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思想 >

莫尔《乌托邦》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1478—1535),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和人文主义思想家。莫尔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12岁时,被父亲送到坎特伯雷大主教约翰·摩顿的府邸当侍从。给名人当侍从是当时的社会风气,摩顿学识渊博,既是学者、律师、建筑师,又是阅历丰富的外交家和国务活动家。莫尔耳濡目染,学识大为长进,摩顿曾向他的朋友介绍说,“在我们桌子旁服侍的这个孩子将本会对每一位能看到他成长的人表明他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 莫尔14岁时进入牛津大学坎特伯雷学院学习古典文学。曾向格罗辛学习希腊文,而学习希腊文有崇拜异教的嫌疑,校当局和他的父亲大为不满,他于是被牛津大学革除。追于父命,他于1494年回到伦敦,入法律学校学习,1496年以优异成绩获准进入伦敦的林肯法律大学,这是一所十分有名的法科大学,莫尔在该校受到严格的训练,1502年毕业后,他被委派到一所法律学校任教,后来,被邀请回林肯大学任教,同时,从事律师的工作,他处理案件廉洁正直,因而声望日起。
    公元1504年,年仅26岁的莫尔被选为国会下议院议员,开始了政治生涯,他勇敢地履行职责,带头反对亨利七世增课新税的要求,亨利七世激怒得发狂,把莫尔的父亲投入伦敦塔监狱,不过,交纳一百镑保释金后被释放。面对暴政,莫尔毫不畏惧,他愤然离开国会,重操律师旧业,并从事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潜心研读教父的著作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古典著作。他一度致力于宗教的研究,并迷上了卡尔图斯教团,亲身实践极端的苦行生活,并寻思加入这个教团,正在这时,初遇伊拉斯谟,从而使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1509年亨利八世继位,为了巩固王权,设法笼络莫尔,屡召莫尔入宫,均遭拒绝,后来不得不亲自到莫尔家中与莫尔一起进餐,从此莫尔重回政界,但莫尔对亨利八世不存幻想,有一次,人家祝贺他受国王的爱顾时,他回答道:“假使我莫尔的人头真会让他得到一座法国城池,这颗头准得落地。” 1514年受封爵士,被任用参与各种外交使团。1516年,莫尔代表英王出使国外调解商务纠纷,并开始写作《乌托邦》,此次出行也为该书提供了素材。《乌托邦》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第一部杰作,同年《乌托邦》出版,很快传遍全欧及全世界,在世界进步人士中誉得很高的声誉。1518年被任命为王室申诉法庭庭长和枢密院顾问,1523年被选为众议院议长,1529年任大法官,他一反通常惯例,拒绝所有的馈赠。1532年,亨利八世为娶安.布琳,而决意离婚,莫尔坚决反对这桩婚案,拒不参加国王的婚礼,于是失宠去职。去职后,每年仅有钱一百镑,足见其为官清廉。1534年,国王强迫国会通过“至权法案”宣布国王(而非教皇)是英国教会领袖,莫尔拒绝宣誓承认,被判处死刑。1535年7月7日,被斩首示众,终年57岁。
    莫尔一生光明磊落,是一位具有渊博学识和正直激进的人文主义者,他一生写了200多首诗,《查理三世的历史》是他未完成的历史著作,而莫尔为人们所记忆,主要是他写的《乌托邦》(vtopia)。《乌托邦》一书原著是用拉丁文写的,1516年初版于比利时的卢文城,书的全名是《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简称《乌托邦》。全书通过作者和一个水手的对话的形式,详细描写了这个水手在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岛的见闻。“乌托邦”一词是拉丁文“Ubopia”的音译,源出希腊文,由两个希腊字拼成,“乌”(ou)的意思是没有,“托邦”(topos)意思是“地方”,“乌托邦”意为“没有的地方”(乌有之邦),故而,后人称莫尔式的社会主义为“乌托邦社会主义”即空想社会主义。“乌托邦”一词也逐渐成为“空想”的同义语。《乌托邦》中译本1956年由戴镏龄从英译本译出,三联书店出版,以后,1959年改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并多次重印,全书共163页。
    (一)《乌托邦》产生的时代背景
    莫尔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
    英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资本原始积累是《乌托邦》产生的物质前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基础的变革的序幕、是在十五世纪最后三十多年和十六世纪最初几十年演出的” ,而莫尔正是生活在这一历史巨变的过渡时期。
