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思想 >

礼乐射御书数:古人也讲素质教育(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天津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不苟言笑
    以孔子为代表的早期教育家的教育观点是影响深远的。之后的汉魏、隋唐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能歌善舞文人,歌以咏志的情怀在士人阶层中有着非常好的市场。
    到了宋代,这一传统便渐渐消亡了。这主要是和理学的兴起有关。理学借助着家训著作和蒙幼读物的形式流传,家教中自娱性的乐舞内容被视为不正经,女子教育强调“无才便是德”,男子教育强调要严性正气,不苟言笑,更不允许进行歌舞戏曲活动,而且轻视武功。
    久而久之,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出了一批毫无生气的学究来。先贤们强调的“礼”在这里被简化成了不苟言笑,“乐”被缩水为“严性正气”。
       算术何来出路?
    中国人对于数字的迷恋由来已久。据历史记载,早在西周时期“数”作为“六艺”之一,成为贵族子弟必修的一门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数学知识的延续和发展,主要依靠私授家传。如著名数学家祖冲之就称得上是数学世家。
    隋唐时期,在数学教育方面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在国子监内设立算学馆,并相应地在科举考试中设有明算科。如隋朝国子寺设立“算学”,置有博士二人,助教二人,招收学生八十人,进行数学教育。唐沿隋制,国子监亦设置“算学”,但其设于何时则有两种说法。一说为贞观11年(628),“是岁大收天下儒士……其书算各置博士学生,以备众艺”。《唐会要》也有类似记载,并且提到唐太宗多次亲临国子监视察,“国学之盛,近古未有”。另一说则称,“唐废算学,显庆元年复置。”从唐初百废待兴到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发达的总体情况来看,大致应是,贞观初设“算学”,后曾一度被撤销,而在显庆元年(656)又在国子监内重新添设算学馆。
    唐代算学馆由算学博士“掌教文武八品以下及庶人之子为生者”,共招收学生三十人,分为两组,学制均为七年。学习内容主要是十部算经,其中一组十五人学习《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张丘建算经》、《夏侯阳算经》、《周髀算经》和《五经算术》,另一组十五人学习《缀术》和《缉古算经》。按当时规定,《孙子》和《五曹》共限习一年,《九章》和《海岛》共三年,《张丘建》和《夏侯阳》各一年,《周髀》和《五经算》共一年,《缀术》四年,《缉古》三年,此外还要兼习《数术记遗》和《三等数》。
    尽管数学经历了如此辉煌的过去,但是,和八股文章比起来,它实在算得上冷门。因为在科举的时代,如果有谁钻研自然科学,在社会上一准儿没有出路,不仅丧失了获得功名利禄的机会,甚至要遭到打击迫害。明末著名的科学家宋应星在所写的《天工开物》中,就开门见山地说,这本书与功名进取是毫不相干的。大多数读书人因此很看不起自然科学,最终也导致了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技术大大落后于西方。
    由是可知,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是在这样的夹缝中取得的。倘若如科举之八股文一般受重视的话,我们今天的科技不知要发达多少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