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相关 >

宋代笔记类书籍因何流行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北京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笔记类的书籍,至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了,但作者的人数不太多,书籍的数量也不太多;内容则多是些神神怪怪的事。即便写到真实的人和事,也多限于贵族、上流社会,很少涉及平民百姓。到了唐代,作者多了一些,书籍的数量也多了一些,内容也扩大了不少,但总的写作状况并没有根本性的改观。而到了宋代,情况则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可以说是突破性的进展。这表现在:
    1、作者人数大大增加。许多名人都加入到了笔记写作的队伍里来。例如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就撰有《涑水纪闻》。南宋周必大《二老堂杂志》卷4引陆游说:苏子容闻人引故事,必就令检出处;司马温公闻新事,即录于册,且记所言之人。故当时谚曰:“古事莫语子容,今事勿告君实。”
    这条记载说,司马光每听到新闻,就要记录下来,写在专门的小本子上,并且还要记录是听谁谁谁说的。因此,当时就有这样的谚语:“有新闻别告诉司马光。”(让他记录下来,谁知道会惹上什么麻烦?)此外,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撰有《归田录》,苏轼撰有《仇池笔记》,陆游撰有《老学庵笔记》,这些都是显著的例证。
    2、书的数量也大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大体完整地保存到现在,或有部分内容保存到现在的这类书籍,约有四百至五百种之多。如果加上已经失传了的,还不知道有多少。宋代笔记作者和书籍的数量,已经大大超过了魏晋南北朝隋唐等朝代的总和。
    3、它们的内容则几乎涉及宋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哲学、科学技术、家庭生活、天文地理,鸡毛蒜皮,无所不包,无奇不有。这些都是原生态的宋代社会历史。
    为什么是这样?原因当然很多,但我以为最重要的一条,是因为宋代文化普及的程度,比起前代来有了很大的提高。
    唐以前,文学被贵族垄断着,整个中国社会,文化普及的程度比较低。隋唐时期,开始采用国家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主要是进士科的考试),促使中国社会文化普及的程度有所提高。不过,唐代一般每年录取的进士至多几十人;而且,唐代的读书人考中了进士,虽然很荣耀,但仅仅是出名而已,并不能直接做官;要做官,还得经过吏部的选拔。更何况,唐代的进士考试,并不只看、甚至并不怎么看重考试的成绩,还要看考生平时的文学创作成绩以及考生的社会知名度。显然,出身寒微的读书人和世家大族子弟之间的竞争,机会不可能均等。
    而宋代的进士科举考试,则有了重大的改进。经过一段时期的摸索。终于固定为三年一考,每科录取数百人,且一中进士便授予官职。考卷不但糊名(隐去考生的个人信息),而且誊录(由官方派人将考卷誊抄后,再让考官去评阅),因此,考官无法知道哪张试卷出自哪位考生的手笔。评阅时便能够相对地做到客观、公正。而考生能不能被录取,完全由卷面成绩来决定。这样,有宋一代,就有比较多的普普通通的读书人,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中进士,进入官场,甚且做到大官,乃至于最大的官,比如宰相(主管政事的最高长官)、枢密使(主管军事的最高长官,宋代的最高军事长官一般也由文人来担任)。
    读书能做官,甚至能做大官,做到最大的官,这个现实的诱惑和刺激是很强烈的,它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促使读书作文蔚然成风,促使宋代社会文化普及的程度比起前代来有了很大的提高。读书人大大增加了,写书的人自然也就一天天多起来。要求每位作者都成为思想家、学问家、文学家,是不现实的;但写点随笔,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还不算什么困难事(只要看现今有无数人在网上开通自己的“博客”,不时贴上自己写的随笔,与广大网络读者分享自己的见闻与情感,就可以想象得到,古人也不会缺乏这样的写作冲动)。加上雕版印刷技术提高,宋代的出版业、图书销售业也逐渐发达起来,笔记类书籍的出版和传播都不成问题。当时没有报纸之类的大众传媒,而笔记类书籍相对来说又颇轻松可读,比较适合人们茶余饭后消遣的需求,因此也不用担心没有读者市场。作者、书籍、读者,三个要素互为因果,良性循环,笔记作者、笔记类书籍在宋代的大量增加,还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至于宋代笔记的内容为什么比起前代来会有很大范围的扩展,我们也可以在宋代文化人社会出身的广泛性方面找到合理的解释。宋代多数读书人、著书人,包括许多考取了进士、做过官、甚至做过大官的人,或出身于平民,或至少出身于与平民接触较多的中小地主阶层;出身于贵族大地主阶层的,毕竟占少数。因此,宋代的文化比起前代来,平民的色彩要更多一些。
    总而言之,宋代的笔记是一个很大的宝库。可惜,由于它的庞杂、零乱和琐碎,也由于学术界的传统观念不大重视这类著述,历代的学者往往只在那里边寻找有用的材料去做别的学问,比如,研究社会,研究历史,研究文学,等等,很少有人将它本身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
    (作者:钟振振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