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间,有一位儒者,器宇轩昂,才识非凡,设席授徒,士子信服,名满苏城,他的名字叫胡瑗,人称安定先生,是海陵人氏。文/杨镜如 话说这一天风和日丽,范仲淹在刚落成的州学内察看,正思索着发文张贴,招收生徒来校读书;师爷来到了眼前,轻言细语地说:“大人,我给您介绍一个人可以担任州学教授一职——苏州城内盛传海陵胡安定胡瑗是一位饱学之士……”“胡安定?他在哪?”“他就在苏州设塾教书呢。”“好,马上邀他。” 府衙花厅里,宾主轻言细语,范仲淹仰头徐言:“胡公,您的分斋教育的想法甚好,和我的想法相合。既培养了通经的研究性人才,又培养了治理的实用人才。”“可惜的是,大人,私人设塾只教三五个人,是无法实现我的宏大理想,分斋教育的理想也许会烂在我的肚子里。”“胡公,不要太悲伤,地处南园新建的屋舍,是我用来办州学的。有了这些,您还愁无法实现您的分斋理想么?!” 胡安定教授履任第一件事就是制定学规,大到教育的目的、学习的要求、徳节的养成,小到请销假条例,吃完饭不可久坐读书,吃饭,睡觉不准说话都作明文规定。范仲淹为了支持老朋友的工作,将三个儿子全部送到州学里,事先还特别叮嘱他们一定要严守校规。 胡安定在州学中推行分斋教育,把学生按要求分入经义斋或治事斋学习。所谓“斋”就是教室。分斋的意思就是后代教育中的分科,根据学生的能力、知识程度及愿望,老师挑选甄别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经义斋,等于是儒家经典的研修班,侧重于理论探讨,侧重于考据。治事斋,等于是行政方法、手段培训班,侧重于实践,有点职业培训的意思,每个学生要以一门为主,兼学另一门,开设了民政、治军、水利、农田、丈量、计算等等。 课是大课小课结合进行的,有时行小课,在各个书斋内进行,有时行大课在讲堂集中进行。课又严肃又活泼,上了一阵,会让生员歌诗、奏乐,调节气氛,活跃身心,还有更大的课是把生员带到校外,到著名的文化风景地去,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胸怀和眼界。 胡安定先生在苏州州学前后共四年,后应邀去了湖州州学,继续推行分斋教育法,所以分斋教育法也叫苏湖教法,安定教法。庆历间,朝廷在首都汴京设立了国子监,采用安定教法作为国子监的教育法,安定教育法也就影响到了全国了。 苏州教育博物馆祈盼社会各界热心参与教育文物征集工作,并请您为博物馆的设计布展建言献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