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禅而不传”的理论追踪(6)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光明网理论 佚名 参加讨论
孟子这段话的核心是天命思想,因此“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实际上是一个超越宗法血亲的判断,其本质仍然在于内在的“德性”是否上达于天,而“天”感其“诚”,“以行与事示之”,授之以天下苍生,《孟子·梁惠王下》引《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就是说上天授天下苍生给君主代为管理,如果尽职尽责,管理得体,则天命为“父传子继”,如果忘乎所以,草菅人命,“天”就会根据人民的意愿收回成命,“禅而不传”。
    孟子这段文字的最后引用了孔子的话“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是点题,也叫画龙点睛。也就是说,“禅”与“继”,有不同时运、际遇,但是,其根本的原因在于人的主体之“德性”的积累程度、超越程度,在于杳远不测的天命终究丝毫不爽,会按照它的逻辑来做出恰当的选择。
    然而,孟子这段文字的关键之处是“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结合上下文的关系,笔者的分析结果是,天命的选择是根据人民的好恶为好恶、根据人民的选择为选择的。也就是说,孟子的“天”,实际上就是天下苍生,就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既然“人民”就是“天”,君主的一切所作所为,就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唯一的归依,否则,“天命”就会很快转移到德性深厚、关心民生疾苦的人的手中。所以,这样看来,《孟子》与《唐虞之道》的禅让思想,不仅具有内在的联系,而且完全相通,本来就是一回事。《孟子·万章下》更显明地表达了孟子本人渴望禅让制的思想: 
    

    曰 :“敢问国君欲养君子,如何斯可谓养矣?”曰 :“以君命将之,再拜稽首而受。其后廪人继粟,庖人继肉,不以君命将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以养舜于畎亩之中,后举而加诸上位。故曰 :“王公之尊贤者也。”  

    儒家的禅让理论,有两个不容忽视的目的,其一,是为了敦促天下大大小小的君主们洁身自好,修身养性,积累功德,在道德上给全国的官员们一个表率,全国上下施行仁政。从这个角度上讲,在郭店楚简中,《唐虞之道》应该与《缁衣》合在一起来读;其二,它为天下的读书人描绘出了一条个人奋斗的人生历程,亦即,民→士→贤→圣→天,号称“大德者配天”,天赋君权实际上是天赋人权(性善论)的翻版,这不仅解决了人生哲学中现实与终极的关怀问题,而且也为儒家理想人格之建立竖起了可以看得见、达得到的目标;其三,在根本的基点上,它是在为天下苍生、为广大无依无靠的劳动人民去谋得一块温馨的蓝天,为人民当家作主去谋求应该属于人民自己的权利。因为,如果君主在他的位置上倒行逆施,为非作歹,人民就有权替天行道,推翻他的统治。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儒家的禅让理论,是与它的人学思想、美学思想、伦理学思想、社会学思想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唐虞之道》是一篇先秦儒家政治伦理的代表作品。 (作者:欧阳祯人)
    注释:
    [①] 《郭店楚墓竹简·唐虞之道》,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第158页。
    [②]  刘清平:《论孔孟儒学的血亲团体特征》,见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哲学门》第一卷(2000)。
    [③] 杜维明:《一阳来复·孔子的宗教情操》,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235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