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相关 >

谈戏曲教育的布局之困:专业重复设置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文化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蒯小棣 
    编者按:新世纪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出现了理性的回归。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正逐步得到振兴和弘扬。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强,戏曲艺术迎来了新的繁荣和发展机遇。
    然而,尽管形势大好,戏曲教育事业的现状却并不乐观。近年来,戏曲教育始终面临比较严重的困难:生源滑坡、师资紧缺、培养艰难、毕业生出路不畅等难题,一直困扰着戏曲类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特别是中等艺术学校的戏曲教育,更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向政府和社会呼吁,要求改善戏曲教育事业的生存条件和生态环境,这无疑是极端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但在向社会呼吁的同时,我们也要认真研究戏曲教育自身的问题。特别是在外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解决自身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文化报·艺术教育周刊》特邀请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顾问蒯小棣对戏曲教育自身的状况进行剖析,以期引起戏曲教育同仁的重视与思考。 
    我国的戏曲学校,大都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办的。由于历史上戏曲表演团体是按行政区划设团,所以,服务于戏曲院团的戏曲学校,也基本是按行政区划建校。学校的专业设置一般都和地方剧团对应,当地剧团有几个剧种,学校就开设几个专业。办学目的很明确,就是为当地戏曲表演团体培养人才。
    这种按行政区划设置学校和当地艺校为当地艺术团体培养人才的体制,也许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积极作用,但是却带来了3个先天性的问题:
    一是专业重复设置。在一个地区,一个剧种的相关专业,往往有许多学校同时开设。
    二是办学规模不大。由于各地都有戏校,且每所戏校都只面向本地剧团,而本地剧团的人才需求又十分有限,这就决定了所有的戏曲学校规模都很小。即使在戏曲鼎盛时期,除省属学校规模较大外,大多数学校在校学生不足百人。
    三是不能连续招生。由于各地剧团人才需求有限,大多数学校只能隔几年招一届学生,不少学校是毕业一个班,再招一个班,办学形式大都是“单班独进”,招生和办学情况极不稳定,常常处于办办停停的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戏曲专业这种间隙性招生和办学的状况,始终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如今,全国130多所戏曲类学校,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已更名为艺术学校;仍然保留戏剧学校名称的,已经寥寥无几。不少学校,校内已经多年没有戏曲学生,有的学校已经基本没有戏曲老师,相当一部分学校,虽然还有零星的戏曲教师,但基本已不具备戏曲办学条件,靠本校老师已经很难完成戏曲教学任务。
    然而,奇怪的是这些学校几乎一无例外仍然承担着为当地戏曲团体培养人才的重任。当地戏曲团体需要培养人才时,文化主管部门仍然习惯于给本地的艺术学校下达招生任务,而这些学校凭着对戏曲事业的深厚情感,也会咬紧牙关,把它当做政治任务,年复一年,靠高昂的教学成本和东拉西请凑合起来的教师队伍勉力支撑。因此在戏曲教育战线,出现了一种很奇特的现象:虽然戏曲教育事业的蛋糕并不大,但大家仍然都在吃,结果是谁也吃不饱,谁也没吃好。办学条件好、师资实力强的学校,由于生源不足,戏曲教育事业不断萎缩,日子并不好过;而一些不具备戏曲办学条件的学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同样也在忍受着痛苦的办学煎熬。历史上形成的行政性办学体制,依然有力量,把许多已经不具备戏曲办学条件的学校,牢牢地绑在戏曲教育的战车上,这就人为地造成了校际之间的恶性竞争。不仅加剧了生源危机,增加了戏曲教育的成本,而且降低了戏曲人才的培养质量,对戏曲教育事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市场是有规律的,供大于求,产品必然过剩,需求不足,事业肯定萎缩。几十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专业戏曲人才的需求是有限的,不需要那么多的学校都来举办戏曲专业。从振兴戏曲的全局利益出发,戏曲教育,与其让众多的学校在无情的市场中进行恶性竞争,不如主动在办学机制、学校分布和专业结构等方面进行适应性调整,让大部分学校放下戏曲人才培养的沉重包袱。现在,不少学校已经没有戏曲学生,有的学校已经没有完整的师资力量,有的学校已经在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有的学校已经主动退出了戏曲教育领域,这正是戏曲教育事业调整布局的最好时机。
    建议有关部门,组织专家组,对全国的戏曲教育资源和各学校的戏曲办学条件和能力,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估。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对现有学校进行筛选,把确实具备戏曲教育资源的学校,确定为主要剧种的人才培养基地,并由政府授牌。全国性的大剧种,人才培养基地由国家确定,地方性的大剧种,由省确定。逐步形成戏曲人才培养的合理布局。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在资金投入、教师队伍建设、招生政策、升学与就业等方面,对戏曲人才培养基地进行适当呵护。通过政策引导,让优秀的生源和优质的教学资源向人才培养基地集中,逐步把戏曲人才培养基地做大、做强,实现戏曲艺术教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