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地位之形成(3)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思想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子在纬书中之被神化,有如耶稣之在《新约》中被神化,皆约在二千年前。但耶稣初乃神化为—赎罪者,而非判罪之审判者。必俟下次耶稣再来,耶稣乃成为审判者。而在纬书中,则孔子直下神化为一历史政治上之大事之判断者,却非判断个人之罪者。此孔子由被神化,而地位提升在—般人王之上,乃—般人民祟信孔子者之功。亦如耶稣之被神化,而为万王之王,乃一般人民崇信耶稣者之功。如顺纬书中之孔子之思想而发展,儒教亦可变为宗教。但依中国之人文思想,中国之学者不能相信纬书中之神化孔子之论,而纬书之说被张衡、桓谭等斥为妖妄,更为王允所详细评论。然而纬书中“孔子为历史政治之判断者”之一观念,则为汉代之春秋家与史家之所共同承认。由此而汉代有《春秋》三传之学之兴盛,孔子为“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大”之“素王”之说;亦有空前的史家,如司马迁、班固等之降生。 
    汉代之诸子,固无反对孔子者。其经学家,对孔子所传之六经,亦视若神圣。但对孔子之精神人格,真能相契会,而加以赞颂者,则莫如司马迁。于司马迁之《史记》之定孔子为世家,后人之评沦不一。此所谓吐家,明不同于其余一切之世家。此乃—文化学术的传承所成之世家。孔子不能列为本纪,视为帝王,因孔子原非帝王。帝王只是—时代的政治元首,亦限于一时代。以孔子为世家,则孔子之教纵贯历史各时代,而显其长久的意义。司马迁学孔子作《春秋》之意,而作《史记》,亦寓其个人之褒贬,于其书之体例,及赞颂之文之抑扬语气中。司马迁《史记》自序述其先人之言曰:“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孟子言“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司马迁为李陵事,与汉武帝争辩而—下狱,受腐刑。由其与任少卿之书,可知其对汉帝之怨愤。则汉帝不足当司马迁心目中之王者。王者不兴,而《史记》—书兴,即足承孔子后之五百年运。此即司马迁之抱负所在。司马迁之《史记》,为后世史书之祖,司马迁以作此《史记》,表示其对孔子之精神之承继与崇敬。后之班固,则更对司马迁之过于尊重处上游侠等,有所不满,而—意尊儒,以孔子之言,衡定诸子之学之价值。然而孔子之地位,亦即由此司马迁、班固二史家之共同推尊,而更提高。于是后世之——切史家,亦更无敢轻谤孔子者。我们今天说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中之地位之形成。亦决不能抹杀此中国之史学家之功。  
    四、魏晋玄学家之以孔子为圣人之标准,及孔子在佛道二教中之地位,与魏晋至隋唐之文学家对孔子之尊崇 
    从魏晋至南北朝隋唐;其经史之学,只承两汉之绪,无大开创。在纯学术思想上说,则此时是玄学佛学的时代。此乃前所未有。而在一般文化上说,则此时代是文学、艺术、宗教兴盛的时代,亦前所未有。一般说,玄学清谈老庄,佛学只崇敬释迦。但我们不能忽略在魏晋玄学家,如何晏、王弼、郭象等,虽讲老庄之学,但同以孔子为圣人的标准。汉人经学重五经,而不重传记。《沦语》之记孔子之言行者,乃在传记中,只扬雄作法言拟沦语,见其对《论语》之重视。他人之著,亦时有引及沦语者。汉人对《论语》之注疏之功,并不多。何晏乃为《论语集解》,而由孔子之言行,知孔子之圣,在“实体而无不言”。诸玄学家看老庄,只以“言虚无”之义理胜。《世说新语·文学篇》记王弼说“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为训,故言必及有。老底未免于有,恒训其所不足”。此即谓老庄言无,正证其有不足。郭象《庄子序》虽亟称庄子,但亦说其“未始藏其狂言”。亦即谓庄子尚未至圣人之无言之境。故“不经”而为“百家之冠”,百家之冠,亦百家之——而已。此魏晋玄学家心目中之“为圣人之孔子”之境界,自不同于汉代经学家、史家、纬书中之“为圣人之孔子”。但劝;不能说孔子之人格精神中,定无此玄学家所想之一面。孔子自谓“空空如也”,“予欲无言”,自喻如“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此正即当时玄学家所理想之“体无”“生而不有”之圣人境界。故亦不能说此诸玄学家对孔子之学,无所契会。玄学家谈义理,自多本老庄;然谈圣人境界,仍以孔子为标准;值得大家注意。本来淡义理之玄学,即是一种哲学。这些玄学的哲学家之伟大处,则在其谈哲学、谈玄学,而知有其上之孔子之圣人境界,非玄学非哲学者。故对此玄学家之谈玄,后如范宁等,虽视之为清谈误国。但由他们之仍推尊孔子于老庄之上,即亦不能说他们背叛了孔子。而我们亦可由此玄学家知有:在一切玄谈之上之孔子之圣人境界,而亦有将孔子之地位,更加以提高之功。 