    早在14世纪末期,英国就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此时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始积累时期,由于毛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对羊毛需求量越来越大,羊毛价格猛涨,养羊业成为十分有利可图的部门。大封建贵族于是用暴力把大批农民从耕地上撵走,把耕地一片接一片地圈起,饲养牛群,史称“圈地运动”。这段“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历史给莫尔以很大的刺激。目睹资本原始积累初期的所谓“羊吃人”的情况,看到了农民在专制重压下的生活痛苦,莫尔充满了同情。面对不合理的社会,莫尔幻想一个公正合理的理想新社会的到来。
    莫尔的时代,工业生产主要以工场手工业生产为主。社会上还存在大量的小生产者,在小片土地上经营的大部分农民是个体劳动者,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还很缓慢,小生产者的阶级意识还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小生产者向往的社会安定、安居乐业的小康生活理想对莫尔有一定的影响。另外英国当时的特殊的历史环境和阶级状况也是其思想产生的前提条件。列宁曾说:“一个国家的自由愈少,公开的阶级斗争愈弱,群众的文化程度愈低,政治上的乌托邦通常也容易产生” 。莫尔生活的年代、尽管已开始了“圈地运动”,但农民却认为依靠王权可以阻止大地主的掠夺,但其斗争仅局限于自己的工场之内,并未形成统一的阶级联合。阶级意识尚在萌芽之中,而无产者当时数量少,反抗斗争处于萌芽状态。资产阶级是刚刚从一部分封建主转化过来。同王权既有矛盾,同时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国王对资产者也是采取利用政策。当时的英国都锋王朝是最为专制的王朝。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也在慢慢传播并在英国立足,英国文艺复兴的序幕已经揭开,广大人民群众渴望美好生活与城市中产阶级渴望自由的思想相结合、产生了“乌托邦”的思想,这可以说是莫尔“乌托邦”思想产生的丰厚的思想土壤。
    莫尔又是一位著名的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者以古希腊作品为武器,反抗封建思想。莫尔早年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14499年,莫尔和欧洲人文主义大师伊拉斯谟相识,并成挚友。他们经常切磋钻研,分别完成了名著《乌托邦》和《愚人颂》。莫尔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思想,是一位十分博学的人,他对当时的文学、哲学、法律、宗教等都很有研究。他十分喜爱古希腊的文学和哲学,柏拉图的《理想国》对他影响尤深。他曾陶醉于柏拉图的“共产主义”,非常赞赏柏拉图关于国家起源的“互助说”和治理国家的“哲学王”观点。柏拉图的公有社会的设想对莫尔有很大的启发。另外,莫尔还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他对早期基督思想有深刻的研究。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对他的影响也很大。基督教义中的一些对人类大同思想的描述也给莫尔诸多启示。
    莫尔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还有另外一个外部条件,即是15至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开拓了欧洲人的视野,由此而带来的介绍就发现地区风土人情的文章最为“热潮”。莫尔采用了这一形式,借用了其中的材料以阐发自己的观点。
    复杂巨变的时代是莫尔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来源,而“圈地运动”是《乌托邦》创作的主要刺激因素。
    (二)《乌托邦》一书的基本内容
    《乌托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理想国的蓝图,全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对15、16世纪的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作了辛辣的讽刺与批判,对封建的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以锐利的眼光,透视了英国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他深刻地认识到了君主国家的实质.认为君主制国家是压迫人民的工具,为贵族、富豪所操纵,国家实质上成为保护其私财和奴役劳动者的机构。而法律只不过是“把他们的阴谋规定成大家必须遵守的东西”。根本无正义可言。贵族、富人穷奢极欲,挥金如土,挥霍无度。而穷苦老百姓终年劳作,却不得温饱。是他们的劳动为社会创造了财富,然而生活却不如牛马。这种社会现实是极其丑恶的。
