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色彩各异、款式多样的服装,扮起商人、经营者的各种角色,桌上放着不多见的异国物品,5个人围成一桌。这是今年暑期刚开始时在上海卢湾体育馆出现的一幕,由卢湾区教育局、美国爱达荷州博伊西州立大学和爱达荷州树城学区主办,上海市向明中学承办的2008中美中学生国际经贸模拟大赛正在这里举行。来自美国和北京、上海、重庆、广东等地的20多所重点高中的250多名中学生,组成一个个模拟的“国家代表队”,通过展示、磋商和谈判,就全球经济热点问题展开激烈辩论,进行公开投票,并由专家评委排定名次。 对于这项“小小联合国”式的大赛,向明中学校长芮仁杰颇为感慨:“面对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人才培养要走外向型道路,学生既要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也要有开阔的国际大视野,要从‘地球村’的广度来考虑人才的国际化和通用性。”这其实也从另一个角度点出了新形势下高中教育如何应对挑战与机遇,真正做到“高一层”的话题。 高中教育要“高一层”,首先要从单纯的升学功能转化为全面的育人功能,不能为争几个名牌大学份额而牺牲学生的全部精力。向明主动从美国引进“新东西”,着眼点很明确,就是希望从一个新的视角为教育注入一些“新鲜空气”。如大赛设置的地理竞赛、建立国家联盟、国家计划辩论、谈判与协议、经济知识测试、贸易模拟、国际银行贷款投资等项目,对我国高中生来说犹如打开了一扇窗,这些内容并不都是在课本上能寻觅到的,而是需要在课外校外广泛涉猎,这对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很好的导向。 其次,要把学生的狭隘视线引向一个更开阔地带,而不是只捧教科书,永远走不出“升学怪圈”。此次大赛,选手做足功课,经历数月训练,融自然科学与文化艺术于一体,动脑动手相结合,就在这种准备中,学生对知识储存的方式、问题解决的思路、与人交往的技巧都在一个更高更宽的领域得到“更新”与“培植”。这样的大赛,对学生打开国际视野,培养宽广胸怀起到了催化作用。 看来,中美中学生国际经贸模拟大赛的价值,是在模拟背后的潜在意义和比赛之后的后续效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