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到8月是学生放暑假时间。现代学生除了放暑假还放寒假。其实,学生放假制度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汉武帝创立了官方正规的太学起,便有了太学生的休假制度。 到隋唐时代,才确立国子学(即太学,又称国子监)学生的放假制度。据记载分为3类:第一类是常假,以十天为一旬,学生放假一天。当时国子学设在京都,学生们大都住校就读,所以放这种长假时,外地的学生一般不回家。第二类假是相当于今天的每年5月间,这时暑夏伊始,正是植物茂盛、田里麦子成熟之际,故该假叫做“田假”,第三类假称为“援衣假”,不言自明,这是由于天气转凉,需要添加衣衫而放的假,时间相当于现今阳历的十月份,“田假”和“援衣假”都要放一个月左右的长假,在放这两个假时,学校对家住京都200里以外的异乡学生,给予扣除用在探亲赶路时所占去时间的照顾。校方对国子学学生放假有着严格的纪律。例如,有一条明确规定:“凡逾期返校者则开除学籍。” 唐末宋初,随着国子学的发展变迁,这套学生放假制度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在明朝时,国子学学生的放假,只安排在每年的朔望月一次,除此而外就不再放其它什么假了。 作者:赵天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