    至于佛学之人中国,自然另形成一学术宗教的潮流,亦与中国原有之学术宗教,发生若干激荡、若干冲突。佛教与道教间,尤多争执。但佛学在印度初起时,乃是反对印度传统之宗教文化者,后亦终为印度人所排斥。然佛教到中国,对中国之学术文化之传统,初却并未取一味反对、贬斥的态度。此亦如基督教初兴起于西方时,乃对犹太教叛逆,与希腊罗马之宗教与哲学及回教思想,初皆互相斗争。而明清之际之基督教,传人中国,虽反对当时之宋明理学,却亦先自附于中国之古儒真教之列。佛学人中国,中国人终将印度之佛学,全部容纳消化。此历史,说来话长。简单说,譬如第一个融化印度佛学,而以中国文字,系统的论述佛学的学者,是僧肇。在僧肇心目中,即以孔子、老庄,与释迦之圣心境界,本质上无差别。故其书中处处以孔子、老庄之言,与佛家《般若宗经论》之言,互相证明。后来之吉藏、智觋等,乃始贬抑老庄。但对于孔子之五常,智觋于《摩诃止观》卷六,曾说其与佛家之五戒相通。后来颜之推之《颜氏家训》,亦承之而言。智觋于《维摩诘经玄疏》卷一,又本《清净法行经》,说孔子为大乘菩萨之化身,乃佛所遣,先来中国,开中华礼义之教者。后之华严宗之澄观之《华严疏抄》、圭峰之《圆觉经疏抄》,均喜用儒家经籍语,以说明佛理。如澄观《疏抄》以易之天道喻正觉,人道喻有情,地道喻世间。圭峰《疏抄·序》,以“元亨利贞,乾之德也”,喻“常乐我净,佛之德也”。宋天台之智圆,自号中庸子,主儒佛之教并行。契嵩遂有系统地论儒学之书。宋之禅宗之宗呆,则深叹儒学之衰微,望为佛学者,改头换面,以振兴儒学。至明末之德清、智旭,而为《中庸》、《易经》作注,以明儒佛之道原来不二,正如僧肇之所思。当然一般说,在佛教徒心目中,释迦之位第一,孔子只居第二。如在道教徒心目中,老子居第一,孔子只居第二。后来明末清初西方基督教人中国,则以耶稣居第一,孔子之位仍居第二。然而在孔子之徒看来,则于此等事,可并不以为怪;亦可以加以容许,加以欣赏。佛教徒当然应以释迦为主,为第一;道教徒当然要以老子为主,为第一;基督教亦当然要以耶稣为主,为第一。孔子对此诸教徒之言,自非主而为宾,宾则为第二。但是佛教徒与道教徒,却互相排斥。基督教在明清之际人中国,又与佛道二教互相排斥。佛道二教,互视为异端邪说。基督教与佛道,亦互视为异端邪说。异端邪说的地位,则不在次第之列。只有孔子在中国任何宗教中,皆确居第二之位。孔子名仲尼,仲即是第二。今日之轻薄下流之文土,以孔老二之名侮辱孔子,实则此侮辱不了孔子。此孔子之第二的地位,贯通于中国—切宗教中,使其皆得并存于中国文化,则孔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仍居中心的第一之位。故此中国佛教徒、道教徒与后来之基督教徒,于其教主之外之推尊孔子,同有助于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之建立。所以由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之佛道二教之盛兴,而孔子在此二教中屈居第二之位,孔子之徒亦不必以为即孔子之地位受贬抑之证,而致其叹惜。孔子之徒,原当有此雅量,到了佛寺、道观、教堂,即自视为宾客,任和尚、道士与神父、牧师为主,自居于第二之位。这才能表现孔子之教中视“道并行而不悖”,而“无所不容”的风度与气概,同时我们还要知:此亦正是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得居中心的第一地位之理由之所在,而当更对佛教、道教、基督教徒,皆以第二之宾位待孔子,加以感谢才是。 
    魏晋南北朝隋唐之思想界的声光,在玄学与佛学。传统的经学儒学之著述,有功力而无精彩,亦无所贡献于孔子之历史地位之提高。此时期之君王,亦并不特尊崇儒学。唐代君王更特尊道教与佛教。但是在此时期,却有若干文学家,文学批评家,深心崇敬孔子。此文学批评家,可以作《文心雕龙》的刘勰为例。刘勰后出家为僧,亦为《文心雕龙》一书之著者。此《文心雕龙》在文学批评中之地位,如司马迁之《史记》在中国史学中之地位。司马迁后孔子五百年,而意在以史学承继孔子;刘勰又后司马迁五百年,而意在以文学理论承继孔子。刘勰之论文学,自然亦有若干取于道家佛家思想者。但由其书首《原道》、《征圣》、《宗经》三篇,最后一篇《序志》,与全书之主要内容看,则显然是意在承继孔子之诗乐之教。所以在其《序志》中,自谓“在齿逾立,夜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又说“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由此而发愤著《文心雕龙》,以承继孔子。至于此时期之文学家推尊孔子者,则有陶渊明、陈子昂、李白、杜甫、韩愈等。陶渊明、李白之诗,自然有极多之道家情调,李白尚有“我本楚狂人,狂歌笑孔丘”的诗句。但是陶渊明诗有“野外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之句。其先师明是孔子。陶渊明之“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诗书亦何罪?一朝成灰尘”的诗,亦证明其心中所最怀念的历史人物是孔子,最慨叹的,是暴秦之焚孔子的《诗》、《书》。故又有咏荆轲之诗,慨叹荆轲刺秦王之事之不成,而有“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之句。李太白的古风,想复兴风骚,而其第—首用“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开始。其深恶狂秦之句,正承渊明而来。李白此诗终于“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之句,则更见其复兴风骚,在承孔(作者:唐君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