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研究 >

试析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观念及其现实意义(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北方教育 佚名 参加讨论
三、忠、孝文化在当代的社会意义
    忠孝道德作为封建道德的基本规范,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服务的,是欺骗人民、压迫人民的工具,其中许多内容是违反人性,违背社会历史进步的规律,具有明显的消极作用。但是,在阶级社会里,任何一种道德规范,都是阶级性和全人民性的统一;任何一种道德行为准则的提出,都有它的阶级利益基础,但也有全民利益的根据,忠、孝不仅有阶级性,但也有广泛的全民性,作为调整社会人伦关系的基本规范,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如,儒家的“爱人”要从爱自己的父母开始,“仁以孝为先”这不仅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也找到了人道意识培养的起点,试想,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的人,怎么可能要求他(她)去博爱他人呢,这也为我们当前探索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提供了启示。如,认为孝不仅是“养亲”,更重要的是“尊亲、敬亲”。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指出养亲不敬与犬马无别。这一思想,对我们今天开展思想道德的教育内容,尤其是在家庭美德、社区文化等建设方面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想理论根据。如,把忠孝同“义”联系起来。讲忠孝,要讲申明大义,荀子提出:”从道不从君”,(《荀子·臣道》),从义不从父,父行不义则净谏为孝,必要时大义灭亲君不明,则诌谏为忠,必要时“禽择良木而栖,臣择明主而事之”。这些思想,虽然未全部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但在中国历史上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忠孝美德的一种流变。在今天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更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如许多仁人志士在践行忠孝道德时,孝不唯从父,还推得敬老爱众;忠不囿于事君,而扩大为国家社翟,忠于国家和民族,在家庭和国家关系上,坚持社会本位,忠孝不能两全时、精忠报国为之最大的孝,如古代的岳飞,当代的孔繁森等等,从而使忠孝规范博大而崇高,具有巨大的道德感召力。中华民族历来把忠孝作为重要的道德规范,在世界各民族中,是率先垂范的民族。中华民族被称为“礼仪之邦“主要是指忠国孝亲等伦理方面,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忠国孝亲的传统美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忠国孝亲是我国法制的要求。我国宪法第49条的明文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这条宪法规定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正是对中华民族传统“孝道”的改造,继承和弘扬,而宪法和法律中关于公民“维护国家统一”,“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维护国家荣誉、利益”及“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等等规定,则体现着对公民“忠国”的要求,为弘扬这一传统美德提供了法制根据。其次,忠国孝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从忠国孝亲的道德功能上看,对协调家庭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培养人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的义务感,责任心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促进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完善市场经济秩序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最后,忠国孝亲是人类社会,特别是我国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强烈要求。当代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在生产力水平还不移够发达,家庭还是生产或消费单位的情况下,子女赡养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是不可回避的义务,即使将来生产力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养老的问题可以由社会来解决,但孝亲、敬老依然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是困挠人类社会发展的羁绊,而子女之孝,亲友之情,天伦之乐,是任何时候,任保法律或行政行为所不代替的。这与西方社会人情冷似冰,亲情淡如水相比,中国人其何乐融融的家庭生活,令世界称羡不已。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忠国爱民,敬老孝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当代,我们使之发扬光大,建立起更高、更博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责任多么的神圣。(作者:刘伟 徐元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