    当时英国正在兴起“圈地运动”,莫尔对这种现象极为愤慨,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羊吃人”。莫尔在《乌托邦》中借一位外国旅游者希斯拉德之口说‘你们的绵羊本来那么驯服,吃一点点就满足了,现在据说变得很贪婪凶残,甚至要把人吃掉,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城市都蹂躏完啦。” 莫尔一针见血地指出正是私有制造成了种种社会罪恶。他超越了一般人文主义者的理性、人道等抽象概念,深刻地指出:“我深信,如不彻底废除私有制,产品不可能公平分配,人类不可能获得幸福,私有制存在一天,人类中绝大的一部分也是最优秀的一部分将始终背上沉重而甩不掉的贫困灾难的担子。” 莫尔认为,造成社会不公正的正是这罪恶的私有制,这也是他对数千年私有制社会的历史总结。
    《乌托邦》第二部分,莫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国画卷。与柏拉图的“理想国”不同的是,莫尔的“乌托邦”不是一个消费性的共产主义,而是一个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在乌托邦岛国内,财产公有,消灭了私有制,所有东西都尽归公有。在平等基础上实行生产公有和消费公有。在乌托邦岛里“没有穷人、没有乞丐”、“一切为大家所公有”。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不论男女,都有参加劳动的义务,因为人人劳动、所以消除了剥削。在分配问题上,莫尔提出“按需分配”的主张,尽管在以手工生产和农业生产为主的社会里,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剩余产品不多,要实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不过,莫尔大胆地提出了这一原则,意义十分重大。
    乌托邦岛国的政权形式反映了莫尔的政治思想。乌托邦实行民主制度,所有官员都是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任期一年。乌托邦全岛分54个城,每个城分4个区,各区每30户选举一名低级官员摄护格朗特。从每10名摄护格朗特中选一名高一级的官员特朗尼菩。全国的最高机构是元老院,并设民众大会。元老院推选一人任国王,国王是终身制,但如国王虐待人民,亦可撤换。国家政权偶尔组织人民反抗侵略,其余几乎全部职能在于组织社会生产和安排人民生活。官员除调解民事纠纷外,主要的任务也是以身作则参加劳动。莫尔实际上提出了国家消亡的思想,即随着阶级对立的消失,国家的职能逐渐缩小,随之变成一个生产合作组织。不过,莫尔没有提出实现国家消亡的途径。
    乌托邦岛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家族生活制度依族长制。在乌托邦人看来,婚姻关系是神圣的、破坏婚姻关系的人将被罚做奴隶。乌托邦岛的经济生活也有很详尽的介绍,其主要生产部门是手工业和农业、技术基础是手工劳动。每个“家庭”就是一个手工作坊。生产的产品归全社会所有。农业实行义务劳动,人们轮流下乡,从事二年的农业劳动。乌托邦岛因没有商品贸易,所以鄙视金饯。乌托邦岛也有对外贸易,但主要是为了得到岛上所缺的铁。
    莫尔在《乌托邦》中还提到了男女平权的思想,主张妇女有受教育权、婚姻自主权。可以和男子一样参加社会劳动:因为实行公共食堂制,从而把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
    乌托邦岛国主张,人们可以“奉行各种各样的宗教”。他们最古老的一条法律是:“任何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宗教受到责罚。”但岛内禁止无神论的存在。莫尔的宗教观近似于自然神论。他认为世界有其规律性,受自然规律支配,是由神主宰的。莫尔的人生观,强调合乎自然和理性的生活,反对禁欲主义,要求人尽自己一切努力去追求现实生活。幸福是人所追求的现实生活目的。构成人的幸福的是快乐。快乐分为二类,一类是精神上的,二是身体上的。二种快乐之中,精神上的快乐最有价值,但莫尔并不拒绝合理的肉体上和感官上的享乐。他说:“不是一切快乐,只是正直高尚的快乐才能构成幸福,德行引导我们的本性朝向正直高尚的快乐、如同朝向最高的善一样。” 这种观点反映了刚刚形成不久的资产阶级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乌托邦中还保存有奴隶。奴隶的来源有二:一是战俘和在国外判了死刑的人,二是本国犯了罪的公民。奴隶从事又脏又累的“不愉快劳动”。奴隶的存在同公有、平等原则是相抵触的。
    乌托邦的生活是莫尔设想的人类至善至美的生活。但乌托邦统一划齐的生活却是令人感到单调枯燥的。正如罗素指出的那样:“参差多样、对幸福来讲是命脉,在乌托邦中几乎丝毫见不到。” 当然,莫尔设想的“乌托邦”还有许多时代局限所造成的缺撼。
    (三)《乌托邦》中的教育思想
    莫尔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者、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而且又是一位现实主义的教育家。《乌托邦》一书中有丰富的教育思想。莫尔在书中详尽地描写了乌托邦社会的教育制度。
    在这个理想的乌托邦岛国里,教育是受到极大重视的,同其社会制度一样,教育制度也是焕然一新。
