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居作为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一般在三年级或四年级开设),一直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讲述内容比较单调,仅从建筑学角度讲解比较典型的中国传统民居,教师泛泛而谈,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二是教学计划缺少实践环节,没有将民居调研和设计纳人教学计划,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针对这两种情况,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试图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和结合建筑设计探索中国传统民居课的教学模式,并思考这种模式在其他相关课程中的应用。 一、文化人类学纳入传统民居课的基础 文化人类学起源于西方,有关民居与人类学等其他学科关系方面的研究,西方也走在我们的前面。 西方的民居研究开始于19世纪,当时对民居感兴趣的多是一些人类学家,比如,摩尔根1881年出版的《美洲土著民族的住屋与日常起居》,企图将所谓“原始共产主义”之社会结构与住屋的尺度与形式联系起来。当然,也有一些建筑学者不仅从建筑角度,更多的是从人类学的角度对民居做了大量的探索,如19世纪末的英国建筑师莱斯比丁1891年出版了《建筑、神秘主义与神话》一书,从书名上即可看出作者所研究的内容与人类学的密切关系,书中阐述了大量的建筑形式的象征性,呈现出的是对人类研究对象的痴迷性和好奇性。美国建筑与人类学方面的专家拉普波特1989年出版的《宅形与文化》一书,企图阐释文化如何造就建筑型制,而建筑型制又如何传达文化含义,强调了在影响建筑的众多因素中,文化因素所起的决定作用,“宗教上的禁忌带来的不舒适和复杂化,远远比气候条件更多地影响了住宅的形式… 中国民居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由朱启铃创办的营造学社,学社成员踏遍大半个中国,以考古学工作的方法,从建筑学角度对中国传统建筑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和详细测绘,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资料。但是,这一时期的研究工作所涉及领域比较单一,仅从建筑学角度进行了研究,缺少从社会学、人类学等与建筑关系密切的相关领域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种状况没有多大改变。20世纪80年代西方及日本的民居研究与中国自身的民居研究仍然存在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国外的民居研究者多为人类学家及地理学家,其研究角度往往侧重于孕育民居的人文社会背景,真正关注点是造其居的人;而中国的民居研究者多为建筑师,其研究方法是形式分析与美学鉴赏,关注点是民居样式和技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受日本、欧美等西方国家对中国民居研究的影响,我国民居研究开始和文化产生了关系,有关的学术会议、论文不断,“计有《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七辑、《民居史论与文化》一辑、《中国客家民居与文化》一辑、《中国传统民居营造与技术》等}zy}。到了90年代,一些高校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开始涉及民居与文化的关系,中国民居研究开始全面地由单纯的建筑学扩大到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文化地理学、考古学、民俗学、语言学、气候学等诸多领域。 国内外跨学科民居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为民居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由于文化人类学与人类活动的历史密切相关,因此民居课的这种教学模式同样可以应用到以记载人类建筑活动足迹为主的建筑历史等课程中。 二、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传统民居教学思考 基于国内外民居与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纳人授课内容,将民居与人类学结合起来,试图探索一条关于中国传统民居课的新模式。 在与民居有关的众多学科中,文化人类学可能是与其关系较密切的学科之一。文化人类学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类种种行为的学科,它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变迁、发展的过程以及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差异,试图探索人类文化的性质及演变规律。而民居是乡土文化的载体,人的许多行为与民居产生关系并影响了建筑,而建筑又规范了人的某些行为。现以羌族民居为例说明文化人类学在民居课中的作用和意义。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由于羌族没有文字,其文化存在于这样一些“意象”中,如音乐、舞蹈、习俗、宗教活动、建筑等等,而建筑是其文化存在最重要的“意象”。因此,在讲授羌族建筑时,我们必须理清建筑意象与羌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如何影响建筑,建筑又如何反映文化。由千历史原因,羌族被迫从西北沿眠江流域向南迁徙,在迁徙过 程中战争不断,经过无数艰难险阻,因而羌族文化更多地体现任 一种防御文化。羌寨的总体布局依山就势,经过几百年甚至上汗 年生长而成,羌寨生长所遵循的重要原则就是防御性。所以,文 寨街巷狭窄、错乱,形如迷宫,这是羌族防御文化最直接的反映( 羌寨多建在山坡上,各楼房鳞次栉比,甚至可以相通,形成一I} 座具有高度防御功能的石头城。特别是在寨子中心或附近险要 处修筑的碉楼,使羌寨在军事防御方面更趋完善。羌族民居外培 上的窗少而小,有的像“斗”,被称为“斗窗”,用做作战时射箭#G 打枪。防御文化几乎成了羌寨营建的“规范”。由于历史文化的影 响,在社会稳定时期,羌族建筑依然保留这种防御特点。这已成 为羌族建筑的特色之一。 在单体建筑方面,羌族建筑一般2一3层,中层起居大堂设 一火塘,火塘里的火种常年不息,称“万年火”,象征家族人丁兴 旺。大堂可以说是羌族民居的中心,其他房间以它为中心设置。 而火塘是大堂的中心,大堂的布设以火塘为中心。另外,节日期 间一家人围着火塘跳锅庄(锅庄是羌族的传统舞蹈);在羌族建筑屋顶的四角置白石,亦是用以纪念在羌戈大战中的白石将军。这些反映了羌族的宗教信仰文化。这种建筑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在此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