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地栖居”是人类生活的美好追求,在全球化的生存状况下,反思西方思想的不足,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为今天的理论创新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成为许多学者的共识,这也是在当今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政治哲学与社会治理思想研究成为热门领域的原因。 在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第七届国际儒学论坛上,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名学者齐聚一堂,以“儒家思想与社会治理”为主题,体会古人智慧,探寻儒家思想的社会治理之道。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认为,治国理政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文化遗产,儒家的治国理念不仅是理念,而是从理念到制度实践、到运行操作的一整套体系,值得我们今天的学者好好研究。我们要非常珍惜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把儒家思想用到我们的生活实际中去,让传统的儒家文化为当代的社会治理服务。 韩国高等教育财团总裁金在烈也表示了类似的观点:儒家思想天然地与社会治理存在着密切联系,孔子创立的“内圣外王”思想通过孟子、荀子的发展,为社会治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到汉朝后更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为社会治理提供理论与制度支持。今天,虽然儒家思想不再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但是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理想和“德礼并用”的政治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治理具有强烈的价值指导作用。 而要使传统的社会治理思想真正地实现现代转化,并不只是读读经典就够的,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袁卫从两个层面做了解释:首先,需要正确、客观地理解与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社会治理思想;其次,在有所领会、有所把握的情况下,我们应该联系当今世界的情况,创造出一种既与传统紧密相连又具有现实意义的新思想来,促使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思想形成一种有益的转化。这两个层面互为表里,缺一不可。 对儒家社会治理之道的探寻其实也是儒学思想创新的体现。儒学是开放和发展之学,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深刻分析了当今儒学创新所处的背景,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网络普及化、文化多元化的情境下,宇宙性、世界性已经成为日常话语的主题词。它与现代第一代新儒家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为生民立命”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与第二代新儒家“花果飘零”于异地的文化心理,已大异其趣。无论是世界的,还是中国的,其政治、经济、文化的人文语境已不可同日而语。以往以地域性冲突和危机为化解对象的理论思维,已为全球性的冲突和危机的化解所代替。在当前这样的新时代、新形势、新危机、新冲突面前,儒学如何“与时偕行”,以新的哲学理论思维体系、观点、方法来观照,建构体现当下时代精神的真正的儒学哲学理论思维体系,是当代学者的历史使命和不容推卸的责任。 张立文进一步指出,儒学思想的未来命运,其发展的未来课题,和合学已作出了一些回应。人类在当代所面临的种种冲突和危机的化解之道中,升华为哲学理论思维的核心话题——和合,其和平、合作的和合价值目标,不仅是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学术、宗教、道德的价值诉求,也为生命体与其他生命体之间的世界文明对话提供了理论基础。 此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与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自2004年举办第一届以来,已经发展成为每年一度的、很有影响的国际儒学盛会,对儒学在当今的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西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