    乌托邦人的生活包括两件大事,一是生产劳动,一是从事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所有儿童都要接受教育。男女两性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实行的是公共教育制度。莫尔几乎与路德同时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主张。岛国内负责儿童教育工作的是教士。岛上的54个城市中,每个城市有十三座教堂,每一教堂有一教士。教士除负责宗教事务外,还负责教化人民并充当儿童的教师。
    莫尔尤其关心女子教育问题,认为女子同男子一样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认为应该让女子参加崇高的学术活动,以便加倍开发她们的智慧。
    在乌托邦岛,为了发展文化科学,国家选择一部分有科学天才的人专门从事科学研究,他们可以免除体力劳动。这些人由教士推荐,由摄护格朗特秘密投票选出,如若他们有负国家的重托,则被免去科研的职务,重新回到生产岗位。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工人能利用业余时间进修科学,成绩突出,也会被提拔到科研机关专门从事科学研究。乌托邦人每天劳动6个小时,其余时间主要用于进行学习和从事科研。为了普及科学,提高科研,便经常举办演讲会,科研人员必须参加,其它人员不分男女可自由去听。莫尔主张,大部分公民,无论男女,总是把体力劳动后的剩余时间一辈子花在学习上,可以说莫尔是终身教育的始作甬者。
    由于对科研十分重视,乌托邦的科学达到了当时最先进的水平,乌托邦人在数学、几何、天文、音乐、辩证法等方面已达到古希腊的水平,他们“对星辰的运行,天体的运动极有研究。而且他们巧于发明各式武器,用于十分精确地观测日月的运行及部位。” “他们从长期实践所发现的确切征兆能预测风雨及其他一切气候变化。关于上述各种现象的起因,以及潮汐何以形成,海水何以含盐,总之,关于天体和宇宙的起源及本质,他们的论点部分地和我们古代哲学家的论点一致。” 莫尔将乌托邦的科学同古希腊相比,是因为当时的欧洲,科学的伟大时代尚未开始,自然科学成就并不比古希腊高出多少。
    乌托邦人人渴求真知,勤勉好学;非常重视同外界进行交流。尤其欢迎有才能的人与一些经验丰富,熟悉各国风土人情的人。他们厌恶经院哲学,十分喜爱古希腊、罗马的著作,他们从希斯拉德那里得到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西俄夫拉斯塔斯的植物学书、普卢塔克以及琉善的作品、荷马的史诗、幼里披底斯、索福克里斯的悲剧、亚里士多芬的喜剧,以及史学家修昔的底斯、希罗多德的著作。还有古代的医学著作。他们也喜爱拉丁作家的诗和历史著作。他们尤其重视自然科学的著作。乌托邦岛的居民渴求新知,刻苦钻研,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为青年一代的教育提供了充裕的学习内容。学校设置了广泛的学科,如读:写、算、几何、天文、地理、音乐、自然科学、本族语、外语等。同时创立了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演讲、参观等。
    莫尔在《乌托邦》中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莫尔是最早论述劳动教育的思想家之一。他要求依据男女儿童的年龄和能力,传授相应的手工业和农业劳动技术。在劳动教育中,注重理论与实践并进,在教学中、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大家都从小学习农业,部分是在学校接受理论,部分是在城市附近的田地里实习。” 他们认为学习知识是为了启发心灵,使人的精神更加丰富,以便更好地主宰生活。他们重视把知识用在生产中,他们尽可能地运用新的技艺,改良土壤,改良耕种方法,用最巧妙的技术和方法生产各种手工业品。因为人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都懂得劳动的价值,所以人人都是生产能手。
    在乌托邦的教育中,德育占最优先的地位。“在一切财富中,美德占首位,而学问居第二位。” 知识应与道德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知识、学问,而又傲慢尚虚荣,那么知识就会成为罪恶的渊薮。他说与美德联系在一起的学问要比王国的全部宝藏还珍贵。乌托邦人把青年的道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上,平常应随时随地进行。“对青年进行道德教育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义务,乌托邦人即使在吃饭时亦精心安排座次,以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乌托邦人实行的是集体进餐制,就餐吋,青年人和老年人交叉就座,这样年长者可以随时观察青少年的举止。“这些态度严肃而又令人敬畏的老年人能防止年轻人的言语或举止有失检点。” 中餐和晚餐开始时,有人先诵读一段有教育意义的书,以示对青年人进行德行劝勉,接着就是老年人的简要得体的议论,年长的人更喜欢听青年人的议论,从中可以了解每个人的倾向和才能。