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思想 >

里科弗《教育与自由》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里科弗(B·s·Rickover,1900— ),美国海军中将,教育评论家。1900年出生于波兰,后随其母亲移居美国。1922年毕业于美国海军学校,后在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电机工程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他在田纳西州原子能委员会计划并监督制造了美国第一艘原子潜艇。在教育上,里科弗反对杜威的理论,主张欧洲传统的教育。他指出,为了使美国在科技领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必须放弃目前的教育理论,进行彻底的教育改革。改革“适应生活”教育,改变不鼓励学生学习系统知识的状况。里科弗的主要著作有《教育与自由》(1959年)、《美国教育——全国性失败》(1963年)、《瑞士教育和美国教育》等。
    《教育与自由》(Education and Freedom,1959年),由美国纽约E.P.达顿公司出版,全书共332页。本书共分十一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加强国防的第一道防线——教育”,第二章——“研制周期及军事力量”。前两章主要从国防意义方面阐述发教育的必要性,第三章——知识的开拓。本章论述了科技的发展与理论知识进步的密切关系,指出应充分重视知识的发展。第四章——“学术职业的意义——工程”。本章指出了学术职业固有的独立性,即排斥盲目干预,还指出了工程的重要意义。第五章——“能源及我们的未来”,作者指出,解决美国面临的能源危机的唯一方法是搞好教育,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寻找和开发新能源。第六章——“智力投资”,作者指出了美国教育投资及经费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法。第七章——“有天赋的青年的教育”,作者从阐述“民主”、“平等”等基本概念出发。剖析了流行的几种错误观点,呼吁全社会关心天资优异儿童的教育。第八章——“群体教育及其优点”,作者通过与欧洲一些国家教育的比较。分析了杜威理论给美国教育带来的重大危害。第九章——“教育上的资金平衡表”,作者首先回顾了欧洲教育的发展历史,指出了美国教育迫切需要改革,阐述了公众关心对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出对教育投资及课程设置要进行改革。第十章——“我们怎么办?”针对美国科学研究及教育现存问题,作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十一章——“示范中学及国家标准”。作者提议建立示范中学培养有天赋的青年,另外指出教育应由国家统一管理,并且应建立统一的标准评价教学质量。
    本书是由作者的一系列演讲稿修改而成。正如作者所说,本书的每一章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教育,指出良好教育对国家的重要意义。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只有广泛提高学术标准,才能保证国家的繁荣和自由。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教育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训练他们的思维,使他们能进行清晰、逻辑及独立的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者论述了良好学术教育的必要性。
    1.社会的进步需要教育。里科弗指出,不同程度的社会文明,需要不同程度的教育与之相适应。在人类发展史上,任何一次征服自然的胜利都依赖着教育、技术及制度的进步。从人类祖先利用体能、风能、水能,到法拉第电动机的出现,以及现代原子时代的到来,无一不说明了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现代社会的高度复杂化,需要人们接受高等教育,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在纷纭复杂的情形中做出正确的判断。总而言之,社会进步的结果必然是越来越多地利用脑力而越来越少地使用体力。
    2.国防迫切需要教育。里科弗指出,世界大战仍有爆发的可能,军事威胁主要来自日益强大的前苏联。另外,作者论述了现代化战争的新特点,最重要的是研制周期在军事抗衡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所谓研制周期,就是从产品概念的形成到生产出成型产品这一段时间。原来以年为单位计算的研制周期,由于现代化科技的高度发展,现在要以天、小时来计算。另外,由于一项科技发明往往由几个国家同时掌握,因此关键在于如何迅速地将发明转化为产品,即谁的研制周期短,谁就在战争中占据主动。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毒气、潜艇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 V—2长程火箭等,都充分说明了研制周期的决定性作用。但研制周期的缩短要依赖先进的科学技术,需要大批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这些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来完成。里科弗忧虑地指出,人们往往无视事实,生活在幻想之中,他们以为美国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中占据的优势依然存在,他们幻想也许新的世界大战不会爆发,这些幻想都是十分危险的。作者反复强调了来自前苏联的威胁,呼吁发展教育、发展军事,加强国防力量。
