解析灵魂和死亡的概念,认为灵魂是由极精细的原子构成,灵魂依赖身体,随身体死亡而消散。感觉是判断事物的标准,人的死亡只是感觉的丧失,死对于生者和死者不存在必然联系。对于神,伊壁鸠鲁表现出矛盾性一面。信仰神灵是社会大众和统治者共同的需求,普通大众希望通过神灵来实现道德维持,而统治者则希望将其利用来作为巩固其统治的工具。他主张人们摈斥虚妄假定的神,不要完全信服或顺从它。 
    3.社会性自由观。伊壁鸠鲁认为公正是相互约定的产物,也是与利益相符的,如不利于社会关系和人类交往,也就不再是公正。他也认为任何权威力量是每个个人内心接纳,不在于外在规定约束。对个体的约束是靠彼此约定的友谊和社会契约来实现,社会契约是由每个当事人共同参与完成的,而不是受制于每个个体命运的产物。拥有自由意志的人才会形成社会契约,人的自由不存在也就不会存在什么社会契约。“肉体无痛苦,灵魂无纷扰”是伊壁鸠鲁自身追求的目标。这是他对身处混乱及困苦不堪时代人们一种心灵安慰。虽然他主张自我个体性前提下的自由与个体拥有交往行动自由,但在当时社会中也是很难实现的。对此,马克思指出:伊壁鸠鲁几乎毫不掩饰的说,在宣称自然是自由的时候,他重视的只是意识的自由。豏 
    二、伊壁鸠鲁的平等思想 
    伊壁鸠鲁提出个体差异性平等思想。他的平等思想既包含着人们追求“肉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纷扰”等至善生活平等,也保留部分希腊那种“自由民之间平等”“主奴之间不平等”的个体差异性平等观,让人们在混乱状态中保持平静。 
    1.平等思想的哲学解析。伊壁鸠鲁提出“当原子在虚空里被带向前进而没有东西与它们冲撞时,它们一定以相等的速度运动。因为当没有东西与它们相遇时,重的原子并不比小的和轻的原子运动得更快;而当没有东西与它们相撞时,小的原子也不会比大的原子更快,它们的整个行程是等速的”。豐虽然原子间存在形状、大小、重量的不同,如恩格斯指出,“伊壁鸠鲁已经认为各种原子不仅在大小上和形态上各不相同,而且在重量上也各不相同。”豑但在伊壁鸠鲁眼里,人的存在犹如运动中的原子,每个原子都有其质料(物质)规定和形式(精神)规定。原子间不存在此主彼从的依附性,第一原子也不比其他原子更多些特殊机遇。对于社会而言,每个人只有在自己规定自己,而不是由外物规定自己时,原子式存在的个人之间才会平等。即没有阻力的原子是等速的,社会中不受外在约束的个人是平等的。 
    2.平等思想的伦理学解析。伊壁鸠鲁认为社会中每个人都有感受和追求自身快乐的权利。善恶标准都是由个体作出的,“并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驳倒它们(感性知觉)。事实上,同类的感性知觉不能驳倒同类的感性知觉,因为它们有相同的效用,而不同类的感性知觉也不能驳倒不同类的感性知觉,因为它们判断的不是同一个东西。一般说来,一种感性知觉不能作为另一种感性知觉的裁判,因为双方我们都要同等地倾听。概念也不能驳倒感性知觉;因为概念依赖于感性知觉。”豒。虽然伊壁鸠鲁提出“无限的和有限的时间都具有同等的快乐,只要一个人以理性来衡量这种快乐。”豓但是,我们发现这种理性评价之下的平等并不能掩盖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的事实。对于有的人而言,“当需要吃东西的时候,面包和水就能给人极大的快乐”;而另一些人却追求“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的至善生活。追求快乐及其对待快乐的过程均是个体自主平等意志的实现。由于彼此之间差异性,人们有时不得不经过权衡、考虑、判断来选择自己的快乐。人们有时需舍弃那些带来更多痛苦的快乐,忍受带来快乐的暂时痛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