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相关 >

硗碛多声部民歌传人:想唱进课堂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四川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在歌舞之乡宝兴县硗碛乡,硗碛多声部民歌早在2008年就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这种当地藏族百姓生活、劳作中自发形成的多声部合唱,如今面临失传尴尬。73岁的省级传承人石惹崩最大的愿望,就是让硗碛多声部民歌能够唱进学生的课堂。 
    在波光粼粼的硗碛湖畔,当地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石惹崩的。石惹崩性格大大咧咧,从小就跟着村里的老人唱多声部民歌。因为这里的人们收割庄稼、立房盖瓦、婚丧嫁娶以及宗教活动,都要唱多声部民歌。
    石惹崩说,每年正月十七,当地“抬菩萨”的活动中,数以千计的百姓便一路唱着《嘛呢》,“通常是一个人领唱,然后男二声部、三声部和女一声部陆续插入,此起彼伏的混声多声部合唱就自然形成。”
    硗碛多声部民歌具有自由化、多样化、随意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每一首多声部民歌,都没有固定的声调。如果男声放开喉咙唱,其他人嗓子不行,就会自己找一个合适的声部。”石惹崩说,这样的默契,让每次合唱,都有不一样的生动与和谐。
    几十年前,硗碛每逢荞麦收割的季节,几条沟的百姓便会在山上拼高音,“拼不上去的就主动降调以多声部相和,场面异常壮观。”正是当年满山遍野歌声飘荡的盛况,让雅安音乐人幺晓霞第一次听到时被深深打动。2006年,央视中国民歌盛典上,她把16位硗碛藏族同胞带到北京,这种藏族原生态的多声部合唱才为人所知。
    然而,和大多数非遗一样,硗碛多声部民歌也面临失传。石惹崩说,“以前来到硗碛,老百姓走路、打麦、背背篓都会唱歌,但是现在,大家忙着搞副业挣钱,对唱歌早没兴趣了。”
    石惹崩所知道的硗碛多声部民歌至少有五六十首,他如今能唱的也只有二三十首,而且由于这种音乐是口口相传,歌词也不明其意了。在成为省级非遗传承人之后,石惹崩也带了五六个学生,“但一首多声部要教一个多月,唱得还不像。尤其是一些滑音、颤音的发声技巧,很难唱出韵味。”
    石惹崩的子女,也不愿他年纪一大把还瞎操心。不过,从十几岁就开始唱多声部的石惹崩说,“这是我们硗碛的宝贝,我不希望老人们相继去世以后,这种音乐就没人会唱了。”他希望当地学校能够在音乐课上引入多声部民歌,“毕竟小孩子学习能力更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