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二程人性论的道家思想渊源(3)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儒家中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三
    这里有个问题需要强调一下,由于张载、二程与陈景元、张伯端基本上是处于同一时期的学者,从他们人性思想的相似性来说,却只能是张、程受到陈景元、张伯端的影响,而不是张、程影响陈景元、张伯端或他们之间相互影响。《宋明理学史》认为,张伯端关于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相互关系的论述,不如张载讲得那么深入,很可能是张载受到了张伯端的影响[8](P112),这是中肯的见解。而二程受陈景元的影响也是明显的,对此,可以略作分析:其一,从学派师承看。陈景元的学派师承历历可考,据薛致玄《道德真经藏室纂微开题科文疏》卷1记载:“陈景元,字太初,玄号碧虚子。……十八负笈游名山,抵天台,阅《三洞经》,遇高士张无梦,得老庄微旨。”讲得很清楚,陈氏是从张无梦那里而不是别处得到《老子》之微旨的,所以在写《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时明确指出其老学旨趣是“参以师传之秘”。而张无梦素好《老子》,入华山,“事陈希夷先生,无梦多得微旨”[13]。由此可见,从陈抟至张无梦,再由张无梦至陈景元,学术传承十分清楚,“希夷、鸿濛(张无梦)、碧虚(陈景元),皆怀博通浩翰之学,而察理渊微”[14](P375),其老学旨趣正是唐代道家重玄余绪而显于宋者[14](P356)。其二,从年龄上来看。陈景元比二程大将近十岁,当他三十一岁(1055)撰成《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时①,二程尚是二十刚出头的年轻人,学术上还没有独创性的见解,他们的洛学到熙宁、元丰之间的十七、八年内(1068—1085)才得以形成[15]。那时,陈景元之《老子》注已上进朝廷、并得到了神宗的赞赏与重视而大行于天下了。其三,从学
    术影响来看。熙宁以前,陈景元即已在京师宣讲《道德经》,听者络绎不绝,“于时公卿大夫无不欲争识者”。当《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上进朝廷后,神宗亦批曰:“陈景元所进经,剖玄析微,贯穿百氏,厥旨详备,诚可取也。其在辈流,宜为奖论。”[16](卷1)对陈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以后声名愈显,“羽服中一时之荣,鲜有其比”,而王公大臣、四方学者皆从其游:“自大丞相吴奎、左相蒲宗孟、翰林学士王歧公而下,一时宗工巨儒洎贤士大夫以篇什唱酬迭遗者甚多。”[16](卷1)由此可见陈景元当时影响之大。流风所及,二程兄弟直接受到陈氏老学思想的影响便是十分自然的事。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二程从周敦颐受学时,乃通过周氏而受陈景元老学的影响。因为陈景元与当时的左相蒲宗孟关系密切,而周敦颐又娶蒲宗孟之妹为妻,是故陈、周、蒲三人之间多所唱酬,陈氏的老学,周敦颐也应是十分熟悉的②。
    朱熹有云:“至妙之理,有生生之意焉,程子所取老氏之说也。”[7](卷125)说明二程建构其理学体系时,是从老子那里吸收了有关思想学说的,这当然不错。实际上,二程不但从《老子》五千言原典里撷取了思想,而且还从老学中吸取了精华,例如他们有关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理论,其思想渊源确乃存在于道教老学之中。   
    ①      元代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大旨》卷上云:“陈碧虚,讳景元,号碧虚子,乙未造解。”乙未即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
    ①        拙著《宋元时期的老学与理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二章对这一问题有具体的论述,可参看。
    ②      又如周敦颐的《太极图》或《无极图》亦可能是通过陈抟——张无梦——陈景元——蒲宗孟这一线索传至周氏的。具体论述可参《中国道教史》第二卷,卿希泰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89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