另外,乌托邦的德育中,还十分重视人道、仁慈等观念的境界。乌托邦不准公民从事屠宰业,也不准人狩猎,因为杀生会使人丧失人性中最可贵的恻隐之心。“乌托邦人热爱和平,向往安宁的生活,对于战争,也充满人道精神。乌托邦人在与他国发生争端时,主要依靠和平的方法解决,但在祖国遭受侵犯之时,却能英勇斗争,奋起反击。他们平时训练有素,作战时英勇善战。他们决不苟且偷生,在需要时能杀身成仁。这些都是良好的教育及国家制度培养出来的高尚的情操。在《乌托邦》中,莫尔论述了一条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即人们在追求幸福与快乐时,不应也无权去妨碍他人的快乐。有道德的人要做到牺牲自己,成全别人,要尽到博爱人类、同情人类的义务。个人的行为以不能违反公共利益为前提,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同时,乌托邦人崇尚自然、简朴的生活,反对奢华,视金银如粪土。
    另外,进行德育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即是宗教教育。在乌托邦岛上仍然存在宗教,但这种宗教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这种崇尚自然神论是与哲学的理性原则紧密相联的。同时,乌托邦人认为,他们的宗教是认真的,严峻的。他们只要讨论幸福,总是把哲学的理性和宗教的原则联系上,他们认为,一旦没有这些宗教原则,理性本身就削弱到不足以展开对真正的幸福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如此,乌托邦人还把教堂也作为教育儿童的重要场所。在教堂进行礼拜时,老年人和青年人坐在一起,以免儿童们调皮嬉戏,他们认为、只有对神虔诚敬畏才能激起人的德行。宗教教义中有许多劝恶从善的警句,这对青年人道德的形成是有一定作用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人物几乎没有一个能摆脱宗教的束缚,这是由时代决定的,而莫尔则赋予了宗教、宗教教育以新的内容。
    乌托邦人还重视美育的实施。在美育中、音乐占有特殊的地位。乌托邦岛上的音乐,声调优美,能准确地表达人们的感情,激发人的热情。为了享受生活的快乐,每顿每餐都有音乐。音乐能使人无时不感到快乐,它能触动我们的官能,使它感到一种秘密的非常动人的力量。乌托邦人崇尚美观,认可追求高尚的快乐。“任何音乐,只要无害处,都不应禁止——这是他们非常赞同的一种表现。 他们的审美观也十分奇特,他们服饰朴素,衣着样式统一,所有的人的衣服都用粗毛线或麻布织成,除男女、未婚已婚者有区别外,款式趋于统一。做工时,才穿皮制衣服。乌托邦人视穿金戴银、衣着华丽的外国使节为“小丑”。莫尔的美学观的最主要份仍在于自然之美和精神之美。而勤俭简朴则是其主要内涵。与柏拉图不同的是,柏拉图十分重视精神之美,贬低身体上的享乐。而莫尔则认为包括身体上的享乐在内的一切享乐也是正当的。
    乌托邦人还十分重视文娱活动。休息与身体锻炼。晚饭后有一小时的娱乐活动,一切有益于身体的文体活动,乌托邦人都喜欢。健美的身体是十分重要的。健康也是幸福生活的重要因素。“美观、矫健、轻捷、这些是乌托邦人视为来自大自然的特殊的令人愉快的礼品而高兴地加以珍视。”
    莫尔在乌托邦中提出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超出了不同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例如莫尔主张普及教育,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用本族语教学,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男女教育平权等等。他的教育思想中有许多合理、进步的成份,为以后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养料,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那“突破幻想的外壳而显露出来的天才的思想萌芽和天才思想。” 将在人类思想史上永放异彩。由于时代与阶级的局限,莫尔虽然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罪恶,但却未能找到理想社会取代现实社会的任何途径。这也是以后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共同的无法克服的缺陷。正如恩格斯所说:这种“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只可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而不可能付诸社会实践。因此,“这种新的社会制度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愈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愈是要陷入纯粹的空想。” (刘会增)
    来源:《中外教育名家名著介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