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相关 >

语文教师当多一点文学的感觉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北方教育 佚名 参加讨论
从教这几年,与语文课程相依为伴。用着语文教材,教着美丽的语言文字,我深深地被语文课程中的语言之美所吸引。于是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文学的感觉在语文教师的身上多一些是非常必要的。文学的感觉之于语文教师是必要的,理由至少有以下六条:
    一、文学,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不管语文如何定义,我想,五千年文明史得以传承,作为载体的文学应当是功不可没的。文学能将古人的喜、怒、哀、乐,将古人的思想抑或是一幕幕历史的悲喜剧,完整而鲜活地一代代传承下来,她的魅力是光芒四射的。
    难以想象,如果没有文学的力量,仅以文字的堆砌,先人们能有多大的毅力和豪情可将自己的思想、感悟,将远古那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真实地记录,或将那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充实、完善、传说。也无法想象,假如没有文学,我们即使再有使命感,又如何会有那么大的耐心去拾拣、拼装古人那堆积五千年的文明碎片,又如何会有那么大的能耐去解读古人的思想,甚至与古人交流?因此,我想,总是文学的魅力才赋予古人一种兴趣,一股冲动,一段豪情抑或一种使命,才创造、发展了那历经五千年的文明。
    因此,文学不仅是美丽的,也是伟大的。因此,多点文学的感觉作为一种素养,对于作为文明传人之一的语文教师是基本的。很难想象,一个不善于运用文学技巧的语文教师,他既不善于说话,又不能写文章,他将如何捱得那几十年从教语文的光阴?纵然他能混几十年,他的那段历史一定是悲壮的,而且他的内心一定是凄苦的。
    二、文学,赋予了语文独特的人文个性。
    拿到一本新教材,只要借助工具书,对于任何一篇课文的文字,学生一般都能懂个八九不离十,这便是语文。不像学理科,学生会因为对教材的不懂而可以恒久地保持那份探秘的劲头;也不像学文科的历史,学生会因为欠缺感知那段史实的背景而能残存一点了解的兴趣;也不像学文科的地理,学生会因为欠缺洞察那图上河山的技巧而能留有一点难得的热情。
    因此,语文课一不小心就会枯燥、乏味,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倒学生的胃口。
    因此,常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其他学科的老师都听得懂且能评说语文老师的课,语文老师却不见得全听得懂或有底气去评说其他学科的课。同样,就学生而言,少上几节语文课是无关紧要的,少上几节其他的课却是至关重要的。
    但多了文学的因素,情况就不同了。能够在课堂上自然而然形成一种人文氛围,能够让学生心情愉悦、有滋有味地感知那种人文气息的课,只能是有文学感觉的语文课。任何人都能上的语文课充其量叫文字课、读字课。文学以她特有的品位使语文有别于其他学科,文学也自然地把语文老师分成若干层次。
    三.文学,让语文课灵动起来。
    文学素养赋予语文老师一种激情、一种能力。
    激情,使得语文老师能很快且自然而成功地在课堂内构建一个情感场;能力,使得这个情感场真挚、自然而充满活力、富有朝气。在这样的场景中,师生间的探讨可以演绎为感悟激发的感悟,灵感引发的灵感。在这样的场景中,说明才能鲜活,描写才有灵气,抒情才能真诚,议论才有哲理,解析才会有深度。可以说,学生的语文天赋正是由这个情感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由此才产生、确立。文学的感觉也使学生有了终生学习语文的根基。
    四.文学,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升华。
    情感场的构建,引发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于学习的那份感悟是可贵的。她赋予学生“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慧眼;也赋予学生以丰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她可以使学生具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冲动,也能激发学生“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齐驱”的豪情。她同样赋予学生一种愉悦的心态、健康的心理。愉悦的心态使求知成为一种动力,健康的心理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文学的感觉,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从而更快乐地去探求、学习。朱光潜说:“文学是一般人接近艺术的一条最直截简便的路;也因为这个缘故,文学是一种与人生最密切相关的艺术。”文学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树立学生的审美理想。她赋予学生的那份对生活、历史、宇宙的思索及由此体验的独特的快乐足以让学生有足够的理由热爱自己的人生。这就是文学的美感。
    五.文学,使教师的人格得以升华。
    仁者爱山,智者爱水,文学的力量会感化语文老师将自己的职业作为自己的爱好。这份爱好,会使语文老师既重视语文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视自身审美意识、审美情趣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这份爱好,会使语文老师即使遇上逆境也不觉心累;这份爱好,才会驱使语文老师将教书育人作为一种事业。语文老师应当是一本吸引学生阅读的书。这本书的内容充满活力,富有朝气,健康向上,它以事业、责任为纲,以人文为骨架;它以永恒的真诚、炽热的情操为线索;它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标点;兴趣是它的开端,民主是它的发展,创造是它的高潮,无悔是它的结局。它的书名叫做:语文老师的人格。文学便是这本书的血肉。她使语文老师的人生因丰富而多彩,因壮丽而升华。
    六.文学,使语文的教育创新成为可能。
    文学的熏陶内化为动力,能激发语文老师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会使语文老师有胆识和睿智去思考语文的改革并投入教育的创新;文学的熏陶内化为一种素质,就成为语文老师的涵养。这份涵养凝结为创新道德,就使语文老师有足够的理性和满腔的热情去面对、调教、感化、矫治学生的无知;同样,文学的熏陶提升为一种能力,就成为语文老师建筑事业的创造力。这份创造力使得语文老师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去承继先人的文明、开启后代的心智。
    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道德便构成语文老师的创新人格。语文的创新教育,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作不懈的努力、不断的创新。而所有的努力和创新必须以语文教师独特的人格为前提,也只有在这样的努力、创新中,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才能真正地体现。
    多一点文学的感觉,语文老师自然就会增一份文学的素质,添一份文学的悟性,从而多一点育人的才气和做人的正气。
    多了一点文学的感觉,语文老师是自豪的;
    多了一点文学的感觉,语文老师是快乐的;
    多了一点文学的感觉,语文老师是幸福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