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那么丑的观念就会跟着产生;都知道什么是善,那么不善的观念也会跟着产生。美是因丑而得以彰显,丑是因有美而得以唾弃。善是因不善而得以彰显,不善是因善而得以唾弃。肯定美和善都不是老子的本意,因为,你肯定了美和善的同时也肯定了丑与不善。抛弃对立分别,融身太虚之中方是大道之境界。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所以说,有与无互相依存,难与易相反相成,长与短互相比较,高与下互相依靠,音与声互相和谐,前与后互相跟随,这是永恒的现象。 老子告诉我们,你如果沉浸在万物的表象,那么,你就永远只能活在一个矛盾的世界,而你对矛盾的双方的抉择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万物的本性都归于大道,都是一个东西,没有什么两样。 庄子在《齐物论》中说,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即是从“道”的本性上看,万物是没有分别的。他还在《秋水》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分别心是困扰我们生命的羁绊。 有一天,河伯问北海若说:如何区别物体外部和内部的贵贱和大小呢? 北海若说:从道的立场来看,万物没有贵贱之分;从物的立场来看,物类都是贵己而贱人;从世俗的立场来看,贵贱起自外物而不由自己;从差别的眼光看,万物自以为大的,便是大,自以为小的,就是小,那么万物便无所谓大小之别。如果知道天地像一粒稊米,毫末像一座山丘,万物的差别也就不难区分了。 从功用方面来看,依照万物自认其有无存在为标准,大凡和他们相对的万物,其功用也是相对的。譬如箭因为有用处,盾牌也就有了用处。再者,我们知道东、西方向是相反的,但是如果没有东方,就不能定出西方在哪里。由此可知其区分乃是相对,而非绝对。 所以,人们坚信各自的分别,执着于那个相对,都是活在幻境中,是远离大道的。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辞,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得道的人深知万物齐一的道理,从不敢逆道而为,也不敢轻言己见。万物兴起而不打压,顺其自然,万物出现在眼前也从不拥有,自己有作为也不依仗,有功劳也不居功。正因为不居功,不占有,不坚持己见,尊重自然,才拥有一切,挥之不去。 以上是外说,就是站在世间的角度来解说的。如果站在个人修行的角度来说,本章中老子告诉我们的是:不对立,就没有纷争;不拥有,才不会失去。这是悟道的前提。 作者:熊华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