    3.自然资源的减少及人口增长需要发展教育。里科弗指出,充足的能源是任何一种物质文明的基础,因此能源的减少甚至枯竭几乎是任何一种物质文明衰落的先兆。美国诞生在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广阔土地上,这是建立民主及自由生活方式的基础。但由于大量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及不科学使用造成的浪费,使得孕育过自由精神的幅员辽阔的肥沃土地一去不复返了,赖以建立民主自由的基础消失了。另外人口的猛涨,加快了自然资源的消耗,这一切都预示着美国正面临着一场危机。针对这种情势,里科弗指出在尽量节省开发和科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的同时,必须发展人造的代用品以及发现新能源,如用塑料制品代替金属,用太阳能、原子能代替煤、石油等。但这一切需要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来实现,需要杰出的科学家、工程师来完成,需要教育来培养这些未来的建设者。作者又一次将美国和前苏联做了对比:前苏联这种集权制的国家,可以不必考虑人民的需要,不必顾及人民的生活水平,为了军事强大而尽最大限度节省地使用自然资源,同时利用物质刺激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及科技人才,这些都表明了前苏联占有的优势,同时进一步说明了美国需要发展教育的迫切性。
    里科弗在本书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出了美国在科研及教育方面存在的弊病。
    1.教育目的的错误——杜威教育理论的失败。里科弗肯定了杜威理论有益的一面,即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改善了师生的关系,同时也指出杜威理论造成了美国中学教育水平的日益下降。对这一理论,作者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剖析。其一是杜威理论要求学生的学习从已知的、并且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开始,遗憾的是它并不意味着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去获得新的知识。课程的设置以学生为中心,以他们的兴趣做为衡量尺度,排除了教师、专家对课程设置的意见,学生自己决定去学什么,最终他们并没有学到真正的科学知识。其二是杜威理论要求学习内容要具有实际用途。这是一种意义非常狭窄的用途,诸如如何选择领带、如何计划开支,如何约会甚至如何到饭店点菜。取消了文化课,代之以娱乐课、礼仪课及职业课等等。作者忧虑地指出,杜威理论影响下的美国教育,剥夺了学生继承先辈文化遗产的权力,是一种只传授既定事实为了适应生活的教育。这已严重偏离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即使学生接受严格的学术训练,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原理及逻辑思维方法,使他们在未来的变幻莫测、纷纭复杂的社会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去发展社会文明。
    2.教育投资不足造成教师水平下降以及师资短缺。里科弗指出,美国教育资金不足是由两个方面的问题造成的,一是美国自从五十年代以来学生人数的剧增,造成了经费匱乏现象。增加的学生不仅需要更多的教室、实验设施,而且需要更多的合格教师,但是美国在教育方面投资并没有相应增加。二是有限的教育经费使用不当加剧了资金不足的问题。里科弗指出根本意义上的学校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只要有合格的教师、足够宽敞明亮的教室和必要的教学工具就可以办学,资金不应当浪费在豪华的建筑以及奢侈的娱乐设施上。教育经费不足及使用不当使得教师工资待遇低,这不仅影响了人们选择教师这一职业,而且导致很多有能力的教师转而他就,造成了师资短缺。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上课的学生并没有减少,只是越来越多的学生挤在一间教室里,由不能胜任教学的人来授课,结果是教学水平的严重下降。
    3.不重视有天赋儿童的培养。里科弗指出学校在重视中等生和差生的同时,应该关心优秀学生。培养有天赋儿童是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针对社会上有人认为,重视优秀、天资高的学生违背了“民主”和“自由”原则,里科弗阐述了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民主”意味着一种责任和积极的参与,它不仅仅是权力问题,也不保证每个人都享有完全的自由。平等是指任何人都不应成为其它人实现某种目的的工具,每个人都是其自己的终结。从这个意义上看,“民主”和“平等”并不否认少数具有创造力的人以其特有的方式去发挥最大的潜能,不能将“民主”和“平等”简单地解释为意见的一致和趣向的相同。教育并非一种诸如电视、汽车的商品,只要有钱每个人都能享受,而只有有能力的人才能享用。里科弗还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讲,那些具有天赋并且受到严格学术训练的少数人是不可缺少的,他们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所以天赋儿童的培养是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应予以充足的重视。但是由于种种错误观点及由此产生的错误教学方法,使得天赋较高的学生的智力得不到锻炼,他们的兴趣被简单的课程及适应生活的教育磨蚀殆尽。虽然有少数为天赋儿童开设的课程,但大都没有充分考虑他们接受知识速度极快的特点,或者是只偏重智商极高的学生,而把那些通过鼓励可以成才的学生置之度外。更有甚者,很多有识之士设想专门为天赋儿童设置课程,遭到公众及掌握权力的少数人的反对。
    针对以上的种种弊病,作者做了深刻的分析,并且指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育水平,必须迅速采取措施。
    1.在一个民主的国度中,公众是主人,所以应该呼吁公众关心教育,并积极参与教育事业。公众首先要改变对科学和科学家的看法,对科学既不能贬值也不能盲目地加以信崇,对科学家也不该持有偏见,允许他们具有自己的好恶,以自己的方式去发挥他们的才能。另外公众还应该积极参与教育。因为有些教育领导并不努力办好教育,而是热衷于如何保持其地位、权势,甚至惩罚那些敢于直言不讳的人。这些都要求公众来参与。教育的失败,并不能完全归咎了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每个人都有责任,每个人都有权力以消费者的身份对教育这种特殊的商品做出评价,从而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或修正,提高美国的教育水平。
