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学校学制 >

清代学者治学与书院风格(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艺术中国 佚名 参加讨论
康熙中叶以后,理学再次被扶上正统地位,一切非理学的学说被视为异端,科举考试以理学家的阐发为正宗,书院的办学风格不能不受其影响。特别是雍正季年官方明确立了扶植书院并将书院置于地方官的管理之下以后,理学和制艺渐成为书院教学的主流。这种类型的书院已同官学教育没有重大区别,都以参加科考为主要教学目标。在学术方面,由于理学已走向没落,尽管官方扶植理学,有清一代却没有产生有独到见解和重大影响的理学家。 
    官方对理学的扶植并没有完全消除脱离现实的学术风尚。由于严酷的文字狱不断发生,在康熙、雍正之际力图脱离理学的学者在“大儒学”的范围内逐渐走上了一条既不同于理学又不同于实学的以考据为特色的复兴汉学的学派。这一学派以康熙中叶的胡渭、闫若璩开其先河,以雍乾时期的惠栋、戴震为代表形成了乾嘉学派。其后王鸣盛、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存、王引之、阮元等形成了一大批汉学家。他们的学术成果丰厚,成为乾嘉时期的主导学术,致使“濂、洛、关、闽之书无读者”。乾嘉学派以治经史考据为特色,钱大昕主讲钟山书院四年,主讲紫阳书院十六年。他本人五经皆通、六艺皆精,教授弟子以“通经读史”为先,培养了一大批人材。他的名著《二十二史考异》就是在钟山书院讲学时的讲稿。戴震一生以讲学为业,北京、山西、扬州、邵武、婺源都有他讲学的足迹。他以制度名物的考证和文字语言的训诂见长。其嫡传弟子段玉裁继承其有关音韵训诂的学说,著《说文解字注》,成为研究古代文献、古代文字的基本工具书。其后王念孙的《读书杂志》、《广雅书证》,王引之《经传释词》、《经义述闻》等都是音韵、训诂学的名著。王氏父子的学问使理学家们也钦佩不已,被他们誉为使郑玄、朱熹俯首的学者。 
    乾嘉学派中办学成绩卓著的当推阮元。阮元(1764—1849年),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清朝著名经学教育家,乾隆四十五年 (1789)进士,选庶吉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山东学政、浙江学政、巡抚,湖广、两广、云贵等地总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嘉庆六年(1801)任浙江巡抚时,在西子湖畔建立名为诂经精舍的书院。其所以不以书院为名,是为了避开一般书院的科举气息,但他并不反对科举。诂经精舍祭祀汉代著名学者许慎和郑玄。授课的内容经史为主,兼及小学 (音韵训诂)、天文、地理、算法等。精舍分上舍、下舍等。阮元除自己亲自讲学外,还聘王昶,孙星衍等著名学者主讲。不到十年间其上舍学生名声显赫、成一家之言者不可胜数,俨然东南地区的学术中心。阮元最重训诂之学,他认为圣贤之道皆在《五经》中,要读懂《五经》,必须借助训诂之学,而汉代人对《五经》的训诂最贴近《五经》本义。因而,要通 《五经》,必须从汉代学者的训诂中了解《五经》文字的本来涵义。他聘用的孙衍星也认为,如果没有汉代学者许慎的《说文解字》,那么西周的文字后人是根本无法理解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