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篇鲁迅文章《风筝》被从语文课本中删除,再度引发了舆论的轩然大波。其实,鲁迅的文章在语文教材中一直占据独特的地位,对一代又一代国人产生过深刻而又深远的影响。我们不妨作下盘点。 北京孔德学校编印的《初中国文选读》,为最早收入鲁迅作品的中学语文课本 20世纪20年代初,鲁迅开始新文学创作不过两三年时间,但国内各书局和各省教育厅及一些名校,就开始在他们自行编写的国文或国语类课本中,编入发表在各种刊物上的鲁迅作品。 目前所知最早收入鲁迅作品的中学语文课本,是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孔德学校编印的《初中国文选读》,它收录了《风波》、《故乡》、《鸭的喜剧》、《社戏》等作品。1924年,叶绍钧主编的新学制初级中学《国语》教科书;30年代傅东华主编的《复兴初级中学国文教科书》,夏丏尊、叶绍钧合编的《国文百八课》;40年代叶绍钧、朱自清合编的《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等,都选入了相当数量的鲁迅作品。 这一时期中学语文教科书选入鲁迅作品,主要目的有二:一是显示白话文学的实绩,推广白话文;二是传播反封建专制的思想文化,培养时代新人。这一时期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鲁迅作品篇目,有散文:《秋夜》、《雪》、《风筝》、《好的故事》、《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藤野先生》;小说:《孔乙己》、《一件小事》、《风波》、《故乡》、《兔和猫》、《鸭的喜剧》;杂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呐喊〉自序》、《论雷峰塔的倒掉》、《最先和最后》。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解放区为培养自己的文化干部,也开始编写中学语文课本。胡乔木主编的《中等国文》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套课本。据统计,解放区的中学语文课本选入的鲁迅作品有:小说类——《孔乙己》、《一件小事》、《阿Q正传》(节选)、《非攻》;杂文类——《林克多〈苏联见闻录〉序》、《我们不再受骗了》、《不识字的作家》、《大众并不如读书人所想象的愚蠢》、《中国语文的新生》、《〈且介亭杂文〉序言》、《最先与最后》。解放区的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作品偏少,鲁迅散文完全被排除在外,所选大多为充满现实政治倾向性的杂文。值得注意的是,《阿Q正传》被第一次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显示了编者的思想视角和艺术眼光。《非攻》作为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入选解放区课本也有它特定的时代意义。 1949年至1965年,鲁迅杂文被大量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从数量上看,从解放前的24篇增加到31篇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语文成为负载新体制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人民教育出版社1950年出版的《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编辑大意”说:无论哪一门功课,都有完成政治思想教育的任务。这个任务,在语文科更显得重要。要通过语文科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不能单靠几篇说理的论文。一种思想内容或一个政治道理,可以用一篇说理的论文来表达,也可以用一篇小说、一首诗歌、一个历史故事或者一个自然科学的故事来表达。当时非常明确地把开设语文课的第一任务严格定位于政治思想宣传,而且暗示了选文的范围和标准,也明确了鲁迅作品在新体制下入选的目的,即政治思想教育。 这一阶段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散文类——《好的故事》、《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记念刘和珍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了忘却的记念》;小说类——《狂人日记》、《孔乙己》、《药》、《一件小事》、《故乡》、《阿Q正传》、《社戏》、《鸭的喜剧》、《祝福》、《铸剑》、《理水》;杂文类——《〈呐喊〉自序》、《灯下漫笔》、《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文学和出汗》、《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我们不再受骗了》、《“友邦惊诧”论》、《答北斗杂志社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人生识字胡涂始》;诗歌类——《自题小像》、《自嘲》、《为了忘却的记念》。 从数量上看,比解放前的24篇又有增加,达到31篇。说明这一时期的鲁迅作品在新的政权体制下得到进一步认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加强。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鲁迅杂文被大量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文革”中后期,在其他作家和作品均遭禁的时候,鲁迅作品成了中学语文课堂上唯一的文学教材 “文革”期间,“左”倾思潮登峰造极。中学语文教学一味强调政治思想宣传,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或者“政文课”。全国通用的语文课本被取消,专门从事教科书编写和出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遭解散,各地自行编写五花八门的语文课本。 据了解,“文革”开始的头两三年,鲁迅作品因为不完全符合政治思想宣传的目的而被逐出了中学语文课本。1969年开始,语文课所谓“文”的范围稍有扩大,鲁迅作品开始得到谨慎的恢复(仅限于政治针对性极强的杂文);1970年,文学作品的解禁范围进一步扩大;1972年以后,只要是鲁迅的作品均不在被禁之列。概言之,“文革”中后期,在其他作家和作品均遭禁的时候,鲁迅作品成了中学语文课堂上唯一的文学教材。 以“文革”期间北京市中学语文教材编写组编写、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市中学试用教材语文》为例,该套教材的1966—1968年版无一篇鲁迅作品;1969年版开始收录鲁迅的《答北斗杂志社问》和《“友邦惊诧”论》两篇杂文;在之后的版本中,陆续出现了《论“痛打落水狗”》、《文学和出汗》、《自嘲》、《无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答托洛斯基派的信》、《为了忘却的记念》、《一件小事》、《孔乙己》、《藤野先生》、《药》、《祝福》等鲁迅作品。 2001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入选的《风筝》一文,是相隔半个多世纪后的第二次入选 这一阶段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主要是对“文革”前17年大部分选目的恢复,入选作品有:散文类——《风筝》、《阿长与〈山海经〉》、《记念刘和珍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爱农》、《藤野先生》、《鲁迅自传》、《为了忘却的记念》;小说类——《狂人日记》、《孔乙己》、《药》、《一件小事》、《故乡》、《阿Q正传》、《社戏》、《祝福》;杂文类——《〈呐喊〉自序》、《论雷峰塔的倒掉》、《灯下漫笔》、《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文学和出汗》、《“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友邦惊诧”论》、《答北斗杂志社问》、《拿来主义》、《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人生识字胡涂始》、《流产与断种》。在这当中,《范爱农》、《阿长与〈山海经〉》、《拿来主义》、《流产与断种》、《鲁迅自传》五篇属中学语文课本第一次选入。2001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入选的《风筝》一文,曾在民国时期的中学语文课本中出现过,这是该文相隔半个多世纪后第二次入选。与现实政治联系相对紧密的杂文,与以前相比有所减少。 当然,其间也不断进行调整。比如20世纪中后期《“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等文章,阶级性太强,文人对骂,学生无法理解,这类文章已经被撤换。中学语文课本中最新鲁迅作品包括散文类——《雪》、《风筝》、《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小说类——《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社戏》、《祝福》;杂文类——《灯下漫笔》、《拿来主义》、《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从这些篇目可以看出,鲁迅作品中文质兼美的小说、散文被大量保留,而杂文数量与上一阶段相比已大大减少。(文/张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