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些颠倒事实、违背常理的课文,广州市一些小学老师也发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正方:一种教育艺术 “语文素材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语文教育不单纯是知识教育,还应该包括更多的思想教育。”广州市某小学谢校长认为,课文可以说是艺术作品,为了达到某种教育效果都会做些艺术化的处理,只要能达到培养孩子高尚情操的目的,大可不必拘泥于个别细节。 广州广园路某小学的潘老师认为,在教学中,一些“善意的谎言”可以启发孩子憧憬一个美好的未来,然后使他努力向预定方向发展,其结果往往是可喜的。 反方:尊重事实是美德 对于这些课文中的“善意谎言”,文德路小学的司徒老师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涉及史实、经典性的东西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有半点虚假成分,教科书本意就是教人真善美的东西,为了达到这种目的而去编造名人故事本身就是一种欺骗行为。 “其实,刚做老师那会,为了达到某些教育目的,我也用过一些善意的谎言,但是,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这种教育方式治标不治本。教育中,应该有两种声音并存,鼓励和指责,学生做得不好,就应该实事求是地指出来,该承受的一定要承受,这样才能唤醒内心的自觉意识。” 专家篇 告诉孩子真相,勇敢面对各种“坎” “谎言永远是谎言,说善意,无非是说谎的人希望得到内心的安宁和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一个合理化的借口。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建议家长千万不要对孩子说谎,因为一旦被识破,孩子的诚信体系也会受到冲击,长大后也会变成一个爱说谎的人。”广州皓艺女性心理研究中心心理专家佟梅梅说道。 人的成长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要相信人有很强的应对问题的能力,有些家长,面对家里的突发事件,不敢告诉孩子真相,怕他受到伤害,总是以善意的谎言欺骗他,比如父母离异、亲人死亡或其他家庭变故,家长往往会编造一个美丽的谎言来掩饰真相,让孩子生活在一种幻想之中,可一旦知道真相,父母的形象便会轰然倒塌,孩子也会觉得得不到信任,被欺骗。正确的做法是,将真相告诉孩子,让他从心理上接受这个现实,同时告诉孩子,无论大人发生什么,爸爸妈妈对他的爱是不变的。要相信孩子的应对力能顺利跨过这道坎。家长需要明白,如果自己经常对孩子说谎话,那么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长大后也会变得逃避责任,爱说谎,爱幻想,不主动做事。 家庭篇 支持:抚慰幼小的心灵 在家教中,有时“善意的谎言”是需要的。比如,孩子智力不太好,不要说他笨,而是说他有点粗心;孩子的歌唱得好,可以给她一个小歌星的荣誉;他的作文得到老师的表扬,可以给他一个小作家的称号,很多时候,这只是一种教育的艺术。 有些事情,如果告诉孩子真相,很可能是弊大于利。比如,儿子榛榛一直是由奶奶带大的,感情很好,在他四岁那年,奶奶因病去世,他无法适应没有奶奶在身边,总哭着要找奶奶,我们只能哄骗他说奶奶回老家了,只要他认真听话,奶奶会回来看他的。 就是在这种“善意的谎言”当中,榛榛慢慢地适应了没有奶奶的生活,相信等他大一点,也会理解大人的做法。 ——陆女士 反对:影响孩子的内动力 女儿今年五岁了,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我也曾经用“善意的谎言”教育她:她学走路时不小心摔倒,我会拍打着地面,怪它绊倒了宝宝;她晚上不好好睡觉时,我骗她说老师不喜欢晚睡觉的孩子,于是孩子很痛苦地在那儿装睡;当她不好好吃饭时,我又骗她说买漂亮玩具。 虽然说暂时达到目的,可当谎言说得多了,宝宝也有了一定的“抵抗力”,变得似乎有些“赖皮”了,不再听我的话。 事实上,很多问题还是可以从本质上解决的,比如晚睡觉的问题,家长完全可以从科学的角度告诉孩子,早睡有利于身体健康,可以长得更高。不好好吃饭,就先饿着,不必勉强,等到她肚子真的饿了,自然会主动寻求食物。 ——晨晨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