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相关 >

《论语》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生活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一位孔子,一部《论语》,2000多年一个天下能一脉相承这是为什么?人们称孔子为圣人或至圣;人们称孔子的家为孔府;人们称孔庙为大成殿,取“集古圣先贤之大成”之意。在历史上孔子多次被打倒又被平反,洪秀全反孔,五四反孔,文革反孔,但是不管怎么样,他是打不垮的,而且还将继续存在。《论语》是孔子思想的精髓。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为何孔子有如此大的魅力,为何一部《论语》能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在我看来,那是因为《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简单的生活态度。只要你生活在人间,你面对它就像每天面对太阳和空气一样。这才是孔子和《论语》真正的魅力。
    一、《论语》教会我们怎样做到自我和谐
    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天地人三者合一。其实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对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人的生存依赖于自然,同时它又是自然的一部分,顺着自然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而快乐地共同成长,安静恬然地死亡。在《论语》中,“君子”是个人的一个理想境界,是达到自我和谐的标准。在《论语·宪问》中,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就是说,一个人有了一种仁义的大胸怀,他的内心无比仁厚、宽和,所以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计较,可以不纠缠于小的得失。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内心安静、坦然。明白什么时候把握,什么时候放弃的人才不会觉得迷惑。当你的内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你就有了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自然就不再害怕了。只有做到这三点的人才是君子。能做到这些,那么面对自然,面对社会,面对生活,面对人生就会坦荡无比,内心才能达到和谐。
    在《论语》中有许多对于君子的言行的要求,如有“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以及“君子思不出其位” (《论语·宪问》)等说法。在孔子看来君子没有一定的模型,想做君子就是做一个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会定位,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让自己成为内心完善的人。因为只有你的内心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自己的内心才能达到相对的和谐。
    二、《论语》教会怎样与别人和谐相处
    在中国什么事情都讲究人际关系,就连恋爱结婚也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关系的总和。所以说中国人活得很辛苦,那么我们如何让自己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快乐自由的生存,我们怎样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这需要我们懂得什么是处事之道。
    孔子特别强调做事情的分寸,“过”和“不及”都是要尽力避免的。在西方,上帝告诉人们的是别人打你左脸,你应该把右脸也伸过去。但孔子不是这样的。在《论语·宪问》中,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这说明孔子的学说虽然具有极大的宽容性,但宽容并不等同于无原则的调和。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还有一例,孔子的学生子游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这就是说,如果想用过分亲昵而不讲原则的方法与君主和朋友相处,就会求荣而反辱,求亲而反疏。这种距离才能产生美的方法是我们现在人相处的一种原则。其实这也是一个讲究“分寸”的原则。在《论语·颜渊》还有一例: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就是教我们适可而止,对朋友一定要有忠告,并且良善引导他,但是,如果对方不接受,则应当终止,以免自取其辱。
    除了适可而止,讲究分寸以外,论语中还告诉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这句“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宪问》)就告诉我们,在什么位置上,要做好本分,不要越俎代庖,跳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其实,这也是当代社会特别应该提倡的一种职业化的工作态度。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到自己的责任,而不要“巧言令色”一味地光拍马屁不干实事。做事要积极,说话要谨慎。孔夫子提出“慎言”,就是说话要小心,不要说自己做不到的事。用老百姓的话说叫“祸从口出”,没那么严重的话,起码也是“言多语失”。
    讲礼貌,也是与他人相处和谐所必不可少的一点。当然并不是表面上的做作,而是自身修养的表现,是对他人的尊重,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论语·乡党》记载:“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乡亲们一起行乡饮酒礼,仪式结束后,孔子总是要等扶手杖的老人出门后,自己才走,绝不与老人抢行。乡亲们举行驱除疫鬼的仪式,孔子一定穿着朝服,恭敬地站在东面的台阶上。正是这些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之举,更能体现出对别人的尊敬,那么你的到的也是别人对你的尊敬。
    三、《论语》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现实生活
    现实离理想总是很远,现实中总有一些痛苦是无奈,因此我们要学会如何坦然地面对现实。但是坦然并非退缩。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就是说,颜回家里很穷,缺衣少食,住在非常破烂的小巷子里。这么艰苦的生活对别人来说简直难以忍受,而颜回却能够自得其乐。也许很多人会说,生活就是这样,穷日子富日子都得过,那有什么办法?颜回真正令人敬佩的,并不是他能够忍受这么艰苦的生活境遇,而是他的生活态度。在所有人都以这种生活为苦,哀叹抱怨的时候,颜回却不改变他乐观的态度。在现代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商品经济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重要。孔子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君子因为有心态的平和、安定和勇敢,他的安详舒泰是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小人表现出来的则是故作姿态,骄矜傲人,因为他内心多的是一股躁气,气度上便少了一份安闲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论语》就是这样一部教育我们如何生活的书。每个人读《论语》都会有自己的心得。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态,不同的社会地位下我们读出不同的启示。但是,我们不能把它想得太过复杂。它就是我们的一本生活指南,照着它所指引的方向前进,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每一个人都能再在自己的合适的位子上自由而坦然地生活着。我们可以在我们提倡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做一个和谐而快乐的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