    2.给科技工作者以自由。正如里科弗指出,教育中最棘手的非“技术”性问题就是如何为科研工作者创造一个能使他们真正发挥才能的环境。里科弗指出,科研工作是一种学术职业,自由是学术职业的内在需要,学术职业的实质就是将自由的、不受妨碍的智力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可见,要求自由并非是特权的表现,而恰恰是实现学术职业意义的需要。在现代社会中,能真正做到给予科研工作者自由,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人口的增长产生了很多的组织团体,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使得很多的科研项目必须依赖集体合作才能完成。这种庞大的组织结构需要行政领导来谐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保证工作效率。但很多懂得人事调解关系的干部对科技一窍不通,他们习惯于群体思维,重视服从上级领导,因此在实际中,他们往往妨碍科技研究工作,不理解“自由”的环境对科研的重要性。所以里科弗提出,科研领导应当懂得科研,才能懂得如何为下属创造一个有利的工作环境。
    3.里科弗疾呼美国教育需要彻底的改革。作者阐述了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变化的世界要求教育不断地改革与之相适应。里科弗还指出,美国应首先研究历史上的教育改革,如普鲁士、法国、英国及前苏联等国家进行的教育改革,总结他们成功的经验,吸取其失败的教训。里科弗强调的教育改革的几个方面如下。
    首先是正确使用教育经费及增加教育投资。作者指出,学校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场所,因此教育经费不应该浪费在豪华的教学楼及高级的娱乐设置上。大批的学生需要配备教学设施及教师,需要不断地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及教学水平,这一切都需要资金。里科弗指出,从长远来看,只有大幅度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才能吸引人们从事教师这一职业,解决师资短缺问题。作者还通过列举数字表明了增加投资并不会影响人民目前的生活水平。
    其次是应该建立全国统一的教育管理机构及统一的教学评价标准。里科弗通过回顾历史上许多国家进行的教育改革,总结成功的经验,得出结论,即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有助于比较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他指出,美国人一直引为自豪的是普及教育,即众多的在校学生及毕业生,但是由于没有严格的,统一的评价标准。这种人数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而且实际调查表明,和欧洲一些国家、包括苏联在内的同等学历的学生相比,美国学生的水平要差得多。因此作者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教育管理机构及统一的教学评价标准,衡量教学质量,利用竞争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彻底改变只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的状况。
    改革的最后一个方面是放弃杜威的教育思想,坚持传统的欧洲教育方法,进行彻底的课程设置的改革。里科弗指出,学校和家庭不同,母亲可以在家里教会子女一些生活的技巧,而学校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学术训练的场所,学生在中学时期就应在地理、历史及自然科学等学科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否则将严重影响以后的职业或妨碍大学教育,因为大学将不得不延长学制或设置基础课程进行补习。另外作者指出,相应于课程设置的改革,教师的培养也应调整。教师应当在掌握广泛知识的基础上,精通本门课程及相关知识,并且要学会教学技巧。
    以上是里科弗针对美国教育存在的弊病提出的几项改革措施,另外作者对一些紧迫的问题还提出了临时的解决方法。如师源紧缺问题,可以发掘社会上虽无文凭,但有能力的退休科研人员来任教,还可以邀请科技人员在休假周或休假年中任教。为培养天赋儿童,作者建议建立示范中学,通过严格的考核选拔优秀的学生,设置专门课程,使用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总结培养天赋儿童的经验。
    里科弗在美国的经济和科学技术都处在繁荣时期的时候,从自身的工作经历出发,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指出美国教育的利弊和危机,可见作者的远见卓识。本书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其解决方法的建议,都是从实际出发的,是以大量的事实和数字为依据的,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易于为公众接受。作者提出的很多问题,如教育经费短缺、学术水平普遍下降及缺乏统一的教学检查标准等都切中当时美国教育的弊端,作者提出的教育应重视基本原理及学校要重视思维训练等观点都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此外。作者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去阐述这些问题的,这也是研究教育的一个途径。
    但由于本书是由一系列演讲报告汇编整理而成,因此全书的结构显得不够紧凑。另外作者论述问题主要从实际事例出发,因此在深一层次的理论论述上显得不足。最后,由于作者工作环境的局限,大都从国防军事方面而阐述教育的必要性,以前苏联为竞争对手,以军事争霸为目的,因此不免显得有些偏颇。尽管如此,本书得出的很多结论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即使在全世界都重视发展经济的今天,它仍不失为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武思敏)
    来源:《中外教育名家名著介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